-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5293
- 條形碼:9787220135293 ; 978-7-220-13529-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本書特色
1.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領隊、秦都咸陽城大遺址項目考古領隊許衛紅,攜手《中國考古大會》十佳選手、全國**位中學小學博物館專職教師申珅,傾力打造兵馬俑坑考古現場挖掘手記,和“考古偵探”一起走進發掘現場,沉浸式破解被掩蓋的秦朝歷史真相。 2.呈現考古現場一手資料,結合近年秦漢考古重大發現,收錄大量考古現場珍貴照片、珍貴文物照片和專業考古繪圖,打破對秦始皇的歷史濾鏡,直面大秦王朝歷史本真。 3.兵馬俑是“會說話”的歷史,是破解大秦歷史的一把“密鑰”,了解兵馬俑及兵器所體現的包容性、多元性,讀懂秦王朝為華夏文明種下的基因符號,找尋中華文明傳承不衰的動力。 4.許宏、馬伯庸、于賡哲傾力推薦! 5.100 幅精美插圖,四色全彩印制,線裝裸脊可平攤,凸顯大秦帝國的氣度與雅致。書附贈精美藏書票、考古現場手記折頁和明信片。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內容簡介
兵馬俑是大秦帝國實力與氣度的象征,兵馬俑的背后是無數個鮮活的個體在時代中生活過的證明,他們似秦帝國的一個個細胞,成為大秦帝國*鮮活的注解。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和秦咸陽城遺址發掘領隊許衛紅,30年來始終堅持不懈地“尋親跡”、研究秦史,在本書中,她為我們呈現了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諸多細微的發現,它們合力再現了秦代社會的鮮活圖景:沿著秦俑家族開枝散葉的脈絡,能看到秦人怎樣的創新和傳承、現實與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補補的兵馬俑,代表著秦人的務實還是監管部門的妥協?秦代本土怎樣發達的漆器工藝技術支撐著匠人們制造出如此鮮活的彩色兵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種人,他們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而跟隨作者探索秦朝鮮活過往的步伐,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遺址背后秦朝的實相:強弩中的“絕絕子”反映了秦朝在軍事方面對游牧民族怎樣的追趕和超越?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到底是真是假,政策的實施是否有彈性?“暴秦”對戰死的士卒有一套嚴格的發喪流程,是否可為我們解開一點點“秦國為何會統一天下”的疑惑?驪邑的發展壯大,為大秦帝國穩固全國統治做了哪些貢獻…… 這支沉睡了2200多年的地下軍團,其千軍萬馬的形象,氣勢宏大的軍隊陣容,無不彰顯出秦王統御天下的威勢和統御萬世的雄心壯志。但武力征伐不代表秦文化,更不是中華文明,要真正看懂兵馬俑,我們就不能局限于秦軍所向披靡的軍事傳奇,而應該去多了解兵馬俑及兵器所體現的包容性、多元性,這才是秦文化更真實的面貌。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目錄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相關資料
“探方里的資深美人”是作者許衛紅的微博名,當仁不讓地秀出了長年活躍在田野一線的女考古學家的倩影。沖著這個網名,她“尋秦跡”的權威性,自不待言。而女性天生的細膩,又令她的作品平添了幾分獨特的氣質和細節之美。她的女兒申珅從求學開始就是講文物考古故事的小能手,她的加盟使得這本書既不媚俗又生動有趣,她還為這本書的很多知識點做了鏈接延展的小貼士,讓這本圖文并茂的書更貼近讀者,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本書里感受到考古工作的魅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許宏 深入淺出,妙趣橫生,將歷史拂去積年塵土,綻放出熠熠光輝。 ——著名作家 馬伯庸 在作者的筆下,考古工作者如同醫者一樣,有時要將已經病入膏肓的患者放進ICU 重點看護,有時又如在戰地醫院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緊急處理,真實而殘酷的考古現場撲面而來。通過綜合運用出土秦簡和相關文獻,作者令人信服地告訴你,兵馬俑也有很多我們公眾看不到的“不完美”,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偉大。它龐大的俑群所關聯的取土場、窯場、彩繪現場等,都可以密密匝匝地揭示大秦帝國的細節,而俑坑中所發現的陶文背后所涉及的百余位工匠,他們的命運也一直牽動著我們的視線……這是考古人梳理出的獨特的有關秦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已經在等待作者的下一部著作了。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楊雪梅 作為一個考古公眾愛好者和許老師的粉絲,非常榮幸成為試讀官。歷史文物的溫度,躍然紙上的歷史畫面感,“人丁興旺秦俑家族”原來是“石頭刻一個,木頭雕一個,泥巴捏一個,家族成員越來越多,形體越來越大,分布地域越來越廣……”瞬間,秩序森嚴唯美的始皇兵馬俑在我心里有了人間煙火氣。 ——陜西歷史博物館志愿者 高靜怡
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 作者簡介
許衛紅
女,1966年生,畢業于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曾參加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發掘20余年,擔任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領隊,現任秦都咸陽城大遺址項目考古領隊。
從事秦漢考古研究30余年,深刻體會到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眾普及考古成果。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考古公開課》等節目分享考古故事,并成為小紅書、B站、抖音等平臺知識博主,微博擁有近60萬粉絲。
已出版作品《說說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記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等。
申珅
女,1992年生,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第九屆全國?佳“中國文物故事杰出傳播者”,2021年《中國國寶大會》十佳選手。許衛紅
女,1966年生,畢業于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曾參加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發掘20余年,擔任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領隊,現任秦都咸陽城大遺址項目考古領隊。
從事秦漢考古研究30余年,深刻體會到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眾普及考古成果。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考古公開課》等節目分享考古故事,并成為小紅書、B站、抖音等平臺知識博主,微博擁有近60萬粉絲。
已出版作品《說說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記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等。
申珅
女,1992年生,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第九屆全國?佳“中國文物故事杰出傳播者”,2021年《中國國寶大會》十佳選手。
從事青少年文博教育近10年,從全國第一位中小學博物館專職教師,到文博教育自主創業者,再到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考古博物館)科研工作者,近年來更以科普短視頻、組織“薪火文博”公益活動等新的方式,在薪火相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已發表《淺說通俗性考古讀物的寫作》《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何沒有女俑》等文章,主筆編寫《博物致智·博物館課程理念與實踐·實踐篇》等作品。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