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晚清的科學:以西方科學譯著研究為核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03598
- 條形碼:9787523603598 ; 978-7-5236-0359-8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的科學:以西方科學譯著研究為核心 本書特色
本書選擇中國士大夫理解西方科學的視角,從他們當時編譯西方科學著作時對其內容的選擇與重構的角度對晚清**批傳入的科技著作(包括天文學、物理學、數(shù)學、化學、地質學以及煤礦開采技術等學科)進行研究,以揭示科學文化在晚清的傳播與發(fā)展。同時,本書還進一步探究翻譯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譯著知識結構、體系的影響,以及關注科學翻譯中對中國近代科學概念形成的影響。目前,翻譯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領域,科技翻譯史的研究還比較欠缺。希望本書能讓廣大讀者對晚清科技翻譯在中國科學近代化進程中的影響有新認識。
晚清的科學:以西方科學譯著研究為核心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中國士大夫理解西方科學的視角,從他們當時編譯西方科學著作時對其內容的選擇與重構的角度對晚清**批傳入的科技著作(包括天文學、物理學、數(shù)學、化學、地質學以及煤礦開采技術等學科)進行研究,以揭示科學文化在晚清的傳播與發(fā)展。同時,本書還進一步探究翻譯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譯著知識結構、體系的影響,以及關注科學翻譯中對中國近代科學概念形成的影響。目前,翻譯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領域,科技翻譯史的研究還比較欠缺。希望本書能讓廣大讀者對晚清科技翻譯在中國科學近代化進程中的影響有新認識。
晚清的科學:以西方科學譯著研究為核心 目錄
一、為什么要以晚清科學著作的編譯為例來研究晚清科學文化 / 1
二、目前關于晚清科學翻譯與科學文化的研究基礎
三、晚清科學翻譯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二章 晚清科學譯著中西文本的學術背景
**節(jié) 近代科學革命的成果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一、近代科學革命與中國的學術背景
二、哥白尼學說的系統(tǒng)傳入——《談天》
三、西方符號代數(shù)的傳入——《代數(shù)學》《代數(shù)術》
四、古典學術的傳入——《幾何原本》后九卷
第二節(jié) 西方地礦知識及其開采技術的傳入
一、地礦知識傳入的背景
二、《地學淺釋》譯介之前已傳入中國的西方地質學知識
三、《開煤要法》傳入之前傳統(tǒng)的煤礦開采技術
第三節(jié) 晚清科學譯著的底本
一、《談天》的底本
二、《地學淺釋》的底本
三、《開煤要法》的底本
四、其他譯著的底本
第三章 晚清科學翻譯的改寫與變通
**節(jié) 譯本對體例的改寫
一、不同版本的《談天》與其底本體例差異
二、《地學淺釋》及其底本的體例差異
三、《開煤要法》及其底本的體例差異
第二節(jié) 譯本知識結構的調整
一、《化學鑒原》對底本結構的調整
二、《幾何原本》對底本結構的調整
第三節(jié) 譯本對內容的刪減與增補
一、《化學鑒原》翻譯過程中知識的增補與刪減
二、《幾何原本》的刪減與增補
三、《開煤要法》翻譯中的刪減與增補
第四章 晚清科學翻譯中的術語與符號
**節(jié) 晚清代數(shù)術語的翻譯
一、西方符號代數(shù)學的傳入及其術語的翻譯
二、《代數(shù)學》與《代數(shù)術》的術語翻譯
三、清末符號代數(shù)學術語的流傳
第二節(jié) 晚清幾何學、煤礦工程技術等術語的翻譯
一、《幾何原本》前六卷和后九卷術語分析
二、《幾何原本》前六卷與后九卷的術語比較
三、《開煤要法》的主要技術術語的翻譯研究
第三節(jié) 晚清力學術語的翻譯
一、《重學》術語的翻譯
二、《重學》術語翻譯存在的問題
三、力學術語的傳承與變化
第五章 晚清科學翻譯中的文化現(xiàn)象
**節(jié) 符號翻譯中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
一、數(shù)學符號的翻譯和改造
二、其他學科相應的符號翻譯及變通
第二節(jié) 術語翻譯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
一、“項”譯名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
二、“方程”譯名中的傳統(tǒng)元素
三、傳統(tǒng)之根:術語翻譯原則
第三節(jié) 晚清科學翻譯的文化特點
一、晚清科學譯著的刪述與信息流失
二、晚清科學譯著信息流失的文化特征
三、晚清科學譯著翻譯中的本土化特征
結 語
附表1 科學著作中的代數(shù)術語統(tǒng)計
附表2 《英華萃林韻府》中的代數(shù)術語
附表3 《幾何原本》前六卷術語
附表4 《幾何原本》后九卷術語
附表5 《談天》中沿用至今的名詞術語
附表6 《談天》中譯法有變化的名詞術語
附表7 《重學》中的力學術語
后 記
晚清的科學:以西方科學譯著研究為核心 作者簡介
聶馥玲,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理學史、科學翻譯史、中外科技交流。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和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1項。獲內蒙古自治區(qū)“草原英才”稱號。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著作3部,發(fā)表研究文章60余篇。是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訪問學者。擔任中國科技史學會物理學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