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下的幸福:哲學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39418
- 條形碼:9787111739418 ; 978-7-111-73941-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下的幸福:哲學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充滿了哲思和文藝氣息的書,因此,我不想用常規的方式來寫推薦,這里僅記錄我在出版本書的漫長過程中的一點所思所想。在我看來,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很有趣的人。原因有兩點。一者,他是位哲學家,同時又是引體向上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看起來很割裂、很難以想象吧?二者,他的父親是世界知名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有這樣一位父親,應當所有人都會感到驕傲,但作者在自己的簡介卻只字未提,這還是我自己扒出來的。事實上,在閱讀其他作品時,經?吹竭@種關系見于作者簡介。啊,果然,他很與眾不同!這本書的出版十分不易,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作者對現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進行了強烈批判。他認為“為目標而疲于奔命”是對生命、活動的狹隘理解,覺得這才是導致人們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自身導向”才是幸福的關鍵,即專注于當下的行為/活動本身,不需要未來的成就或收獲來證明其價值,例如:堅持做自己、結交真正的朋友、接觸大自然。除了這種區別于主流的觀點外,這本書還存在一個問題:雖然在講幸福,但它本質是一本哲學書,不同于其他講幸福話題的“心靈雞湯”,這本書只有慢下來認真讀,才能get到其中的深刻內核。我在想,這種對讀者有一定要求的書,會受人歡迎嗎?會賣得好嗎?但是,在我一口氣讀完本書后,我打消了這一疑慮。我這種顧慮,不就代表了書中所說的某種程度上的“目標導向”嗎?如果只關注*后的結果——賣的好與不好,反而會失去閱讀時的快樂。而且,為了包裝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書,我勢必會扭曲本書內容,這不能反映*真實的內容,甚至帶了“欺騙”性質,我對此感到不自在,也不屑于這種行為。因此,我立志:一定要原原本本還原內容真相,就算只有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能讀懂,只要它有價值,那也夠了。接下來說說,作者有趣的兩點。一位熱衷于健身的哲學家,擁有*善于思考的頭腦和強壯體魄,既做到了四肢發達,又做到了頭腦非常不簡單,是個有魅力的人。而這兩項事業的結合,也使這本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頭腦運動”。你甚至會覺得,“看來這本書可以實踐,不是說教啊”。而針對于作者閉口不提自己父親身份這一點,我畢竟不是作者本人,沒有太多想法,只能妄自揣摩:作者對自己書的內容絕對自信,不需要父親為他背書;作者把“自身導向”貫徹到底,正如他在書中所寫,如果太在意交稿時間或者圖書銷量(“目標導向”),就會忽略寫作過程本身的價值——在頭腦中對思考進行二次梳理所帶來的自身成長。可以說,作者本人是他思想的堅決踐行者,他也的確因此感到自己很幸福。當然,在本書中,讀者能看到的除了作者來回辯證、思忖外,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先賢,例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見解。如果是喜愛哲學的讀者,很可能已經了解過他們的故事及思想,但,從“幸!苯嵌葋碇匦聦徱,應該會獲得嶄新的思考,特別是有關蘇格拉底之死和他的“申辯”部分,給我帶來了極大震撼,相信對讀者亦會如此。再回到本書“哲學”的類別,我想強調一點:這絕非讀者所以為的那樣索然無味:它融合了作者自身體悟,包含對文學及電影作品的解讀,囊括了一個又一個讓讀者身臨其境的小故事——伴著月光,海灘拾貝;站在瀑布上,感受水流的變化……這亦給了我封面設計的靈感:親近自然,要讓讀者感到平靜的、穩穩的幸福。在寫作這篇“推薦”文章之時,一瞬間,我感到壓力巨大、如鯁在喉,不清楚這會給讀者選定這本書帶來多大的幫助——果然,人難免就會犯目標導向的錯誤,畢竟目標的實現結果可以量化,而人們總是會傾向“用數據說話”。于是我決定稍作調整,下樓感受自然。我望向天空,看到了兩只鳥兒,大的飛得高,可能是喜鵲,小的飛得矮,可能是麻雀。我想,作為鳥兒,它們一定沒有什么目標的概念:“我一定要比那只鳥飛得高,飛得遠”,它們只是在“做自己”,自由自在,在飛行中感受風的托力與阻力。大的那只滑翔的毫不費力,小的那只,一頓一頓的,像是在玩什么三段式的飛行跳躍游戲,它們應該都是快樂而自由的。堵在我不知道是氣管還是心臟的那種感覺,隨著它們飛遠,也漸漸消失了。與其說,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購買這本書是一個目標,不如說,這其實是我作為編輯的期待。正如我的所作所為一樣:堅持碼下我的真實想法,或者說,出版這本書前后的心路歷程;與真正的朋友,而非基于利益關系的盟友分享這本書;在我想要,*起碼捋順這口氣的時候,去親近自然,我也確實感到了一種不可言說的幸!环N和完成目標的成就感完全不同的快樂。希望(可能為數不多的)讀者,能從本書中看到閃光點。如果可以的話,跟著作者去實踐他提出的三種美德,持續性地活在當下,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當下的幸福:哲學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內容簡介
人們經常會陷入“奮斗—成功—空虛”的無限循環,一直為了目標而疲于奔命,這讓我們永遠得不到滿足,永遠感覺人生有所缺失——難道人生意義僅限于此嗎? 到底什么才是美好生活的意義?桑德爾借鑒了古代和現代思想家,以及他自己在追求哲學和健身這兩項看似截然不同的事業時的感悟,為這個古老而又永恒的人類問題提供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桑德爾認為,上述這種狹隘的、被扭曲的目標導向是人們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與之相對,他提出,自身導向型活動才是獲得持久幸福的關鍵,它們本身就具有意義,不需要未來的成就或收獲來證明其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與三種美德——自我掌控(堅持做自己)、友誼(結交真正的朋友)和與自然接觸相關的活動。為了鮮活而生動地說明如何努力實踐這三種美德,桑德爾參考了文學、電影和電視作品,以及他的自身經歷,這使本書變得妙趣橫生,不同于以往的哲學書。 正如希臘有名詩人卡瓦菲斯所說的:“目的地是為了旅程而存在的,而不是反過來。”人生中的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終點,都只不過是我們“塑造完整自我”之旅的一段經歷。理解日常生活的意義,堅守三種美德,重新審視幸福和成就之間的關系,進而認識你自己,從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里尋找持久幸福——活在當下,擁抱人生這段無限旅途。
當下的幸福:哲學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目錄
自身導向型活動:三種美德 / 4
人生是一段無限的旅途 / 6
哲學:美好生活指南 / 9
進步的問題 / 12
哲學與日常生活 / 15
斯多葛學派的錯誤 / 17
重新理解自我和世界 / 20
自我掌控的含義 / 23
友誼的含義 / 25
與自然接觸的含義 / 27
與時間抗衡和自由的意義 / 30
構建美好生活理想的意義 / 33
1 章 自我掌控(一):來自亞里士多德的現代生活指南 / 35
追求功成名就帶來的壓力 / 36
忽視和貶低自我掌控 / 39
空虛的快樂及其背后的幸福觀 / 42
合理化自我逃避 / 50
亞里士多德論“大度” / 51
大聲說!說話的內容和方式體現個性品格 / 55
培養自己的判斷力 / 58
不要讓科技產品消耗我們的人生 / 65
把生活理解為一個整體 / 73
獲得獨立性的途徑:遠離與融入 / 79
亞里士多德論大度和謙卑的道德 / 80
少年棒球聯盟賽場上的慷慨與自我掌控 / 83
2 章 自我掌控(二):蘇格拉底的生與死及其啟示 / 88
理解與我們意見相左的人 / 90
蘇格拉底的審判 / 100
蘇格拉底之死:如何救贖不幸,堅持自我 / 104
電影《美麗人生》:一個蘇格拉底式的當代故事 / 109
真正的同情在苦難面前的意義 / 113
第 3 章 友誼 / 118
友誼與自我掌控 / 120
自身導向的友誼 / 126
友誼與正義的矛盾:《第三人》—霍利·馬丁斯和
哈里·萊姆的故事 / 130
現代人因推崇正義而貶低友誼 / 135
友誼的要求和普遍關切的要求 / 139
從天命論的角度看對友誼的貶低 / 141
通過友誼獲得救贖:電影《雙重賠償》的故事 / 144
友誼與競爭的關系 / 148
對立相吸,還是同類相聚 / 154
第 4 章 與自然接觸 / 156
“自然”的概念 / 159
針對與自然對立的現代立場的批評 / 163
現代自然科學的道德基礎 / 168
重力與人類的奮斗 / 172
對斯多葛學派自然觀的批判 / 175
少年棒球聯盟球隊訓練時遭遇極端天氣 / 180
尋找珍奇貝殼:路徑和目的地如何合二為一 / 184
幸福與幸運 / 190
第 5 章 與時間抗衡 / 193
目標導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 195
找回自己的過去:成熟之后變得更年輕 / 197
不存在“沒有我”的過去和未來 / 199
每一次連續事件都與旅途的時間概念一致 / 202
重新思考死亡的意義 / 204
意識是已發生的人生旅途的產物 / 209
瘋狂地延長生命有何不妥 / 214
對以自我為“主體”、以世界為“客體”的批判及其對
生死的啟示 / 219
擁有饋贈者美德的活動自我是永恒不滅的 / 226
自身導向型活動的循環軌跡 / 234
時間的流逝與死亡的深層意義 / 237
拯救過去 / 239
每個時刻的開放性和封閉性是時間流逝的根源 / 242
第 6 章 自由的意義 / 245
自由意志的理想是憤世嫉俗的一種表現 / 247
事物本身的活動 / 250
我們面對的非此即彼從來不是抽象的 / 251
自由和對未知的開放態度 / 257
致 謝 / 265
譯后記 / 269
參考資料 / 272
當下的幸福:哲學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作者簡介
亞當·阿達托·桑德爾(Adam Adatto Sandel)是一位哲學家,一分鐘內做最多引體向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也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老師。 Sandel 曾在哈佛大學任教,目前是布魯克林的助理地區檢察官,是廣受好評的《偏見之地:世界推理案例》一書的作者。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