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KB哈佛經典:人類探索的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1672
- 條形碼:9787515821672 ; 978-7-5158-216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KB哈佛經典:人類探索的歷史 內容簡介
《人類探索的歷史》內容為選自《哈佛經典·名家講座》中關于教育、自然科學、航海與探險等篇章,知識性強,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定的史料支持,也能讓人更加理解和認識人類探索的精神和意義。
KB哈佛經典:人類探索的歷史 目錄
簡介
希羅多德與埃及
伊麗莎白時代的冒險家
發現的時代
達爾文貝格爾號之旅
教育
總論
弗蘭西斯·培根
洛克與彌爾頓
卡萊爾與紐曼
赫胥黎論科學與文化
自然科學
簡介
天文學
物理學和化學
生物科學
凱爾文論“光與潮汐”
傳記
概述
普魯塔克
本韋努托·切里尼
富蘭克林與伍爾曼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
KB哈佛經典:人類探索的歷史 節選
《人類探索的歷史》: 查爾斯·達爾文即使只發表了《貝格爾號之旅》。他作為一個杰出的博物學家的名聲也會牢牢確立。在達爾文結束他的波瀾壯闊的環球航行之前,當時的英國地理學家塞奇維克對達爾文的父親——達爾文醫生預言道:達爾文將來會成為一名頂級的科學家。他大概是看到了達爾文寫給朋友的信以后做出的預測。果然如此,貝格爾號之旅為達爾文以后的偉大業績奠定了基礎,使他不僅在當時名聲大振,而且青史留名。達爾文對傳統的大學教育沒有興趣,從少年時代起,就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物體感興趣,他開始收集各種標本,礦石、植物、昆蟲和各種鳥類都令他興奮。后來他到了劍橋學習神學,在亨斯洛的鼓勵下把這個業余愛好變為莊重的事業。 大約在1831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一艘能裝十門大炮的雙桅橫帆船——貝格爾號,用來完成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的對巴塔哥尼亞和火地島的考察——視察智力海岸和秘魯,包括大西洋中的一些島嶼,同時完成一系列的環球天文測量。人們一致認為這次航行需要一位博物學家參與。進過亨斯洛教授的推薦,菲茨羅伊船長說服了達爾文擔任自己的私人旅伴和此次航行的博物學家。亨斯洛教授推薦達爾文時,沒有說他是博物學家,只是說他是一位可以擔任采集、觀察工作的學者,他能夠關注所有博物學中的內容。 貝格爾號經過了兩次的失敗,*后于1831年從英國的文波特港口出發,歷史近五年的航行,*終在1836年10月2日返回英國法爾茅斯。他們航行的路線橫跨了大西洋,直抵巴西海岸。并沿著南美洲東海岸到了火地島,然后沿著智利和秘魯海岸向北行進。在赤道附近,貝格爾號向西行駛,穿越了太平洋到達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又橫跨印度洋,繞過好望角以后,又橫渡南大西洋向巴西行進。貝格爾號在巴西結束了環球旅行,原路返回了英國。當年達爾文踏上貝格爾號離開英國時,只有二十二歲,在貝格爾號上度過了他的*珍貴的成人生長期,他當時并不明白這會意味著什么?在離開英國時,他宣布,那一天將是他人生新的起點,一個新生的日子。童年時代,他曾夢想去熱帶雨林,現在,他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在信中,達爾文對貝格爾號航行的描述充滿了青春的熱情;在巴西,他在朋友福克斯的信中說道:“自從離開了英格蘭,我的腦子就像火上一樣迸發著喜悅和驚奇。”在里約熱內盧,他給亨斯洛寫信道:“在這里,我**次看到了無比壯觀的熱帶雨林,只有親眼所見才知道它有多么奇妙和壯觀。《天方夜譚》里的場景在這里變為現實。這些絕妙的美景讓人欣喜若狂。這里人們在狂喜中尋找甲蟲,因為不論走到哪里,都會看到以前沒見過的許多甲蟲。”這樣的語言,只有熱情洋溢,天生的博物學家才能寫得出來。 貝格爾號對于達爾文來說,不僅是一次環游世界的機會,還是培養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博物學家的搖籃。在海上度過的五年,使他學會了如何工作,如何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貝格爾號狹小擁擠,達爾文想保存他所收集來的標本是很艱難的,在船上深受達爾文敬佩的負責維護貝格爾號外觀的中尉對達爾文在甲板上堆積雜物很不理解,在他眼里,達爾文的這些標本不過是“口吃、可恨的怪物”。他還說道,“我如果當了船長,一定要把你的這些破爛東西扔到海里去。”達爾文迫于貝格爾號的狹小空間,他養成了有條不紊的工作習慣。在貝格爾號上,他學會了節省時間,每一分鐘都不浪費,即是他所說的“生命是由五分鐘的片段組成的”含義。 達爾文在貝格爾號上,學會了在物質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爭分奪秒地工作,養成了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仍然堅持工作的習慣。在開始航行的前三個星期,他雖然病得不嚴重,但是當船在海上劇烈顛簸時,他感到了極度的不適應;1836年6月3日在好望角寫的信中說道自己暈船生物感受:“幸好這次航行即將結束,我現在暈船比三年前嚴重得多”,但是他仍然堅持工作。年輕時的這段經歷使他晚年患了消化不良的毛病。 在返航時,達爾文已經沒有了出發時的精神,在巴西布蘭卡港,當貝格爾號啟航時,他給姐姐的信中說道:“這四天里我無精打采,已經到了極度痛苦的程度,即使現在走進巴西森林,我也不會興奮了。”在他多年后完成的自傳中回顧這次航行時說道:“現在,熱帶雨林的茂盛植被常常在我的腦海中呈現,栩栩如生,超過任何記憶。” ……
KB哈佛經典:人類探索的歷史 作者簡介
查爾斯·艾略特,美國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學第二任校長,主張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并重,著有《教育改革》《自傳》,主編《哈佛百年經典》。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