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宋版之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40836
- 條形碼:9787549640836 ; 978-7-5496-408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版之美 本書特色
跋:中國宋版書與文化思考
——在靜嘉堂閱讀珍稀宋版有感
宋版書的興起和繁榮,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時代文化傳承的一個特殊現象。當然若作一番追蹤,我國唐代末期,便有了雕版印刷的圖書,但相對比較粗糙。據目前考證,敦煌千佛洞中,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印出的《金剛經》佛典,是目前世界上有記載的雕版印品;它是刻在整塊木板上的版畫。從文化視角看,這與印度佛教的傳入東土,有一定的關聯。
至宋代,由于經濟的發展,隨著宮廷及上流社會對文化的重視和需要,反映了“郁郁乎文哉”重文時代的到來。其文化精神,也達到了“君汲汲于道藝,輔治之臣,莫不以經術為先務,
學士縉紳先生,談道德性命之學,不絕于口”的境地。
從上層到民間都沉浸于這樣的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的大環境中,對圖書的需求量,突飛猛進,同時,與之配合的刻書業,有機會得以發展。
雕版印刷術的提高,也加快了圖書印刷的速度,使古代印刷書籍,無論在數量、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潮。一如楊東莼先生所說,當經濟發生轉變,生活方式同時會轉變,其文化精神與適應社會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宋代雕版刻書業之興盛,總的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發展。(《中國文化史大綱》,江蘇文藝2011年版)
宋代崇文風氣之盛,與歷代相比,可謂空前絕后。特別在一些經濟發達區域,如浙江的杭州、湖州,福建的建陽,四川的眉山等。故朱熹曾說:“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凡文化發達的地方,大都成了刻書的中心。
當時,公私刻書業,有監司、州學、書院、家塾、坊肆等,范圍廣泛,富有特色。由于互相競爭,使各種類型的宋版圖書,都有印刷精美、裝飾考究、內容豐富、流傳甚廣的特點。如若用現代話說,在中國歷代圖書排行榜上,可謂名列**。跋:中國宋版書與文化思考
——在靜嘉堂閱讀珍稀宋版有感
宋版書的興起和繁榮,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時代文化傳承的一個特殊現象。當然若作一番追蹤,我國唐代末期,便有了雕版印刷的圖書,但相對比較粗糙。據目前考證,敦煌千佛洞中,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印出的《金剛經》佛典,是目前世界上有記載的雕版印品;它是刻在整塊木板上的版畫。從文化視角看,這與印度佛教的傳入東土,有一定的關聯。
至宋代,由于經濟的發展,隨著宮廷及上流社會對文化的重視和需要,反映了“郁郁乎文哉”重文時代的到來。其文化精神,也達到了“君汲汲于道藝,輔治之臣,莫不以經術為先務,
學士縉紳先生,談道德性命之學,不絕于口”的境地。
從上層到民間都沉浸于這樣的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的大環境中,對圖書的需求量,突飛猛進,同時,與之配合的刻書業,有機會得以發展。
雕版印刷術的提高,也加快了圖書印刷的速度,使古代印刷書籍,無論在數量、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潮。一如楊東莼先生所說,當經濟發生轉變,生活方式同時會轉變,其文化精神與適應社會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宋代雕版刻書業之興盛,總的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發展。(《中國文化史大綱》,江蘇文藝2011年版)
宋代崇文風氣之盛,與歷代相比,可謂空前絕后。特別在一些經濟發達區域,如浙江的杭州、湖州,福建的建陽,四川的眉山等。故朱熹曾說:“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凡文化發達的地方,大都成了刻書的中心。
當時,公私刻書業,有監司、州學、書院、家塾、坊肆等,范圍廣泛,富有特色。由于互相競爭,使各種類型的宋版圖書,都有印刷精美、裝飾考究、內容豐富、流傳甚廣的特點。如若用現代話說,在中國歷代圖書排行榜上,可謂名列**。
整個宋代,從北宋至南宋,長達三百多年統治時間。北宋時,*大的城市汴京,經濟繁榮,城市人口已逾百萬,號稱“八方爭湊,萬國咸通”;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這從一幅《清明上河圖》,即可看到城內的民生之景象——“彩樓相對,繡旗相招,掩翳天日”“舉目則皆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兢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而號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的杭州,也同樣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相豪奢”。
趙宋政權南遷后,無論建康,或杭州,雖行政區域已減少,但其繁榮景象,依然呈現“視京師其過十倍”,一派風光。此外,各地的中小城鎮,紛然興起,建康“羅綺一城,富六朝之風物;弦歌千里,綿百世之衣冠”、漢陽一地“沿江數萬家、廣用甚勝,列肆如節”。揚州、鄂州、成都等,也都是興盛一時之地。當你有機會閱讀宋版書,如《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武林舊事》,展現在你的眼前,均可有繁華美景,可讓你不舍與感嘆。
*近由江蘇鳳凰出版集團,以2.162億元人民幣,競得“過云樓”一部宋版《錦繡萬花谷》,創下中國古籍善本拍賣的*高紀錄。而此書正是由南宋杭州刻印的,其反映宋代社會民眾的生活面貌,既有文化層面的內涵,又有世俗生活的呈現。反映了這一時代的風俗民情、物質生活,把形而上的思想,用形而下的具體日常來反映,呈現出宋代社會群體的“日常便是道”的生活現象。美術史家、中國美院教授范景中,特戴上白手套,輕輕翻動書頁,頗為感慨地說:“在這部《錦繡萬花谷》中,作者引經據典,引用了包括《莊子》在內多部書籍的內容。有很多被借鑒的書,如今已經散佚良久,只剩殘頁。”“《夢溪筆談》被作者引用了很多次,其中有十三條,是現在《夢溪筆談》中看不到的。”范景中還說,“在這部類書中,我們還可以對古人的宇宙觀和知識結構,有所窺探。”
這些繁華的城市,也是圖書的薈萃之地,同時成了宋朝各地的文化中心。大大小小的城鎮行政區域內,除政府興辦的文化機構外,還有文人社團,如《都城紀勝》所記,“西湖詩社”,“乃行都士大夫及寓居詩人,舊多出名士”,成了人民生活的一種文化現象。城市文化中心的形成,為宋代刻書業的發展,從北宋延續之文化傳承,創造了有利條件。圖籍的生產和流通,在濃厚文化風氣下,宋人對圖書似乎生發出一種神圣而虔誠的感情。
惜兩宋以后,由于戰亂兵燹,水火天災,沒有能使其繼承與發展,而逐漸地使宋版書籍的保存量遂隨年月而減少,以致使求藏者,來之不易,求之不得。
至明代時,學者王世貞,喜藏書,其書樓名為“九友齋”,專用以收藏宋版、善本書。他為求一部宋刻的《兩漢書》,竟只能出高代價,拿出一個大花園而方能換得這一部宋版書。明末崇禎年間,著名的藏書家毛晉,曾在門前掛出了一個搜求宋版書的啟事,上書:“有以宋葉本(宋版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兩頁為一葉)酬錢,每葉出三百(錢)。”從這便可窺宋版書,從宋至明,已流傳不多,藏書家已將其作為罕見的文物來收藏了。
然而,到了元、明、清的時代,再也制作不了具有學術豐富、思想廣博、藝術精致的具有“大美精神”的宋版書了。而到了清末,朝廷衰弱,大量宋版書,也只能隨船而去,舊藏別來無恙了!
……
宋版之美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張建智為知名傳記作家,文史學者。中國的宋版書向來珍貴,因其精良難得,為中國印刷版本的瑰寶。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成為遙遠的絕響。作者對現藏于日本靜嘉堂的精妙秘印、十分考究的二十五本彩色宋版書進行品鑒,一書一文,二十萬字,雙色印刷,中國傳統文化遺澤永流,頗有學術與收藏價值。
宋版之美 目錄
宋版之美 作者簡介
張建智:傳記作者。對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國內未藏的宋版書作了研究,于《博覽群書》《文匯報》《新晚報》設有專欄。著有《張靜江傳》《王世襄傳》《儒俠金庸傳》《絕版詩話》《絕版詩話二集》《絕版詩話三集》《中國的獄神廟》《易經與經營之道》《傷寒名方解析》《問紅六記》《紅樓半畝地》《詩魂舊夢錄》《川上流云》等四十余部。編緝叢書二十余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