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民俗之學——有溫度的田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77115
- 條形碼:9787560777115 ; 978-7-5607-771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俗之學——有溫度的田野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個板塊——禮俗互動、有溫度的田野、藝術民俗學和梅花拳專題,集結了作者在不同時期發(fā)表的關于民俗學的文章,既有理論性的學術分析,也有基于鄉(xiāng)村走訪的田野調查。
民俗之學——有溫度的田野 目錄
禮俗互動
禮俗互動與中國社會研究
山東民間文化背景下的梁祝故事——關于濟寧馬坡《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的民俗學分析
傳統(tǒng)媽祖信仰中的民間敘事與官方敘事
溫情的鈍劍:民俗文化在當代新農村建設中的意義
“順水推舟”:當代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不應忘卻鄉(xiāng)土本位
“城鄉(xiāng)民俗連續(xù)體”有重構趨勢
“禮俗互動”:當代國家正與民間締結新契約
中國禮俗傳統(tǒng)的田野考察與文化闡釋
運河社會文化研究的理念與方法
中國禮俗互動傳統(tǒng)中的“澳門模式”
有溫度的田野
當代村落民俗志書寫中學者與民眾的視域融合
山東村落中“神圣空間”的傳統(tǒng)格局與現實效用——以魯中洼子村“老虎頭”為例
地方感與地方社會的自我建構:以魯中洼子村為個案
俗化的信仰與神圣的藝術——以山東昌邑地區(qū)西小章村的祖先崇拜及竹馬活動為例
民間文獻與地方社會的歷史構成——以清代膠東地區(qū)“雙山馬家”族譜編撰為例
試論當代鄉(xiāng)村社會中民間信仰活動的藝術化趨勢——以山東濰坊地區(qū)青州市井塘村為個案
“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谷雨祭海節(jié)考察
藝術民俗學
眼光向下:新時期中國藝術學的“田野轉向”——以藝術民俗學為核心的考察
民俗學:一種嶄新的文化視角——兼談民俗學與藝術文化的互滲整合
當代藝術民俗學的研究視界
游藝民俗與藝術的起源
藝術民俗學視野里的民間文藝
從參與民族國家建構到返歸鄉(xiāng)土語境——評20世紀的中國鄉(xiāng)民藝術研究
藝術民俗批評的整體性建構及其批評轉向
鄉(xiāng)民藝術民族志書寫中主體意識的現代轉變
禮俗傳統(tǒng)與中國藝術研究
梅花拳專題
從梅花樁拳派看義和拳運動中的民俗因素
靈的皈依與身的證驗——河北永年縣故城村梅花拳調查
民間武術的“禮治”傳統(tǒng)及神圣運作——冀南廣宗鄉(xiāng)村地區(qū)梅花拳文場考察
“在鄉(xiāng)的江湖”:近現代冀南鄉(xiāng)村梅花拳的組織傳統(tǒng)考察
文武之道:冀南鄉(xiāng)村梅花拳的寶卷敘事與武術實踐
展開全部
民俗之學——有溫度的田野 作者簡介
張士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民俗學會會長,研究領域為民俗學理論、村落研究、藝術民俗學等。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