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風起陜甘寧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7585
- 條形碼:9787108077585 ; 978-7-108-07758-5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起陜甘寧 本書特色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的重要理論成果。 作者以踏查的方式重回陜北,以細致的史料爬梳,以深入的理論思考,回答了為什么中國革命的落腳點與出發點會出現在陜北的重大時代課題。 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華文明的優秀成分相結合——這兩個“結合”,就是毛澤東所謂“起承轉合”的要害所在,為兩個“結合”,找到了根與源。這也是本書的重要學術貢獻。
風起陜甘寧 內容簡介
《風起陜甘寧》是作者2020年受邀到陜北踏訪后形成的文字,是一部歷史散文,是一部優秀的主題出版物。全書從“陜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又是中國革命的圣地”這一話題出發,流連于多個革命遺址,注意收集黨中央、領導人以及對中國革命事業產生重要影響的共產黨人的事跡,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地描述,通過一些有著畫面感的場景,帶領讀者重返歷史現場,塑造出真實立體、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黨的形象。作者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獨立思考與個性表達,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學、辯證法等多層面,講述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重大命題的認識,具有理論高度與思想深度。
作者歷經四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具有開闊視野、獨特寫法的通俗理論讀物。這部書的意義在于,它切實讓“四史”教育落到了實處,讓總書記延安革命紀念地重要講話精神落到了實處,也是落實“兩個結合”的理論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
風起陜甘寧 目錄
**篇 楊家溝
一 扶風寨
二 中國式“封建”
三 偉大轉折
四 “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
五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
第二篇 大地上的學問
一 開局
二 “紐約男孩”
三 統一與分裂
四 長征與游牧
五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
第三篇 波羅
一 革命與“放心”
二 橫山與波羅
三 富平胡家
四 禮與義
五 “圍城”與堅守
六 家國學問
第四篇 王學文
一 赤腳的教授
二 黑格爾、馬克思、韋伯
三 王學文與“中國社會性質論戰”
四 “四面八方”
五 經濟學的精神
第五篇 結合
一 大河上下
二 “要為真理而斗爭”
三 “生活”與“優良生活”
四 認識與實踐
五 “承認的政治”
六 邊界和邊區
七 “起承轉合”
八 結合
后記
風起陜甘寧 節選
第五章《結合》
七 “起承轉合”
陜北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也是出發點,中國革命 與陜北革命之間的關系、與陜甘寧根據地之間的關系,被毛澤東精彩地概括為起承轉合的關系。1945年2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的報告中,這樣感慨萬千地說到了陜甘寧邊區:
我們要認識這個陜甘寧邊區,它有缺點,叫做 “地廣人稀,經濟落后”,但是只有陜北根據地保留下來了,其他的根據地都丟了。陜甘寧邊區的作用非常大,我說它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樞紐中國革命的 起承轉合點。長征結束以后,起是從這個地方起的,轉也是從這個地方轉的。萬里長征,腳走痛了,跑到這個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腳點。我們不是要永遠住在這里,這個地方是落腳點,同時又是出發點。
所謂起承轉合,是說陜北革命既繼承了中國革命的 基本特點,又重塑了中國革命、陜北的性格;既融入了此前中國革命的風格,也重塑了中國共產黨、紅軍和中 國革命的性格。 正是這種“起承轉合”,使這場人類歷史上*偉大的 革命,既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又具有了中國黃土地的寬厚與博大,使得革命者的性格中,既有了毫不妥協 的斗爭意志,又有了同志式的溫暖和濃烈的人間情懷。
如果用共產黨人自己(或者毛澤東的語言)來說,就 是使全黨認識到,要使得革命勝利,就既要堅定地進行武 裝斗爭、階級斗爭、民族斗爭,同時,又必須靈活而廣 泛地建立“統一戰線”,對于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來說,既要講共產黨人純潔的理想信念,有嚴格的紀律與原則,同時又要講中華文明深邃博大的“人情世故”。
既要團結緊張,也要生動活潑。
共產黨人當然要敢于斗爭,但是斗爭的目的是團結,競爭的目標是互助。這個信念,毛澤東自青年時代就堅信不疑。
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華文明的優秀成分相結合—這兩個“結合”,就是毛澤東所謂“起承轉合”的要害所在。
因為這種起承轉合,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成熟,紅軍走向了成熟,中國革命走向了成熟。從中國革命這種“起承轉合”的大勢來看,陜北革命對于中國革命的轉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西北地區黨和軍隊的領導人,經歷了王明“左”傾教條主 義路線和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的殘酷迫害,對于這兩個 錯誤路線的認識是刻骨銘心的,從而對于毛澤東同志的 正確路線的認識,同樣是刻骨銘心的。在秋收起義、井岡山道路走出來的革命戰友大部犧牲的情況下,西北的 革命同志,就這樣成了毛澤東正確路線的堅定擁護者, 如果不是在陜北,如果沒有西北革命領導人的全力支持,毛澤東后來在延安發動整風,與莫斯科派來的布爾什維 克進行斗爭,糾正黨的錯誤,勢必會是艱難的。
正是在陜北,黨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陜北時代,甚至是毛澤東本人的性格發生重要轉變的時期。賀子珍 后來曾經回憶說,遵義會議之后,特別是瓦窯堡會議之 后,毛澤東的性格是有很大變化的。此前,他困惑于自 己的主張正確,而往往不被同志們所接受,因此而苦悶,乃至焦躁;遵義會議之后,特別是長征到達陜北之后,毛澤東變得更為細致、更為溫和、更加有耐心,乃至更加幽默,對同志更加包容。他更為深刻地認識到,黨內 的分歧,應該通過耐心細致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來解決。尤其重要的是,他深刻地認識到,肅反的那一套,對同志進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那一套,對于黨的傷害極大,共產黨要前進,就必須處理好階級斗爭與民族斗爭之間的關系,階級斗爭不能擴大化,尤其不能擴大為黨內和 無產階級內部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正是在陜北,毛澤東成為黨的團結的象征,也正是在陜北,毛澤東終于 得到了全黨同志的一致擁護與衷心愛戴。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首先是與中國這一方水土的結合,特別是與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出發點—陜北這方水土的結合。
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能結出什么樣的果實,關鍵 在于我們腳下的土地。一方面軍到達陜北時不過八千人,現在我們的幾十萬軍隊、兩百萬黨員,就是在陜北這塊黃土地上長出來的。
究竟什么是陜北的性格?什么是陜北革命者區別于一般革命者的比較特殊的性格?這種性格,又是怎樣融入了中國革命的性格,怎樣改變了、塑造著中國革命的風格?
實際上,許多人都曾經帶著這樣的問題,不遠萬里訪問過陜北,其中就包括斯諾和他美麗的夫人海倫,還有薩特和波伏娃—這一對良知與思想情侶、戰友,而 無論是斯諾《西行漫記》還是波伏娃的《長征》,其中都包含著對這個問題的思索與探究。
兩年前,我也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次訪問陜北,集中到訪了榆林、吳堡、米脂、綏德這些充滿傳說的地 方,接觸了鼻音濃重、莊重幽默、保守浪漫的陜北人,天天吃著“黃燦燦的油糕熱騰騰的饃”,聽著信天游,在黃土高坡上奔馳了一個星期。
當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我日益感到,陜北革命與中國革命,陜北的性格與中國革命的性格—這個“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對于理解中國共 產黨苦難輝煌的歷史,對于理解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極其重要。 這是打開中國革命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關系的鑰匙,也是理解陜北是中國革命落腳點與出發點的關鍵所在。
風起陜甘寧 作者簡介
韓毓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龍興》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