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8933
- 條形碼:9787100128933 ; 978-7-100-1289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明代因《清明上河圖》交易導致的一場風波入手,帶我們走進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的書畫消費市場,讓我們得以從中了解書畫在明朝官場和市場流通的過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亂象,以及參與書畫買賣消費的各類群體和人物。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深入到以往歷史很少關注到的一個角落來觀察明朝的世風世象和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各社會群體在文化消費中的關系。
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 目錄
引子 圍繞《清明上河圖》的一場風波
一、主要情節(jié)
(一)王仔求畫
(二)黃彪作偽
(三)湯臣索賄
(四)嚴氏殺人
二、風波分析
(一)發(fā)生時間
(二)講述者
(三)吳晗的疑問
(四)懷璧其罪
三、對這場風波的提問
(一)消費者、消費需求與消費環(huán)境
(二)骨董攤肆、骨董商與居間人
(三)價格
(四)贗品
**章 世風
一、奢靡之風
二、長物之好
第二章 需求
一、購買需求
(一)人事
(二)雅賄
二、庋藏需求
(一)免俗
(二)斗侈
第三章 閱市
一、廟市與燈市
二、香市與夜市
三、書畫船
四、空間與消費
第四章 骨董商
第五章 居間人
第六章 價格
一、書畫的定價
二、價格亂象
(一)“重古蔑今”與“今與古敵”
(二)從“重宋”到“重元”
(三)由“名家”變“邪學”
三、價目分析
(一)價目的主觀性與偶然性
(二)分析前的準備
(三)價目初步分析
(四)以《戲評古次第》為參照的分析
第七章 贗品
一、名頭與射利
二、自愚與愚人
第八章 余論
一、區(qū)域優(yōu)勢與市場導向
二、士商相雜與競尚清雅
附錄1 1522-1619年(嘉靖、隆慶、萬歷年間書法(含墨刻法帖)作品交易價目
附錄2 1522-1619年(嘉靖、隆慶、萬歷年間繪畫作品交易價目
附錄3 項元汴標價的書畫(含墨刻法帖)作品
參考文獻
后記
一、主要情節(jié)
(一)王仔求畫
(二)黃彪作偽
(三)湯臣索賄
(四)嚴氏殺人
二、風波分析
(一)發(fā)生時間
(二)講述者
(三)吳晗的疑問
(四)懷璧其罪
三、對這場風波的提問
(一)消費者、消費需求與消費環(huán)境
(二)骨董攤肆、骨董商與居間人
(三)價格
(四)贗品
**章 世風
一、奢靡之風
二、長物之好
第二章 需求
一、購買需求
(一)人事
(二)雅賄
二、庋藏需求
(一)免俗
(二)斗侈
第三章 閱市
一、廟市與燈市
二、香市與夜市
三、書畫船
四、空間與消費
第四章 骨董商
第五章 居間人
第六章 價格
一、書畫的定價
二、價格亂象
(一)“重古蔑今”與“今與古敵”
(二)從“重宋”到“重元”
(三)由“名家”變“邪學”
三、價目分析
(一)價目的主觀性與偶然性
(二)分析前的準備
(三)價目初步分析
(四)以《戲評古次第》為參照的分析
第七章 贗品
一、名頭與射利
二、自愚與愚人
第八章 余論
一、區(qū)域優(yōu)勢與市場導向
二、士商相雜與競尚清雅
附錄1 1522-1619年(嘉靖、隆慶、萬歷年間書法(含墨刻法帖)作品交易價目
附錄2 1522-1619年(嘉靖、隆慶、萬歷年間繪畫作品交易價目
附錄3 項元汴標價的書畫(含墨刻法帖)作品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 作者簡介
葉康寧,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后,浙江大學考古學博士后,常州大學晚清民國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藝委會委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論文及學術隨筆多篇散見于《讀書》《文史知識》《書城》《書法》《中國書法》《古代文明》《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中華讀書報》等報刊。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