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絲路重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2745
- 條形碼:9787507852745 ; 978-7-5078-5274-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路重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 本書特色
* 本書回溯過去、梳理現在及展望未來,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相結合,歷史積淀和現實環境相呼應,在匯集整理絲路文化遺產的同時融入創新創意思維理念,從文化維度系統性地打造“一帶一路”品牌建設,為活化地域文化遺產、復蘇數字文化經濟及促進國與國之間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貢獻力量。
* 如何更好地發揮絲路文化遺產價值、如何在新的時代和技術環境下保護絲路文化遺產、如何在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下進行知識傳承與觀念創新、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絲路精神等議題均為本書關注的重點。
絲路重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一帶一路”與文化遺產、“一帶一路”絲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一帶一路”絲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等三個層面內容展開。“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它對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共同體的建設和全球多元文化持續發展提供和傳播“中國智慧”和“中國策略”。如何更好地發揮文化遺產價值、如何在新的時代和技術環境下保護文化遺產、如何在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下進行知識傳承與觀念創新、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絲路精神等議題均為本書關注的重點。
絲路重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 目錄
**節 研究背景及緣起 001
第二節 研究意義與目的 007
第三節 制定文遺戰略,提倡共同保護 019
第四節 深入交流協作,掌握國際話語 027
**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概述 038
**節 概念界定 039
第二節 類型辨析 044
第三節 基本特征 052
第四節 文化使命 059
第二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價值構建 064
**節 歷史價值 066
第二節 經濟價值 071
第三節 藝術價值 073
第四節 時空價值 077
第五節 精神價值 080
第三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 084
**節 文化遺產的價值 084
第二節 文化遺產的活化 088
第三節 文化遺產的保護 090
第四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永續利用 095
**節 物質文化遺產永續利用 096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永續利用 101
第三節 國內文化遺產經典案例 116
第四節 共建國家文化遺產經典案例 136
第五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創意營造 146
**節 搭建文化遺產共同體平臺 147
第二節 培育文化旅游發展新動力 159
第三節 加快文化遺產活化再生 165
第四節 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轉化 172
第五節 促進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182
第六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 187
**節 文化產業帶狀發展 187
第二節 文化遺產與動漫產業 193
第三節 文化遺產與文博產業 200
第四節 文化遺產與旅游產業 206
第五節 文化遺產與其他產業 219
第七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與城市復興 226
**節 文化遺產傳承城市文脈與精神 226
第二節 文化遺產彰顯城市品牌與個性 233
第三節 文化遺產拓展城市文化景觀價值 237
第四節 文化遺產助力城市更新與業態創新 242
第八章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與文化“走出去” 250
**節 文化遺產交流機制創新 251
第二節 文化遺產交流平臺搭建 256
第三節 文化遺產交流品牌規劃 259
第四節 文化遺產交流創新傳播 262
結 語 關于“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思考 271
主要參考文獻 273
后 記 275
絲路重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 作者簡介
卜希霆,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文化館協會沉浸式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出版《網羅城鎮:未來城市的想象力》《創意營造學》《創意起底——文化創意產業先鋒思維解碼》《對話創意領袖——25位文化創意產業精英的創業秘籍》等著作。起草并制定《品牌價值評價——農產品》國家標準。參與起草《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立法研究及代擬稿》《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雄安新區起步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等國家及地方政策、法規。
王蕾,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媒介文化、數字城市傳播、融合傳播等。講授研究生課程“傳播理論”“社會學理論基礎”“數字城市傳播”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校級課題若干項。出版專著2部,譯著1部,發表論文40余篇,多次參與國內外權威傳播學術論壇,多篇論文被國際傳播學會(ICA)中國區域會議論文集收錄出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