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308610
- 條形碼:9787573308610 ; 978-7-5733-086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 內容簡介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為中英雙語圖書,是四川省年度重點出版項目、四川出版發展公益基金項目,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劃、中國民族博物館編纂而成。 本書基于中國民族博物館長期開展的重要學術工程“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史實物表征體系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等歷史文化資源,遴選一百件承載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的文物,建構出“物”的譜系的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史,有力地呈現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自在走向自覺的歷程和歷史必然性,詮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內涵。 本書用物史互證的寫作方式,講述多民族共同書寫的中華民族史;用超高清的精美原圖,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用神雋意永的中英雙語,讓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華民族。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 目錄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 作者簡介
《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由中國民族博物館編纂,鄭茜主編。鄭茜,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近年來主持“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史實物表征體系研究”“民族文物價值體系建構研究”等課題,提出“中國博物館人類學”學科建設構想并構建研究平臺,引進并主編“博物館人類學經典譯叢”,始創“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雙年展”與“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系列工程。牽頭策劃組織《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傳統@現代》等精品展覽。出版《中國民族與宗教》《邊緣敘事——2006—2011年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現象評析》等專著。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