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算學與經學:中國數學新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4116
- 條形碼:9787100224116 ; 978-7-100-22411-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算學與經學:中國數學新史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從算學與經學關系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國數學史,推進世人對于中國數學的多元傳統與混雜本質的理解。中國傳統數學的特色可以歸納為:采用構造性的術統率應用問題的文本形式,機械化的籌算過程雖然寓理于算、卻也與術文有相互作用。這些特點完美體現在成書于漢代的《九章算術》、唐初編撰的十部算經之中。在這一傳統之下,中國籌算數學在宋元時代達到其高潮,產生了賈憲、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杰等一批杰出的算家。明代以后,由于珠算的逐漸行用和西方數學的傳入,使得中國數學發展的主流發生了轉變。這些傳統共同組成了中國古代數學,其不同之處反映了中國數學的多元性,而其相同或相近之出又折射出中國數學的混雜性。從本書的研究來看,我們應該把數學知識的傳承與數學知識的發現、創造分開來看。數學知識的傳承主要取決于學脈與教育制度,數學知識的發現與創造則主要取得于思想的自由度及不同思想之間的互動,兩者的發展步調并非始終一致。
算學與經學:中國數學新史 內容簡介
數學(古時稱“算學”)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學科。清末以來,隨著現代數學的傳入,中國古代的諸多數學傳統均失去了現實的實用價值。近代學人李儼(1892—1963)、錢寶琮(1892—1974)以現代數學方法整理中國古代數學遺產,開創中國數學史學科。自此以后,國內外學人紛紛以此為業、撰著數史名篇,是為舊史。本書另辟蹊徑,以前人研究不多的儒家經典中的數學文獻為基礎,通過詳盡分析揭示出中國儒家自南北朝起逐漸形成的獨立算法傳統,與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算家傳統并立于學官。作者進而以算學與經學之關系為視角,梳理儒家算法傳統興起、發展與衰落之全過程,進一步揭示禮學、易學、西學、考據學等與算學之互動,為“算為六藝之一”給出一個新的注腳,是為新史。
算學與經學:中國數學新史 目錄
算學與經學:中國數學新史 作者簡介
朱一文,1981年生,上海人。科學技術史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專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數學史,近年來著重研究中國古代數學與儒學的關系史、數學史研究方法論、數學哲學與數學編史學等理論議題。在國內外哲學、科學史權威學術刊物發表獨著中英文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等國家級項目3項,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際數學史學會頒發的蒙特卡獎(Montucla Prize)提名(2017年)、中國數學史學會頒發的青年優秀論文獎(2017年)和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2020年)。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