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來西往:8—13世紀初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5748
- 條形碼:9787522825748 ; 978-7-5228-257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來西往:8—13世紀初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研究 內容簡介
8—13世紀是海上絲綢之路大發展的時期。8世紀后期開始,受國內商業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在成熟的海事管理體制的支持下,阿拉伯商人開始了前往中國東南地區的遠航。這條航線與賈耽《皇華四達記》所載的“廣州通海夷道”基本吻合,并得到考古、文獻等多重證據的支持,從中可以見到阿拉伯商人移民社區的存在。“黑石號”商船的貨物在中國的運輸、集聚,是阿拉伯商人經營海洋貿易的重要案例。抵達中國后,阿拉伯商人長期以廣州為聚居地,并擴散至泉州、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11世紀末,阿拉伯商人參與了廣州的城市建設,他們所在的蕃坊和附近的街道成為廣州*繁華的商業區。也是從11世紀開始,中國商人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越來越重要。而根據阿拉伯史料和中國碑銘記載,中國船只在唐后期就已抵達波斯灣。“南海I號”沉船提供了宋商遠航的豐富信息,包括船只的結構、船員的組織以及貨物的管理等。南宋的遠航也受到沿海上層社會和佛寺的支持,體現了廣泛的參與性。根據13、14世紀的中國史料,可以復原中國商人從東方到西方的航線,從中也可以看出宋商海外移民社區的存在,以及海洋船民的重要性。在葡萄牙人到來之前,阿拉伯和中國的航海家已經發展并維護了成熟的海上通道,他們的遠航成為早期全球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來西往:8—13世紀初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研究 目錄
**章生意之道:中世紀阿拉伯商人東方遠航的背景/43
**節中世紀阿拉伯的商業社會/43
第二節中東地區的中國商品/57
第三節遠航的法理依據與港口政權的管理/69
第四節海洋貿易的經營/80
結語/97
第二章中世紀阿拉伯商人的東方遠航之路/99
**節阿拉伯地理學與遠航水手見聞的關系/99
第二節阿拉伯商人在南亞沿海及島嶼/104
第三節阿拉伯商人在海島東南亞/108
第四節阿拉伯商人在中南半島和海南島/129
第五節《皇華四達記·廣州通海夷道》及其知識來源/134
結語/144
第三章黑石號貨物與唐中后期海上貿易線路/145
**節黑石號始發地的爭議/145
第二節黑石號上瓷器及內地瓷器的運輸/150
第三節沿海港口之間的交通/160
第四節廣州與阿拉伯商人的貿易網絡/170
結語/179
第四章宋代的阿拉伯商人與廣州城/181
**節宋代的廣州城/181
第二節儂智高之亂與阿拉伯商人/185
第三節儂智高之亂后的廣州城與阿拉伯商人/192
第四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的新階段/211結語/227
第五章天方神舟:中世紀出現在阿拉伯海的“中國船”/229
**節關于9世紀波斯灣的“中國船”的爭議/229
第二節描述“中國船”的文本及其語境/231
第三節楊良瑤的帆船/242
第四節考古發現的宋代中國遠洋船/252
第五節中國海船的設施、人員和物資供應/259
第六節新造船技術產生的原因/267
結語/273
第六章宋代遠航的沿海社會背景/275
**節再思考宋朝舶商利潤和資金問題/275
第二節沿海社會的地方大族/285
第三節海洋船民/292
第四節海商與寺院/307
結語/321
第七章宋商的西方遠航之路/323
**節關于大陸與島嶼航線/323
第二節宋商的始發港/325
第三節西洋路(大陸航線)/332
第四節東洋路(島嶼航線)/349
第五節在印度洋的情況/359
結語/364
結論/365
參考文獻/371
索引/433
附錄Ⅰ 黑石號上的“宮廷瓷器”——中古沉船背后的政治經濟史/437
附錄Ⅱ 裴度的氈帽——武元衡、裴度遇刺案中所見的商業與政治/458
附錄Ⅲ 錢王射潮傳說與10世紀杭州的海塘建設/483
附錄Ⅳ 宋代東南**州——10—13世紀杭州的海港功能探析/507
后記/531
東來西往:8—13世紀初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研究 作者簡介
陳燁軒,歷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雅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古代中外關系史、隋唐史。在《北京大學學報》《中華文史論叢》《西域研究》《唐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