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3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8596
- 條形碼:9787100228596 ; 978-7-100-22859-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3期) 本書特色
展示江南歷史研究學術成果拓寬區域社會研究專業視野本期發表的日本早稻田大學熊遠報的綜述性文章《尋夢江南》聚焦于日本近期的江南研究,對日本人關注江南的深層原因、日本學者對江南的文雅與風流、區域開發與經濟發展、制度與市場、秩序諸問題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和評述,有助于我們了解日本同行的學術進展。本期胡簫白《“不從,非吾民也”:明代中期溫州地區的信仰整改與民間反應》、黃敬斌《嘉興族譜中的入贅記載》、黃阿明《散居與合譜:明清松江董氏家族》、劉雨佳、葉舟《清代上海宗族義莊的經營管理與收入分配》等論文則對江南宗族和民間信仰的相關論題進行了深入、微觀的實證研究,并回應了一些有關江南宗族和江南社會的學術爭議。作者們在對史料的挖掘、觀點的論證上頗見功力,文章條理清晰,結論嚴謹。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3期) 內容簡介
本期《江南社會歷史評論》收入了十余篇論文。塘棲古鎮是明代興起的江南商貿市鎮,自明代中葉以來,當地人一直努力建構古鎮和自己家族的歷史,趙世瑜教授在查考有關塘棲的文獻時,注意到塘棲水鄉文字歷史建構過程中士大夫所起的作用,他的論文論述了當地文人是如何通過日益士大夫化的塘棲敘事,制造出了一個與此前大相徑庭的塘棲。胡簫白副教授的論文則圍繞“不從,非吾民也”這句話考察了明代中期溫州地區官方進行的信仰整改與民間反應,以此來觀察明初國家層面的規章制度在微觀地域社會的實踐過程與在地反響;洪煜教授的論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該文考察了以江浙一帶為核心的近代縣報,對縣報的特點及其對于地方社會研究的價值進行了分析;黃阿明教授則通過梳理明清時期松江董氏家族的發展與演變過程,回應了濱島敦俊先生提出的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沒有出現華南式的宗族組織社會的觀點;戴鞍鋼教授則通過江南孕育上海、上海引領江南、長三角一體化三個角度對上海與江南歷史上的互動進行了回顧,本期《江南評論》的作者既有老一輩資深學者,也有中生代新生代學者中的佼佼者,各位作者的論文新見迭出,給江南區域史的研究帶來新的氣息。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3期) 目錄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3期) 作者簡介
唐力行,教授、博導、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師大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為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員,蘇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理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95”規劃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和碩士點通訊評議專家組成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國家教委(教育部)規劃項目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曾被評為江蘇省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其著述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圖書獎等。 本期作者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中國美院、上海市社科院、山東大學、東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大阪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