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札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5670
- 條形碼:9787100225670 ; 978-7-100-22567-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札記 本書特色
馬若瑟(1666—1736),法國早期漢學三大家之一。不僅精通漢語語言的聽、說、讀,還能用中文著書立說,對中國古代文學與典籍更是如數(shù)家珍。《漢語札記》代表早期來華傳教士漢語研究*高成就,是世界上**部將漢語白話口語與文言加以區(qū)分并分別論述的著作。其引用的中文例句多達一萬兩千余條,除語法知識,還兼論音韻、修辭、俗諺、文學、禮儀等內容,堪稱當時西方人有關中國語言和文學的知識大全。該書在從完稿到正式出版之前的百余年間,以各類手抄本的形式在歐洲各國漢學家之間流傳,19世紀在馬六甲出版后竟然一時“洛陽紙貴”,被譽為“19世紀以前歐洲*完美的漢語語法書”,甚為當時致力于學習漢語的來華傳教士和歐洲學者所倚重。法國漢學家雷慕沙在1822年的書評中曾說,“這是馬若瑟所有作品中*重要、*矚目的一部,也是歐洲人迄今為止在漢語研究方面*好的一部”。 影印版本為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本,李真為本書撰寫了解題,對《漢語札記》的成書、版本流傳、主要內容及其影響等進行了介紹。
漢語札記 內容簡介
法國來華耶穌會士馬若瑟的漢語研究代表作《漢語札記》,1728年成書于廣州,以拉丁文寫成,一直以手稿和抄本流傳于世,直至1831年才由馬六甲英華書院正式出版拉丁文版,1847年由廣州《中國叢報》社出版英譯本。《漢語札記》是西方漢語研究目前**部同時介紹白話和文言的語法著作,首次嘗試突破拉丁文法的范式來描寫漢語語法,對歐洲漢學史和世界漢語教育史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曾被譽為“19 世紀以前歐洲*完美的漢語語法書”。本書以法國國家圖書館藏,1831年出版的拉丁文版為底本進行影印。北京外國語大學李真教授作了解題。
漢語札記 目錄
漢語札記 作者簡介
馬若瑟,清代法國來華耶穌會士,1968年隨白晉來華傳教,1733年遷居澳門,1736年在澳門去世。一生著述豐厚,法國漢學家雷慕沙評價他是來華傳教士中“中國文學造詣最深者”。著有《漢語札記》《六書實義》等,譯作有《趙氏孤兒》《書經(jīng)選》等。《漢語札記》堪稱傳世大作,對漢語語法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與梳理,為歐洲漢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張西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歷史哲學的重建》(三聯(lián)哈佛燕京叢書);《中國和歐洲宗教與哲學交流史》(東方出版社),《西方早期對漢語學習調查》(主編,大百科出版社);《中外哲學交流史》(主編之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本色之探:20世紀中國基督教文化學術論集》,(主編之一 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出版社),《傳教士漢學研究》,大象出版社,《歐美漢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編 大象出版社),《他鄉(xiāng)有夫子:漢學研究導論》(編,外研社)。同時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 李真,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現(xiàn)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及傳教士漢學研究等。 近年來,已出版西方漢學名著譯著一部《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研究》(約30萬字,大象出版社,2009);參與合編《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調查》(第二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國際漢語教育史》(商務印書館,2009)、《西方漢學十六講》(外語教學與出版研究社,2011)等書。多次受邀參加領域內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在《國外社會科學》、《世界漢語教學》、《國際漢學》、《漢學研究》、Chinese Studies of Leuven University等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相關中英文學術文章二十余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