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戰爭之波: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群排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4987
- 條形碼:9787543234987 ; 978-7-5432-3498-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爭之波: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群排斥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比較歷史社會學、比較政治、國際關系的文獻,將社會學和政治學中的關系結構主義、合法性的制度主義以及權力構型路徑相結合,展開了對民族主義與戰爭之間的關系的精彩論述。
•開拓全新分析路徑,為保證數據連續性,基于“領土”而非“國家”重新建立數據庫,詳細拆解戰爭爆發與各項可能的原因之間的關聯。
•中外眾多政治學者、社會學者推薦,安德烈亞斯·威默關于國家建構的又一力作。
戰爭之波: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群排斥 內容簡介
為什么民族國家會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并迅速涌現?在當代,這一進程和戰爭之間究竟有何種關系?通過對世界范圍內的長時段數據進行分析,本書從變化的權力構型和合法性入手,對上述問題做了回答。民族主義者在權力構型有利于他們的時候,就會建構民族國家。在帝國崩解之后,民族主義者自治的理想逐漸風靡世界,并且解構了帝國統治的合法性。本書探索了現代世界中政治發展的兩大主要方面,論證了為什么民族國家形成與族群政治對于理解過去兩百年間的內戰與國際戰爭是至關重要的。
戰爭之波: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群排斥 目錄
致謝 **章 導論與概要
簡要的敘述與故事的寓意
主要貢獻
四條方法論原則
理論:網絡、制度與權力
民族國家的興起與擴散
民族國家與暴力
局限與意義
第二章 民族國家的誕生
建模策略
交換的博弈論模型
假設與經驗上的校正
結果:具有發達公民社會的強弱場景
放大鏡下的談判過程
當文化特征舉足輕重時
歷史類比:法國的國家建設與奧斯曼帝國的裂解
結論
第三章 民族國家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
假設與現有的量化研究
數據和建模方法
結果
結論
第四章 民族國家的形成與戰爭
傳統戰爭研究中的盲點
從帝國到民族國家:制度主義的觀點
新的數據庫
發現模式:戰爭比率的時序變動
變量與假設
兩大回歸模型
結論
第五章 族群政治與武裝沖突
研究族群與武裝沖突的主要路徑
族群政治與沖突的結構理論
族群權力關系數據庫,1946—2005年
變量與數據來源
模型與發現
結論
第六章 和平是可以設計的嗎?
民主與民主化
比例代表制、議會制與聯邦制的直接效應
包容性越多,越可能引發內斗嗎?
沖突結束后的權力分享
國家建設與主權分享?
第七章 結論
總結
超越“認同”對“利益”、“貪婪”對“不滿”的二分
為什么是族群?
全球化與歷史的終結 附錄
第二章附錄
第三章附錄
第四章附錄
第五章附錄
第六章附錄
參考文獻
譯后記
戰爭之波: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群排斥 作者簡介
安德烈亞斯·威默(Andreas Wimmer),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和政治哲學教授。曾任教于蘇黎世大學、波恩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