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nóng)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xù)農(nóng)業(yè)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
-
>
生命的藝術(shù):動物解剖學(xué)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nóng)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tài)瓶
熊貓作伴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4858436
- 條形碼:9787504858436 ; 978-7-5048-584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熊貓作伴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真實記錄和反映我國保護研究大能貓工作歷程及成果的紀實文學(xué),故事性和科普性強。從人們首次走進密林跟蹤監(jiān)測神秘物種大能貓到破譯大能貓生存密碼,從人工繁育屢試屢敗到建立可自我維持的大能貓圈養(yǎng)種群,從野化培訓(xùn)到圈養(yǎng)大能貓獨立走向大自然補充壯大瀕危小種群。
熊貓作伴 內(nèi)容簡介
很多年前,邛崍山里的臥龍是一個隱秘的地方。傳說羌族的一支部落流落到這里開始刀耕火種,定居下來。后來,山那邊的一些也陸續(xù)搬遷到這里,漸漸形成了多個和羌族融合的村寨。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ⅲ可匠陨剑^著平靜的日子。由于地處深山,這里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擾。
1983年,臥龍一改往日的平靜,名聲大噪。因為在莽莽群山之間,生活著一種令全世界驚嘆的明星物種——大熊貓。剛從四川大學(xué)生物系畢業(yè)的張和民,也是為此而來。
十年苦讀,終于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與珍貴的大熊貓打交道,張和民的心里有一團火在燃燒。直到扒上拉運牦牛的貨車,一路顛簸到了臥龍,后又翻山越嶺,到了荒無人煙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生態(tài)監(jiān)測站,多人合住的簡易帳篷,這團火才逐漸冷卻下來。原來,研究大熊貓不在實驗室,也不在動物園,而是在它生活的密林深處。
此時的五一棚,已有了十來個人。他們穿著毛藍色的勞保服,打著綁腿,背著無線電接收機,早出晚歸,尋找、跟蹤那些難得一見的野生大熊貓。打頭的,是被稱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把交椅”的矗教授。很多年前,邛崍山里的臥龍是一個隱秘的地方。傳說羌族的一支部落流落到這里開始刀耕火種,定居下來。后來,山那邊的一些也陸續(xù)搬遷到這里,漸漸形成了多個和羌族融合的村寨。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ⅲ可匠陨剑^著平靜的日子。由于地處深山,這里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擾。
1983年,臥龍一改往日的平靜,名聲大噪。因為在莽莽群山之間,生活著一種令全世界驚嘆的明星物種——大熊貓。剛從四川大學(xué)生物系畢業(yè)的張和民,也是為此而來。
十年苦讀,終于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與珍貴的大熊貓打交道,張和民的心里有一團火在燃燒。直到扒上拉運牦牛的貨車,一路顛簸到了臥龍,后又翻山越嶺,到了荒無人煙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生態(tài)監(jiān)測站,多人合住的簡易帳篷,這團火才逐漸冷卻下來。原來,研究大熊貓不在實驗室,也不在動物園,而是在它生活的密林深處。
此時的五一棚,已有了十來個人。他們穿著毛藍色的勞保服,打著綁腿,背著無線電接收機,早出晚歸,尋找、跟蹤那些難得一見的野生大熊貓。打頭的,是被稱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把交椅”的矗教授。
頭發(fā)烏黑、個子高大、大眼方臉的矗,早在1974年,就率隊到臥龍調(diào)查過大熊貓,完成了我國次大熊貓調(diào)查臥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數(shù)據(jù)顯示,臥龍的大熊貓分布密度極高,盡管那時人們的保護意識并不強,但150多只野生大熊貓的分布數(shù)量讓矗激動不已。后來,國家決定建設(shè)野生大熊貓監(jiān)測站的時候,矗又回到了這里,選擇了五一棚作為我國早的大熊貓野外跟蹤、調(diào)查監(jiān)測站。可以說,他就是五一棚的創(chuàng)始人。
從如何尋找監(jiān)測路段到如何使用無線電接收器,從如何通過糞便判斷大熊貓的年齡大小到躲避野外調(diào)查工作時遇到的危險,在這里,張和民得到了矗無私的幫助,很快便成了野生大熊貓跟蹤、監(jiān)測的一把好手。
張和民還遇到了年近五十、被稱為“本地人”的彭加干。其實,彭加干也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少年時,為躲避戰(zhàn)亂,父輩帶著他從平原來到了大山里,在臥龍的村寨里定居。后來,又結(jié)婚生子,成了大家口中的本地人。
已在五一棚工作了幾年的彭加干,對這個剛分配來的、山外長大的大學(xué)生很照顧。除了飲食起居,他還在野外工作時常提醒要注意的事項。工作之余,他們還會坐在五一棚旁邊的紅樺林邊聊聊家長里短。也是從彭加干的講述里,張和民才知道了臥龍大熊貓保護和跟蹤的起源。
彭加干說,戰(zhàn)亂讓他離開了家鄉(xiāng),過上了與森林為伴的生活。大山好似一座巨大的屏障,隔離了外界的喧囂,讓他和家人遠離了戰(zhàn)亂帶來的恐慌,享受到了大山孕育的豐富物產(chǎn)。青年時期,他從當?shù)卮迕衲抢飳W(xué)會了打獵。他們在原始森林里圍獵,獵槍瞄準肥美的野牛、野山羊和豬獾,用以換取糧食和茶葉來改善生活。但他們從不獵殺被村民們稱為“黑白熊”的大熊貓,雖然這種動物密林里有很多。相傳遇見了黑白相間的黑白熊就不吉利,躲都來不及,更不要說獵殺了。
大山把彭加干從白凈的山外少年,變成了皮膚黑亮、個子高大的山里漢子。他娶了村里漂亮的姑娘,養(yǎng)育了一兒一,與大山有了更深的緣分。長期在山里跑,彭加干成了臥龍有名的“活地圖”,森林里的地形地貌、飛瀑流泉,動物在哪里喝水、在哪里睡覺,哪里有什么治病的草,他再熟悉不過了。后來臥龍成立了自然保護區(qū),他放下獵槍,加入了保護森林和動物的隊伍中,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
“不打動物了,生活怎么辦?”筆直修長的紅樺樹下,張和民問。雖然剛來不久,但臥龍的地質(zhì)特點他還是了解的,村民們居住在高山河谷地帶,土地貧瘠,如果不精打細算,土里根本就刨不出幾個食來。
彭加干說:“保護區(qū)成立后,好多人都加來,可以掙工分。那時候,大隊還養(yǎng)綿羊體來說,生活還算將就過得去。”
熊貓作伴 目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xué)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