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026838
- 條形碼:9787549026838 ; 978-7-5490-2683-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石窟考古專題叢書”之一,是研究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的學術專著。全書以供養人畫像和佛教壁畫為切入點,對敦煌沙州回鶻石窟壁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資料詳實,論證嚴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 前言
佛教石窟是祖先留給我 們的寶貴歷史遺產,是中 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 體,彌足珍貴。石窟寺在 全國分布之廣、保存數量 之多、歷史朝代延續之綿 長、內容之豐富,蔚為大 觀,是世界歷史和文化藝 術之奇觀,也是呈現偉大 中華文明的獨特形式,為 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 的地位和貢獻提供了強有 力的詮釋。進入新時代以 來,石窟寺的保護、研究 和利用,對于弘揚中華優 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文 化自信和自豪感,加強文 化軟實力建設等,有著極 為重要的意義。作為中華 悠久歷史的重要載體,石 窟寺的考古價值、文化藝 術價值和教育教化功能無 可替代。但是因為歷史、 自然、人為等各種因素, 我國各石窟寺的保存狀況 令人擔憂,保護好、研究 好、弘揚好、傳承好石窟 寺遺產,已成為全社會的 共識。作為石窟研究者, 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為石 窟寺的保護、研究、傳承 和弘揚增磚添瓦,盡一份 綿薄之力。 豐富的石窟寺文化藝術 遺產,無疑是從事歷史、 考古、民族、宗教、藝術 等研究的寶庫,是難得的“ 形象史學”的富礦。蘊涵豐 厚的石窟寺及其文化遺產 ,更是一些特色學科如敦 煌學、西夏學、藏學、絲 路學等的資料寶庫。如何 在學術研究中利用好這一 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成 為我們新時代學人的共同 任務。在石窟寺研究的征 程上,“路漫漫其修遠兮”, 但我們一定要有“為往圣繼 絕學”的志向和追求,力求 開石窟研究之新風。 就世界上規模*大、延 續時間*長、保存*完好 、歷史信息*豐富、文化 擔當功能**大、國際影 響*深遠的敦煌石窟而言 ,學術成果極為豐碩,堪 稱“汗牛充棟”,為我們今天 的研究打下了無比堅實的 基礎。但敦煌石窟研究的 空間之大,其所承載的歷 史信息之多,所涉及的學 術課題之龐雜,遠超我們 的想象,故敦煌一直被稱 為“學術的海洋”。正因為此 ,敦煌石窟總會讓人有情 不自禁的學術熱情;也正 因為此,敦煌石窟的研究 任重道遠。但我們始終相 信,這是一條充滿陽光的 學術之路,值得每個人全 身心投入其中。 鑒于此,借陜西師范大 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 院和歷史文化學院的平臺 ,我們推出“石窟考古專題 叢書”,希望借學術同仁之 力量,共同推動石窟考古 與敦煌學研究。任何能夠 反映石窟考古新成果的作 品,都是我們希望納入的 璀璨珍珠,雖屬涓涓細流 ,但總希望匯入石窟考古 的汪洋大海之中。
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 目錄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三、學術史回顧
**章 沙州回鶻的歷史源流與沙州回鶻洞窟
一、回鶻歷史簡述
二、瓜、沙地區回鶻人的相關記載
三、沙州回鶻時期與沙州回鶻洞窟
第二章 沙州回鶻洞窟概述
一、沙州回鶻洞窟數量
二、沙州回鶻洞窟內容三、沙州回鶻洞窟壁畫題材
四、沙州回鶻洞窟重修背景探析
第三章 宗教與世俗:洞窟中的供養人像
一、供養人像概況
二、供養人像內容與特征分析
三、供養人像所見敦煌人口階層和人口構成
四、供養人像所見民族問題
第四章 凈土的選擇:說法圖、凈土變圖像
一、說法圖的類型、特點、風格分析
二、凈土變內容與類型試探
三、說法圖取代凈土變的原因
第五章 藥師立像相關問題討論
一、藥師圖像概況
二、藥師立像于窟內的功能
三、著鞋藥師佛所反映的敦煌、高昌之文化交流
四、偽經創作與末法思想在敦煌的延續
第六章 菩薩像的類型與特點
一、說法圖、凈土變中的脅侍、聽法類供養菩薩
二、單尊菩薩造像以及菩薩群像
第七章 裝飾圖案的“新”與“舊”
一、裝飾圖案的研究進展二、窟頂裝飾圖案
三、邊飾圖案
四、尊像背景圖案
第八章 莫高窟第409窟回鶻王畫像闡釋——以漢文化元素解讀為中心
一、莫高窟第409窟回鶻王像概況
二、莫高窟第409窟回鶻王像中的漢文化解讀
三、莫高窟第409窟回鶻王像身份蠡測
四、回鶻王像出現的政治背景分析
第九章 回鶻王像身份屬性再思考
一、回鶻王夫婦像圖像內容以及特征
二、西夏王說獻疑
三、回鶻王觀點的圖像學與文獻學證據
四、沙州回鶻還是西州回鶻王像
五、四幅可汗像的功德主討論
第十章 榆林窟第39 窟題材組合的佛教意義
一、榆林窟第39窟洞窟題材內容與空間布局概況
二、主室圖像內容分析
三、三倚坐佛身份以及主室題材組合的思想表達
四、從題材組合看前甬道、前室與主室之間的營建設計關系
五、關于供養人像與洞窟營建的一點想法
結 語沙州回鶻洞窟的總體狀況及研究意義
一、沙州回鶻洞窟的營建
二、洞窟壁畫所見沙州回鶻時期的社會現象與宗教信仰
三、沙州回鶻洞窟分期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發表論文
索引
后記
敦煌沙州回鶻洞窟研究 作者簡介
劉人銘(1991-),四川大學考古系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佛教考古與藝術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數篇;參編《敦煌石窟研究導論》;主持四川I佛教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項目“川渝與敦煌唐宋凈土圖像對比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的整理與綜合研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