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人民文庫第二輯: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9898
- 條形碼:9787010229898 ; 978-7-01-022989-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民文庫第二輯: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藝學的方法論問題入手,研究的問題既是文學,更是美學理論著作。除“導言”論述關于文藝學的方法論問題外,全書分為四章,分別論述:文學活動的審美本質,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文學作品的審美結構,文學接受的藝術規律,書中認為,文學活動的本質是審美,要在傳統的文學的再現說、表現說、實用說、客觀說四個本質論的基礎上,增加體驗說、自然說這兩種層面,并用美學的視角看文學,于文學之中發現美。書中童慶炳先生認為:方法比結論更重要。美學視角,應當是文學活動的美學視角,是“滿足人審美需要的活動”。這些觀點對當代中國文藝學理論具有重大的開創意義。
人民文庫第二輯: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 目錄
**章 文學活動的審美本質 **節 文學本質論的歷史回顧 一、文學四要素和六種文學本質論 二、再現說和表現說的對立統一 三、客觀說和體驗說的對立統一 第二節 文學活動在人的活動坐標上的位置 一、生活活動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 二、人的活動系統中的文學活動 三、審美和文學的審美本質 第三節 人類社會的演變與文學功能的演變 一、文學活動的發生階段 二、文學活動的發展階段 三、文學活動的自由階段
第二章 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 **節 文學創作的客體 一、關于別林斯基的失誤 二、文學創作反映整體的生活 三、文學創作反映富于特征的生活 四、文學創作反映情緒化的生活 五、文學創作反映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 第二節 文學創作的主體 一、作家的創作心理機制 二、作家的創作個性 第三節 文學創作的精神價值取向 一、三種藝術范式及其精神價值取向 二、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之間的張力 三、工業文明的禮品和哲人的啟示
第三章 文學作品的審美結構 **節 文學作品審美結構的新觀念 一、文學作品構成論的歷史回顧 二、文學作品審美結構的新構想 第二節 文學作品的淺層結構 一、語言一結構層 二、藝術形象層 第三節 文學作品的深層結構 一、歷史人文內容層 二、哲學意味層 三、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矛盾 四、內容與形式辯證矛盾的心理學內涵
第四章 文學接受的藝術規律 **節 文學接受的含義和意義 一、文學接受的含義 二、文學接受的意義 第二節 文學接受活動形成的條件 一、接受的對象 二、接受的主體 三、接受主體與接受對象之間的適應性及聯系 第三節 文學接受的審美心理機制 一、文學接受的審美心理過程 二、文學接受的深層心理結構
附錄 導言:歷史題材文學研究前沿問題 歷史題材創作三向度 歷史題材文學創作五向度 “歷史3”——歷史題材文學創作的歷史真實 重建·隱喻·哲學意味——歷史文學作品三層面 歷史題材文學的類型及其審美精神 歷史文學中的封建帝王評價問題
人民文庫第二輯: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 作者簡介
童慶炳( 1936—2015年),當代 文藝理論家和教育家、全國模范教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文學組首席專家、原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新時期以來文藝理論界的領軍人物之一。1984年,童慶炳先生協助其導師黃藥眠先生創建了我國 個文藝學博士點;2000年,童慶炳先生帶領北師大文藝學團隊建立了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童慶炳先生從教60年,把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我國的教育事業和文藝理論建設之中、在文學基本理論、文化詩學、文學文體學、中國古代美學、《文心雕龍》研究及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為我國文藝理論學科培養了一大批 人才。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