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畫文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823004
- 條形碼:9787545823004 ; 978-7-5458-2300-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畫文脈 本書特色
本稿的基礎是作者1991年發表在《朵云》中國繪畫研究季刊的《中國畫文脈》一文,歷經風起云涌幾十年,文中的觀點正在一一或被印證或更富有思考意義。2005年,該書曾出版純文字版,編入“中國藝術院校研修叢書”。此次出版,將重新作修訂,并逐文配多張高清彩圖,為使觀點表述更為全面系統,其留給人們的啟示也將更豐富、深刻。
中國畫文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可為中國繪畫歷史“正本清源”的美術史學書,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展示中國繪畫的特性。中國畫文脈,亦即中國文化緒脈中的繪畫,或者說是中國繪畫生存的文化血脈。作者試圖通過對中國畫文脈的梳理,明確中國畫與中國文化歷史演化的關聯 ,并從源頭上梳理“文人畫”這一概念,從而來說明為何中國文人熱衷繪畫。繪畫作為一種具體的文化藝術樣式,深深根植于歷史文化之中,這也就意味著繪畫的所指固然與其形式能指相關聯,但對繪畫所指的讀取與悟解卻是由更為深廣的文化緒脈所決定的。這是《中國畫文脈》提供給我們考察中國繪畫的獨特視角,這個獨特視角不僅有助我們看清現狀,進而改變我們的旁觀者立場,真正成為自身民族歷史文化的擁有者。
中國畫文脈 目錄
引 言 001
一、脈承連續 001
世界的層次性存在——特殊的社會階層——從“祀禮”到“士禮”
二、神圣傳統 013
神圣傳統——藝術濫觴:溝通天地的手段——人物畫的興起與人性
化的進程——書法取代繪畫成為心性修養之徑
三、心性修養 031
心性修養的新自覺——人的自覺與自然的發現總是相伴而來的——
寄心性于山水:齊物的通達途徑——道佛不分:方法上的相參資
四、宗謝范式 043
道釋佛像:第三者的超然地位——繪畫本體的自覺——進乎道:游
樂山水的天然驅使力——暢神而已——坐實于形而不為形所累——
揚疏抑密:道勢的分庭抗禮——詩畫合一——水暈墨章:對為畫所
累的反動
五、非師而能 087
意造——以道觀器——一端之學
六、私人狀態 105
從功能轉變到本體開掘——從別出者到示范者——水墨泛濫:歷史
的困境——富饒的貧困——古意:超前的理論規導——趙孟頫:歷
史的創造性轉換——私人化取向:繪畫本體化終結的必然——元
四家:歷史序脈中的一個新紀元——董其昌:起一代之衰的新權
威——“四王”:依舊關乎當下——私人化的現狀與文化公眾化的
要求
七、當下問題 157
問題:從出路到主流——不同的提法,共同的指向——主流與國際
身份——判定標準——中西歷史文化的差異性——主流與邊緣——
中西繪畫的差異:人與物——把玩性與動作性——非還原性——圖
式的普泛——重倡對象化——西方觀念的引入與木刻運動——理論
選擇——再生的起點與背景狀態
新版跋 196
中國畫文脈 作者簡介
邵琦,1963年生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現為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出版著作《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和語義》《書屋小記》等。出版畫集《只在此山中——邵琦山水畫》。個展“唐人詩意·邵琦山水畫展”2011年在北京大學百周年講堂舉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