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雪春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7904
- 條形碼:9787532187904 ; 978-7-5321-8790-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雪春秋 本書特色
“就是那天,她有了一個想法,只要不靠任何人,不妄想任何形式的愛,就沒有什么能傷害她們。她們有彼此,就夠了。”
青年作家鄭在歡首 部長篇小說(原名《3》,發表于《十月》雜志),由內而外地書寫大雪、春藍、秋榮三個女性人生前三十年的成長之路,讀書、輟學、打工、戀愛、結婚、生子……通過她們真實的生活與工作場景、切身的肢體經驗與內心感受,展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都會面對的童年傷痛、家庭困境,以及尋找自我、探索幸福之路的艱辛——1990到2020年,從農村到城市再到農村,從女童到少女到成年女性,再到母親,每個階段的生活、身份的變化,都意味著她們要面對新的試卷和題目,為生存、長大,為學業,為工作,為脫離舊有的關系、尋找新的生路,獨立生活,不停打拼。她們倔強、努力、能吃苦,她們也委屈、搖擺、迷惘與孤獨。她們雖然看似起點相似,但因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際遇,她們改變命運的可能性看似全然不同,她們每個人做出的個人選擇,都讓她們的命運再次翻轉流動,*后相互交錯,成為沒有血緣的“姐妹”。她們之間,有真正的情誼,也有嫉妒與沖突,“她們就是我,我就是她們”。
“她打著飽嗝,還是覺到餓,要等到很多年以后,她才能知道,這不是餓,是空,心里空落落的,一頭大象都填不滿。”
還原活生生的城市女性打工者形象,看見她們具體、生動的面龐,還原她們工作、生活的現場,讓城市中的打工者成為故事的主角,書寫“第二代”打工人無以言說的精神隱痛——踩縫紉機、洗頭、按腳、做美甲,在餐館做服務員,在柜臺賣化妝品……從農村來到城市,她們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中打拼;從城市回到農村,她們又成為“新外來者”。她們叛逆、逃離和抗爭,無非是想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自己。
“父親拋棄母親,母親拋棄孩子,孩子長大了,又互相拋棄,像個怪圈,繞不出去。”
1990—2020,三個女性、三個家庭三十年的境遇變遷,折射中國社會城市、鄉村劇變的窗口,重新思考一代人、一代事——在大雪、春藍、秋榮身上,可以看到中國**代留守兒童的影子,她們出生于農村、就學于鄉鎮、就業于城市,她們的成長過程因為身份不得不面臨諸多身不由己的選擇,而這或許只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小小縮影。
“生活,看來是真的變好了,以往為了一個雞蛋都能拌嘴,現在雞腿卻剩下了。”
“就是那天,她有了一個想法,只要不靠任何人,不妄想任何形式的愛,就沒有什么能傷害她們。她們有彼此,就夠了。”青年作家鄭在歡首 部長篇小說(原名《3》,發表于《十月》雜志),由內而外地書寫大雪、春藍、秋榮三個女性人生前三十年的成長之路,讀書、輟學、打工、戀愛、結婚、生子……通過她們真實的生活與工作場景、切身的肢體經驗與內心感受,展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都會面對的童年傷痛、家庭困境,以及尋找自我、探索幸福之路的艱辛——1990到2020年,從農村到城市再到農村,從女童到少女到成年女性,再到母親,每個階段的生活、身份的變化,都意味著她們要面對新的試卷和題目,為生存、長大,為學業,為工作,為脫離舊有的關系、尋找新的生路,獨立生活,不停打拼。她們倔強、努力、能吃苦,她們也委屈、搖擺、迷惘與孤獨。她們雖然看似起點相似,但因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際遇,她們改變命運的可能性看似全然不同,她們每個人做出的個人選擇,都讓她們的命運再次翻轉流動,*后相互交錯,成為沒有血緣的“姐妹”。她們之間,有真正的情誼,也有嫉妒與沖突,“她們就是我,我就是她們”。
“她打著飽嗝,還是覺到餓,要等到很多年以后,她才能知道,這不是餓,是空,心里空落落的,一頭大象都填不滿。”還原活生生的城市女性打工者形象,看見她們具體、生動的面龐,還原她們工作、生活的現場,讓城市中的打工者成為故事的主角,書寫“第二代”打工人無以言說的精神隱痛——踩縫紉機、洗頭、按腳、做美甲,在餐館做服務員,在柜臺賣化妝品……從農村來到城市,她們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中打拼;從城市回到農村,她們又成為“新外來者”。她們叛逆、逃離和抗爭,無非是想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自己。
“父親拋棄母親,母親拋棄孩子,孩子長大了,又互相拋棄,像個怪圈,繞不出去。”1990—2020,三個女性、三個家庭三十年的境遇變遷,折射中國社會城市、鄉村劇變的窗口,重新思考一代人、一代事——在大雪、春藍、秋榮身上,可以看到中國**代留守兒童的影子,她們出生于農村、就學于鄉鎮、就業于城市,她們的成長過程因為身份不得不面臨諸多身不由己的選擇,而這或許只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小小縮影。
“生活,看來是真的變好了,以往為了一個雞蛋都能拌嘴,現在雞腿卻剩下了。”苦難中見幽默,殘酷中見溫情,以細膩筆觸寫小人物的真實人生,不耽溺于同情——從“書寫自我”到“書寫他人”,一以貫之的反諷與黑色幽默,沒有比慘斗狠,著力于刻畫三位更加豐盈而鮮活的女性,在悲喜中展現了女性之間獨特的生命力。
雪春秋 內容簡介
青年作家鄭在歡首部長篇小說,書寫大雪、春藍、秋榮三個女性三十年的成長之路,關于她們如何受困于童年、家庭的傷痛,掙扎著逃離家鄉與既定的命運、在異鄉艱難求生的故事。踩縫紉機、洗頭、按腳、做美甲,在餐館做服務員,在柜臺賣化妝品……看見她們具體、生動的面龐,還原她們工作、生活的現場,讓城市中的打工者成為故事的主角,書寫“第二代”打工人的精神隱痛。她們叛逆、逃離和抗爭,無非是想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自己。
雪春秋 相關資料
不管置身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還是更廣袤的中國社會空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跟鄭在歡筆下所寫的這個群體打過很多交道,比如打開手機去點外賣遇到的騎手,比如很多日用品的生產者,比如我們去餐廳或者商店遇到的導購、服務員,《雪春秋》的主人公大雪、春藍、秋榮的兄弟姐妹,環繞在我們的四周。相比于他們在當下社會生活中具有“基底性”的意義,當代文學的版圖里面寫這個群體的作品數量并不多,與其重要性不成比例。從這個意義來講,鄭在歡這部小說的題材非常具有開拓性。 ——徐晨亮(《當代》文學雜志執行主編) 鄭在歡是一個不斷生長著的作家,他的第一部長篇《雪春秋》是扎實的,它不是一個很大的東西,而是一個小巧的,也比較緊致,內部也比較豐盈,我覺得它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邱華棟(作家、評論家) 《駐馬店傷心故事集》中對歡喜與悲苦的辯證,到了《雪春秋》里做到了很好的融合與平衡。鄭在歡既敘說他人的際遇,又用自己內在的生命經驗浸泡其中。《雪春秋》語言層面的實踐富有彈性,做了很多形式和技巧上的閃轉騰挪,都是從《駐馬店傷心故事集》到這部小說的一個很重要的飛越。 ——劉欣玥(青年評論家)
雪春秋 作者簡介
鄭在歡,1990年生于河南駐馬店,長居北京。著有《駐馬店傷心故事集》《今夜通宵殺敵》《團圓總在離散前》等作品。標志的幽默語言,鮮活的故事素材,讓他的小說好笑又好哭,并且極其好玩。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