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52550
- 條形碼:9787513352550 ; 978-7-5133-5255-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本書特色
如果你和伴侶還沒看過這本書,請先不要同居。
情緒的付出也是一種勞動
打破傳統性別分工,揭開失衡的情緒勞動真相
“相比倒垃圾,注意到何時該倒垃圾才更重要”
“這是我**次能跟丈夫說清,為什么家務如此讓人疲累,也明白了為什么當他幫不上忙時,我會如此生氣。”——讀者Elizabeth
贈送精美異形卡片、承壓自測題!!
明明已經“幫”了這么多忙,她怎么還是不滿意?成天忙忙叨叨的,她到底在干啥?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給有苦難言、百口莫辯的你
★打破傳統性別分工,系統闡釋情緒勞動的力作
★從零開始的情緒勞動學習手冊,走出當前困境的法寶
★千萬女性的嘴替!一封女性自白書,一部當代關系啟示錄
★也讓無數男性看到,為何妻子如此疲累,更好理解另一半
☆以情緒勞動為視點,揭露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內在根源。傳統性別分工下,同一件事,男性做一次就被連連稱贊,女性做一百次都沒人注意,女性“天生”就擅長這些的觀念早該淘汰了
☆拒絕包攬一切,學會放手,操心不只是女人的事,因為分派任務往往更令人精疲力竭
如果你和伴侶還沒看過這本書,請先不要同居。
情緒的付出也是一種勞動
打破傳統性別分工,揭開失衡的情緒勞動真相
“相比倒垃圾,注意到何時該倒垃圾才更重要”
“這是我**次能跟丈夫說清,為什么家務如此讓人疲累,也明白了為什么當他幫不上忙時,我會如此生氣。”——讀者Elizabeth
贈送精美異形卡片、承壓自測題!!明明已經“幫”了這么多忙,她怎么還是不滿意?成天忙忙叨叨的,她到底在干啥?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給有苦難言、百口莫辯的你
★打破傳統性別分工,系統闡釋情緒勞動的力作
★從零開始的情緒勞動學習手冊,走出當前困境的法寶
★千萬女性的嘴替!一封女性自白書,一部當代關系啟示錄
★也讓無數男性看到,為何妻子如此疲累,更好理解另一半
☆以情緒勞動為視點,揭露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內在根源。傳統性別分工下,同一件事,男性做一次就被連連稱贊,女性做一百次都沒人注意,女性“天生”就擅長這些的觀念早該淘汰了
☆拒絕包攬一切,學會放手,操心不只是女人的事,因為分派任務往往更令人精疲力竭
☆增進男女彼此理解,直面問題根本。別再覺得她的抱怨是在進行人身攻擊了,女性要肯定情緒勞動的價值,男性也要學會主動承擔,邁向真正的平衡
☆看得見的家務,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我們想要的是積極主動的伴侶,而不是被動接受交派任務的伴侶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社會多么不重視情緒勞動,只要看媽媽不在時家里有多亂,人們對服務行業有多苛責,就明白了。”
家里牙膏、衛生紙快用完了,陽臺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你注意到;
開會時負責倒水,洽談時微笑迎合,是你的責任;
當你終于忍無可忍,發火時還要糾結會不會惹人不快……
這些天生就是女性的事嗎?為什么女性做這些就是“應該”,男性做卻是“幫忙”?為什么女性要一遍又一遍提醒,家里冰箱冷凍室的霜還是厚厚一層,職場上仍舊得輕聲細語保持耐心,還有人嫌我們嘮叨?這些勞心費神的情緒勞動不但無處不在、沒完沒了,而且不被看見、無法轉移。《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揭示了傳統社會規訓下失衡的情緒勞動真相,并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把女性在家庭、職場和社會中面臨的不可言說的困境剖析得鞭辟入里,是霍克希爾德之后,為情緒勞動正名的*新力作。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目錄
**部分 家中無所不在的情緒勞動
**章 我們怎么會落到這步田地? / 27
第二章 母職讓情緒勞動升級 / 52
第三章 誰在乎? / 68
第四章 你可以想要更多 / 86
第五章 我們做了什么以及為什么而做 / 99
第二部分 社會與職場中的情緒勞動
第六章 到底是誰的工作? / 117
第七章 溫暖微笑背后的冷酷現實 / 137
第八章 太情緒化而無法領導? / 153
第九章 沉默的代價 / 165
第十章 你有必要包攬一切嗎? / 179
第三部分 往更平衡的男女之路邁進
第十一章 先天vs 后天:女性真的更擅長這些嗎? / 195
第十二章 開啟與伴侶的對話 / 211
第十三章 打造一種意識文化 / 225
第十四章 擁有自己的價值 / 237
第十五章 持續尋找平衡 / 248
致 謝 / 261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相關資料
大膽直白地點出女性“情緒管理和生活管理相結合”意味著什么和代價所在……對于和作者一樣忍無可忍的女性來說,書中很多內容令人感同身受、獲得慰藉,也有所助益。——《出版人周刊》
女性讀者完全可以體會書中許多第一人稱講述的故事,那些瑣事描述著女性默默或怨恨地從事著令人精疲力竭的情緒勞動。但這本書也是寫給男人看的,因為要打破那種鬼打墻式的怪圈,男性需要挺身而出,主動扛起家務。——《書單》雜志
這本書點明了情緒勞動的存在:它無處不在,但又長久被人忽視。——Jezebel雜志
……獨一無二。借助討論情緒勞動,杰瑪·哈特莉呼吁家庭內部的性別平等。——《泰晤士報》
這本書正應和了當下有關“女性憤怒”的討論……男性不能再忽視情緒勞動了。——Fast Company
這不是寫給媽媽們的冗長說教,而是寫給平白無故承擔了他人差事的所有女性。這本書道出了家庭生活的真相: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家務事,也可以如此沉重。——《沙龍》
對長期以來那些被誤解為“愛嘮叨”的女性而言,這本書是一封道歉信,也是一次真誠告白。——《半身像》雜志
書中蘊含著一場迷你的革命性風暴……如果加以建設性的引導,女性的憤怒可以成為改變現實的潛在武器。——《時代周刊》
情緒勞動或許被忽視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重要。——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SBS)
富有遠見,令人驚嘆。書中的許多場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引起了女性的強烈共鳴。所有“受夠了”的女性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激情與智慧并存的小書。——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作者簡介
杰瑪·哈特莉(Gemma Hartley),記者,作家。
長期關注女性的情緒勞動話題,并在世界各地就情緒勞動的話題發表演講。2017年因《女人不是嘮叨——我們只是受夠了》一文引爆網絡,以驚人速度被瘋狂轉發百萬余次。著有《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一書。
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使不被看見的勞動得到身邊伙伴和公共政策的重視和支持。目前與家人住在內華達州。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