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經方三部六病應用 : 劉紹武《仲景證治觀》鉤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81454
- 條形碼:9787513281454 ; 978-7-5132-8145-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方三部六病應用 : 劉紹武《仲景證治觀》鉤玄 內容簡介
三部六病學派由山西劉紹武先生所創立,目前該流派和胡希恕先生、葉橘泉先生等流派被大眾所熟知,研習者眾多。其中《仲景證治觀》是劉老關于三部六病學說的集中概括,為了便于理解和應用,收集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關書籍及附自己多年來對三部六病的體悟和運用,對劉老的《仲景證治觀》進行重新編排整理,整體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學術思想為主導,對三部六病進行簡述,并且將《傷寒論》115方以及《金匱要略》中大部分的方劑,全部納入到三部六病體系內。
寒熱雖為整體,但是劉紹武先生未結合三部再進一步細分,筆者提出熱雖為整體,表熱時雖里亦熱,但表實熱時,惡寒發熱而不渴,無便秘即為表實熱太陽病,太陽病熱化后若出現不惡寒而渴、發汗已身灼熱、不便秘則為少陽病,少陽病進一步熱化出現便秘則為陽明病,因此熱雖為整體,然亦有跡可尋,可進一步從三部細分。
虛而熱、實而寒之劑,按照劉老對于六病的闡述,三陽病必實熱,三陰病必虛寒。虛而熱、實而寒之劑橫跨陰陽,按照三部六病的理論無法歸類到六病之內。筆者認為“但虛而熱者,反而為陽,是為少陽”“但實而寒者,反而為陰,乃為少陰”。“但虛而熱者,反而為陽,是為少陽”:胡希恕先生認為反而為陽,筆者認為當更進一步,斷此為少陽,因虛者補之,熱者寒之,一補一寒謂之和,病為半表半里,未離表亦未離里,因此方證似陰似陽。“但實而寒者,反而為陰,乃為少陰”:胡希恕先生認為反而為陰,筆者認為當往前一步,判此為少陰,因實者攻之,寒者熱之,一攻一熱謂之和,病為半表半里,未離表亦未離里,因此方證似陰似陽,而太陰和厥陰明確了是不可以攻下的,如《傷寒論》原文太陰病提綱證:“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傷寒論》原文厥陰病提綱證:“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唯有少陰可泄可下可攻可散可消,故而歸實而寒為少陰。
筆者對《傷寒論》的相關條文和方劑反復進行研讀,對于傷寒論中的方劑進行逐篇進行統計后發現,《傷寒論》其實有一百一十七首,缺方二首,實為一百一十五方。缺少的方劑為禹余糧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無具體的藥物和用法。可見傳統的認識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讀書要獨立思考,善于思考!
經方三部六病應用 : 劉紹武《仲景證治觀》鉤玄 作者簡介
黎崇裕(1985- ),男,字小裕,號宗谷散人,網名黎小裕。江西省贛州市尋烏客家人,首批珠海科普講師團專家,九三學社社員,《中國民間療法》雜志青年編委,《中國當代醫藥》雜志特約編委,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承指導老師。
學會任職:珠海市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嶺南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經方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骨干、世界中聯古代經典名方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出版專著《小郎中習醫手記》《一個青年中醫之路》《三年難得師承錄》,合編《100首經方方證要點》,參編著作3部,近年來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中醫科普文章九十余篇。致力于經方醫學和客家中醫藥的研究,提出“舌辨寒熱,脈定虛實,腹診補瀉,證分三部,方歸六病,屢用達藥”的學術觀點,現任職于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臨證善用經方治療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各種疑難雜癥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