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7791
- 條形碼:9787573207791 ; 978-7-5732-0779-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從無到有的的歷程,全景剖析了考古遺址公園謀劃建設過程中的各方訴求與擔憂。**章回顧了安吉古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大遺址格局的形成以及考古人植根田野孜孜以求的學術志向;第二章講述了在考古遺址公園興起的浪潮下,安吉縣在生態立縣的基礎上順勢而為,艱難變換車道推進考古遺址公園落地;第三章呈現了實操階段的具體做法,特別是自覺遵循了遺址公園建設的一般規律,在頂層設計、考古先行等重點環節渡過難關;第四章真實體現了“專家把關”的關鍵作用,舍棄常規的遺址博物館而選定考古大學堂,奠定了考古研學的基調;第五章設身處地站在社會企業角度,客觀描繪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先天不足和自我成長;第六章面向社會開放的遺址公園,擔負起了考古應有的社會責任,踐行百年考古的初心使命。
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研究 目錄
**節 安吉古城遺址發現研究歷程············3
一、 鄣郡的歷史記載············3
二、 安吉古城的考古調查發掘收獲············6
三、 重新認識古城遺址············7
第二節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發現研究歷程············8
一、 龍山墓群的考古發現············8
二、 隍壕大墓的震撼面世············10
三、 古城外圍墓群的發現············10
第三節 大遺址格局的形成············14
一、 聚落群的發現············14
二、 躋身大遺址名錄············16
三、 考古人的堅守與傳承············18 第二章 順勢而為: 考古遺址公園艱難起步············21
**節 大遺址保護利用現狀與形勢············23
一、 大遺址保護利用歷程回顧············23
二、 考古遺址公園實踐與理論············29
三、 大遺址保護利用的困境············36
四、 考古遺址公園點亮希望············39
第二節 之江大地的初步探索············41
一、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42
二、 省內其他考古遺址公園············44
三、 安吉面臨的現實條件············50
第三節 生態立縣帶來的現實機遇············54
一、 環境保護下的大遺址············54
二、 生態博物館實踐啟示············56
三、 浙江自然博物院為鄰············62
四、 與美麗鄉村同頻共振············64 第三章 躬身入局: 圖景到風景的美麗蝶變············67
**節 頂層設計各就各位············69
一、 文物保護總體規劃············69
二、 考古遺址公園規劃············75
三、 規劃范圍及功能分區············80
第二節 考古先行············82
一、 重啟越國高等級墓葬發掘············82
二、 考古保護中心············86
三、 遺址博物館············89
第三節 遺址環境的美麗呈現············93
一、 人地關系的轉變············94
二、 公園的*低要求············100
三、 一草一木總關情············103 第四章 考古學堂: 小眾與大眾的殊途同歸············111
**節 解讀遺址的困境與行動············113
一、 脆弱的土遺址············113
二、 極為有限的展示方式············116
三、 復原八畝墩············120
第二節 考古遺址與公眾············126
一、 考古的大眾化歷程············126
二、 考古科普永遠在路上············129
第三節 定位考古大學堂············133
一、 教育功能的回歸與延伸············133
二、 考古教育視角下的展覽············138
三、 考古學家的角色轉換············143 第五章 鐐銬之舞: 企業參與的探索之路············149
**節 社會參與勢在必行············151
一、 財政投資的困難············151
二、 政府運營的困難············156
三、 社會企業參與的活力············163
第二節 在艱難中探索············167
一、 企業參與經營的歷程············167
二、 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171
第三節 企業參與的新實踐············175
一、 全域旅游釋放的活力············175
二、 順應需求的考古研學············179
三、 綜合監管下的運營············185 第六章 星星之火: 考古遺址公園的初心使命············189
**節 在地價值實現············191
一、 在地的文化認同············191
二、 在地居民的利益實現············193
第二節 考古遺址公園在鄉村扎根············197
一、 上馬坎考古遺址公園············198
二、 安吉永安寺塔遺址公園············203
三、 半月泉遺址公園············208
第三節 讓陳列在綠水青山間的文化遺產活起來············212 結語············217 后記············223
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研究 作者簡介
張士軒,1986年出生,男,山東莘縣人,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2012至2022年先后于安吉縣博物館、安吉縣文物局從事考古發掘和管理工作,2022年5月至今任職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參與或主持安樂遺址、安吉古城遺址、德清慈相寺遺址、吳興上濠里墓群等20多項考古發掘項目。
高月,1996年生,女,山東德州人,先后獲山東建筑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和山東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保護。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