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陏石齋論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6526
- 條形碼:9787108076526 ; 978-7-108-07652-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陏石齋論畫 本書特色
楊新老師作為徐邦達和啟功的弟子,除了繼承發揚兩位的書畫鑒定研究外,比前輩更注重發掘書畫的美學與文化內涵,探究畫家的心路歷程和畫作背后體現的人格精神,可謂青出于藍。特別是對吳歷的研究,揭示了其天主教的背景,在中西交流的思想史的廣度上拓寬了人們對清代繪畫和傳統文化的認識。
陏石齋論畫 內容簡介
本書為故宮學術文叢之一種,較為全面地體現了楊新先生在書畫鑒定與史論研究中,將兩者相互融通的研究方法,同時展現了他對古書畫鑒定方法和理論、對古書畫發展規律以及隱藏在內的因素的探索和思考。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批接受現代史學教育的美術史學者,楊新先生得到徐邦達、啟功等大師的悉心傳授,重視將古書畫鑒定與美術史研究相結合,同時借鑒了美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化史學、科學檢測等方法。他的文章論述嚴謹、論證充分,又有著宏觀的視角;而扎實的文史哲功底與藝術家的特色,使得他的思想的凝重與文筆的靈動相結合,文章不古板,有趣味,十分耐讀。
陏石齋論畫 目錄
陏石齋論畫 相關資料
楊新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接受現代史學教育的美術史學者,又得到徐邦達、啟功等大師的悉心傳授,重視將古書畫鑒定與美術史研究相結合,同時借鑒了美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化史學、科學檢測等方法,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就,為學界所矚目。他的文章論述嚴謹、論證充分,又有著宏觀的視角和眼光;而扎實的文史哲功底與藝術家的特色,又使得他的思想的凝重與文筆的靈動相結合,文章不古板,有趣味,耐讀。 ——鄭欣淼 文旅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楊新的詩書畫創作,既抒真情實感,又見真才實詣,繼承了徐邦達、啟功等學者的學人詩書畫傳統,出入前人,學藝相成,具有時代的特點,形成了個人風格,在同輩學者和鑒定家中可謂矯然突出。而他的學術研究,既推動并深化了書畫鑒定理論的思考,也開拓了書畫鑒藏史中作偽史的研究領域,更能把博物館學者的書畫鑒定與學界的史論研究結合起來,鉤沉索隱,探幽知著,挑戰舊說,重識經典,從而為改寫繪畫史準備了條件。 ——薛永年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楊新走了。但他留下來的學術遺產仍在,仍然是我們和他繼續進行思想交流的基礎。我意識到,我們近六十年的相識經歷是如此貼切地沿循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時代的潮流和時間的間隔并未掩蓋作為個人的楊新的存在----他的面容在我的印象中仍是那樣清晰,他的著作就立在身旁的書架上,查閱時伸手就能取下。他因此沒有真正離去也不會離去。從同學到同事,從一紙之隔的近鄰到不期而遇的神交,我對他的懷念不會消逝,因為這是我們曾經分享過的生活本身。 ——巫鴻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芝加哥大學教授 “去偽存真,還原歷史”是楊新先生的一篇論文的標題。我認為這也正是楊新先生治學的特色。楊新先生畢業于中央美院,到故宮后一直從事古書畫研究,且專注于古書畫的鑒定。他的學術研究,即美術史與古書畫鑒定,其間似乎有著天然的聯系。藝術鑒賞家,是要言不繁的美術史家;美術史家則是多言的藝術鑒賞家。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但也是發展美術研究的必然趨勢,而楊新先生早已予以實踐了。 ——肖燕翼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 楊新先生是一個學者兼才子型的人,每出外,他很容易觸景生情,出口成詩。對我這個喜歡詩詞而不懂作詩吟詞的人,真是羨慕。我曾問他,您到外國也不少,何以不見您在外國作的詩。他說,在外國,大都是來去匆匆,走馬看花,欣賞風光,也是觀賞性的,挑動不了激情;對外國歷史文化因為疏隔,也甚少能牽動內心的感慨。這一段對話,讓我很受益,從中體悟了中國詩情畫意的真諦! ——陳萬雄 原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總編輯、總經理 楊新認為傳為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不是東晉顧愷之畫的,而是北魏宮廷繪畫的原本。他的考證很有道理,從中可以看出楊新對出土文物的掌握是何等的全面,對歷史文獻的了解又是何等的諳熟。你即使不同意他的結論,但必須承認他的研究方法是正確的、無懈可擊的。楊新的《胡廷暉作品的發現與的時代探討》也是十分有價值的。胡廷暉的那幅作品,如果沒有楊新的說明,將永遠是個謎。又加上他的考證而得出的結論,使這幅畫“名花有主”。而且對研究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名畫《明皇幸蜀圖》,也有新的啟發和證據?傊,我認為楊新的一系列論文,都是十分有價值的,應該引起學者們的注意。 ——陳傳席 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楊新隨徐邦達先生從事古書畫鑒定,其中有些認識與看法言他人所未言,很有些創意與建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書畫鑒定三感》。楊先生的耳提面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楊新先生畢其一生精力于國家文博事業,于古書畫鑒定孜孜考究,傾心奉獻。他對《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和《明皇幸蜀圖》等古畫的辯證考鑒令人耳目一新。徐邦達先生精鑒擅畫,楊新先生亦追隨其后,再三強調學習書畫鑒定的必須親自動筆,以增長自己的“藝術細胞”,方能更好地繼承光大前輩的優良傳統。如今斯人已逝,他的言傳身教,我將永遠銘記心中。 ——李維琨 上海博物館原書畫部主任、研究館員 楊新先生的文風樸實簡練,言之有物,從不堆砌辭藻,文中閃爍著精靈般的智慧,再深奧的內容也能娓娓道來。他寫的介紹和普及文章,也同對待研究論文一樣,嚴謹不茍,閃爍著思想的火花,讀來深入淺出。 ——余輝 故宮博物院原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 《中美合作序》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序文既具有相應的理論高度,又能夠從廣義的中國繪畫的單個元素畫、詩、書、印的產生順序一一道來。其行文明白曉暢,讀者完全可以從中體會出寫作者“把中國繪畫史當作一個更漫長的故事來講”的理念和方法。序文并不長,八千余字,循著畫、詩、書、印的發展脈絡,把中國繪畫的發展講得簡明透徹,不由得拍案叫好!此外,先生有關古書畫和美術史的優秀論文很多,除了純粹的學術研究,他在論文中也常常滲透著作為博物館管理者的思考。 ——張露 故宮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院刊》執行主編、研究館員
陏石齋論畫 作者簡介
楊新(1940.6—2020.1),漢族,湖南湘陰人。書畫鑒定家、美術史論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北京市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受教于金維諾、王遜等先生。1965年畢業分配至故宮博物院工作,師從于徐邦達、啟功先生學習書畫鑒定。1984年作為盧斯基金會訪問學者,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系講學和研究一年。1986年破格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研究館員。同年8月被文化部任命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主管全院業務工作。
主要著作有《揚州八怪》《中國畫家叢書·項圣謨》《中國畫家叢書·程正揆》《中國傳統線描人物畫》《五代貫休羅漢圖》《胤禛美人圖揭秘》《故宮聯匾導讀》《中國繪畫三千年》(合著)等。主編有《國寶薈萃》《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等。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