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發現秘色瓷 本書特色
本書沿著考古學者探尋的足跡,以文獻與實物結合的方式,再現秘色瓷的發現過程。從興盛的中晚唐荷花芯窯址,找到由盛轉衰的北宋寺龍口窯址,然后發現南宋越窯的低嶺頭類型, 終在后司岙窯址找到了秘色瓷的集中產地。這一過程正好再現了越瓷發展中幾次大的轉向,其時的政治、文化變遷皆留存在青瓷散落的背影里。
發現秘色瓷 內容簡介
“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越窯優選等級的產品,它的出現標志著制瓷目前劃時代的技術飛躍,胎釉工藝的突破,帶動了全國制瓷工藝的騰飛,是之后汝窯、龍泉窯、南宋官窯、高麗青瓷等高等級瓷的工藝基礎。該書稿以考古學者的足跡為線索,再現了上林湖越窯的發現過程:從興盛的中晚唐荷花芯窯址,到由盛轉衰的北宋寺龍口窯址,再到走向尾聲的南宋低嶺頭窯址,*終將目光聚焦于后司岙窯址群——秘色瓷的集中產地。這一過程再現了越瓷發展中幾次大的轉向,并可從其時的政治、文化變遷中找尋越窯起落的原因。
發現秘色瓷 目錄
序 言 / 1
壹 瓷窯址考古的帷幕
探尋秘色瓷 / 5
越窯的兩個次級中心 / 10
上林湖中心窯區 / 18
貳 秘色瓷初現:法門寺秘色瓷標準器
地宮秘色器與供佛儀軌 / 24
地宮遺存與佛教華夏化 / 31
瓷器與茶德文化 / 37
叁 越窯的繁榮:荷花芯窯址
中晚唐的荷花芯窯址 / 48
隋唐帝國的南向開發 / 56
知識力量推動的高端瓷需求 / 68
上林湖越窯的復興 / 79
肆 越窯由盛轉衰:寺龍口窯址
從晚唐持續到南宋初的寺龍口窯址 / 94
宋學進步與士大夫參政 / 101
政治改革對越窯起落的影響 / 113
伍 越窯的尾聲:低嶺頭窯址
南宋的“低嶺頭類型” / 126
南宋落定與越窯延續 / 134
復古瓷流行的文化背景 / 141
稅種增長與窯業機構設置 / 154
陸 發現秘色瓷:后司岙窯址
晚唐五代的后司岙窯址 / 172
吳越國與秘色瓷 / 184
秘色瓷的禮儀性 / 193
柒 海上瓷路的文化傳播
瓷器的海外輸出 / 203
市舶管理的加強 / 214
越窯瓷中的外來因素 / 222
結 語 / 235
注 釋 / 240
發現秘色瓷 作者簡介
鄭建明,復旦大學教授,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長期從事野外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先后主持過越窯、龍泉窯、婺州窯、甌窯、德清窯及原始瓷窯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近幾年主要承擔國家文物局越窯考古工作規劃的實施與指南針計劃“瓷之源”課題研究,重點探索中國瓷器起源問題,先后發現多個節點性窯址,將中國瓷器的燒造歷史上溯至夏代,同時初步建立起從夏商至秦漢時期中國瓷器起源的完整發展過程。已出版多部大型考古發掘報告和專著。
林毅,杭州市級機關公務員。喜好透過瓷器的轉折變化,在歷史中尋找背景原因。發表多篇古瓷器研究文章,主要有:《青瓷中國》《江南地區戰國原始瓷發展與越國的興衰》《胡纮的背影》《爐瓶香事——浙江長興明代墓葬出土香事器物略論》《敬天祀神——越族土墩墓背后的信仰與葬俗》《壺觴沃酹——江南原始瓷酒器與權力的起源》《聞樂觀儀——由原始瓷禮樂器看南北信仰差異》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