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京津冀地緣關系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65823
- 條形碼:9787540265823 ; 978-7-5402-6582-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津冀地緣關系史 本書特色
★一部歷史地理學視角下的華北區域史研究集成之作 ★縱橫捭闔論三地關系大勢,條分縷析考證歷史真相 ★北京、天津、河北人*新的硬核“談資” ★華北地區版“三國”千年糾葛史 ★京津冀“相愛相殺”的歷史“故事” ★新時代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歷史指南
京津冀地緣關系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響應國家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的一項學術成果,兼具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書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視角,集中闡釋了京津冀地緣關系的形成背景、發展歷程與基本規律,分析了三省市之間在生態環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相互關聯,探討了地緣關系在何種程度上推動或制約著各自區域社會發展等重要理論問題,不僅促進了相關學科的學術進步,而且為區域發展提供了決策參考與理論支撐。
京津冀地緣關系史 目錄
(一)研究宗旨與學術基礎
(二)基本思路與研究內容
**章 燕趙連壤:地緣關系的自然基礎
(一)彼此為鄰:山水與共的地理區位
(二)星羅棋布:秦漢奠定的城鎮格□
第二章 分合伸縮:地緣關系的政治調適
(一)紛繁復雜:行政區劃□遷研究由來已久
(二)漸入佳境:從先秦初置到漢魏北朝調整
(三)穩中有□:隋唐時期的政區設置與更名
(四)各自為政:五代宋遼軍與民混雜的政區
(五)別開生面:□□為重心的新型政區格□
(六)承前啟后:明清政區系統的改置與創設
第三章 四方會極:地緣關系的主導力量
(一)奔向國都:大運河系統與海上航線
(二)引領風氣:鐵路建設終成全國表率
(三)國都需求:周邊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四)京津崛起:晚近對河北轄境的“蠶食”
第四章 財貨川流:地緣關系的經濟血脈
(一)務盡地力:明清時期的營田水利工程
(二)安土重遷: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口流動
(三)采辦貢納:圍繞北京的區域資源調配
(四)聚粟致貨:天津緊扼國都的經濟命脈
(五)民生所系:糧食與食鹽的商品化過程
(六)因地制宜:河北特色產業與商品流通
(七)經濟一體:區域中心市場與廣闊腹地
第五章 拱衛京師:地緣關系的軍事紐帶
(一)長城內外:民族紛爭的用兵之地
(二)關塞城戍:軍事防御的戰略縱深
(三)邊鎮林立:京師護翼的深度拓展
(四)天津衛所:控扼河海的京師門戶
第六章 風習相類:地緣關系的文化鏡像
(一)同源異質:多種文化相互碰撞交融
(二)京師氣派:兼收并蓄輻射四面八方
(三)津門品格:多元復合融匯南北中外
(四)燕趙雄風:感慨悲歌漸成舊時風景
第七章 協同發展:地緣關系的終極歸宿
(一)地域毗連:促使地緣關系形成的首要條件
(二)北京為都:主導地緣關系演□的核心因素
(三)地緣政治:決定地緣關系走勢的現實選擇
(四)未來趨向:以經濟文化協同突破行政瓶頸
參考文獻
后記
京津冀地緣關系史 作者簡介
作者團隊來自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中國歷史研究院,五位成員分別從事歷史地理、經濟史、軍事史、文化史研究,具有比較豐富的學術積累和專業互補優勢。 孫冬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二級研究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史研究會會長; 高福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研究員; 李誠,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助理研究員; 靳寶,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建偉,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