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4236
- 條形碼:9787503974236 ; 978-7-5039-742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 本書特色
在東方的古典詩詞中,茶被比作人間仙品,而在西方的探險小說中,茶卻象征著遙遠的東方文明。從中國到世界,以茶為脈絡,書寫了一部人類文明史的獨特篇章。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 內容簡介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分四個主要章節,從中國到世界,以茶為媒介,書寫了一部人類文明史的獨特篇章。 本作以歷史為脈絡,根本性解答讀者、茶人在品茶、談茶時遇到的疑惑,類似“茶是否、何時起源自中國?”“以茶怎么代酒?”“唐代、宋代民間是不是像宮廷劇那樣飲茶?”“‘茶馬古道’在哪?”“日本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來自中國?”“英國人真的是一開始就喜歡紅茶嗎?”“全世界這么多種茶究竟來自何方?”“茶道僅僅是如何泡茶嗎?”“在未來,如何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茶”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本書以輕松的語言,真實、生動的茶故事為基點,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人群對獲取茶知識的需要。初級茶愛好者,接近可以通過正文不到15w字,做一個茶領域的智者。 以超過兩百部史籍、數十家博物館陳列為佐證,還原茶飲、茶事從無到有的過程。有意愿深入研究茶史的資深茶人,一定要關注章節后,總共將近3萬字的注解。其中不乏年代久遠的古籍善本,部分內容首次在茶書籍中披露。 以中、日、英三語史料為依據,結合作者多年從事國際茶貿易的觀察,力求客觀、翔實地反映茶在不同民族中的興衰過往。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 目錄
**章 神“茗”紀元
005 二手故事與一手史實(121,東漢)
015 以替身出道(270,吳國)
025 建立在推測上的茶歷史(490,南朝)
033 《齊民要術》里的小竹掃把(540,北朝)
第二章 詩詞、書畫、器物、禪機
044 唐王朝先收獲,再耕耘(659,長安城)
050 茶祖、詩匠(770,顧渚山)
058 赴天下蒼生(781,吐蕃)
068 **次出海(805,比睿山)
080 容聲色,納寂寥(873,法門寺)
095 國小貢獻大,命短影響長(933,北苑)
107 喋喋不休的兩宋茶官(1107,北宋)
121 無聲的宋茶道(1269,南宋)
第三章 貫穿幕府時代的日本茶文化
139 偷渡與通航(1191,九州)
148 末茶道的落戶(1397,金閣寺)
162 激變時代(1483,銀閣寺) 茶道本
175 土化的實現過程(1582,待庵)
191 不變的孤寂與自然(1769,江戶城)
第四章 大航海時代之后的茶版圖
208 向西向北,茶和天下(1500,威尼斯)
227 過于“馬車夫”(1602,荷蘭)
237 經典營銷案例(1730,英國)
250 繁榮背后的人性危機(1773,北美)
263 商貿口岸變遷(1860,俄國)
280 世界作物、全球商品(1964,肯尼亞)
附 錄
301將時空串聯的液體(2014,澳大利亞)
313橫行世界的“短褲茶”(對未來的期盼)
327 后 記
光陰一葉:茶史兩千年 作者簡介
高鵬,1985年生于北京,2006年赴澳大利亞留學。 2014年在澳大利亞創辦TLife(茶生活)品牌,致力于依托品牌氣質打造茶 器 生活方式的文化輸出形式。截至目前(2023年),TLife線下店已經成為當地商業街區一枚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 2019—2020年曾為國內某知名藝術雜志撰寫當代茶學文章。其間設計開發了一系列茶研學線路,為梳理中日茶學體系而實踐的茶道之旅更是受到多方好評。 2020年被聘為北京外交人員語言文化中心(LCC)茶文化講師,為多國駐華使節及使館工作人員教授茶課。 同年晚些時候,參與《澳洲青年說》欄目錄制。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