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待人接物哲理書·道德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73857
- 條形碼:9787506873857 ; 978-7-5068-738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待人接物哲理書·道德經 本書特色
近些年來,國學熱一浪高過一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圣賢立學,為萬世立榮”已成為國人的共識。國學興則文化興,文化興則民族興。國學是 傳承美德,健全人格,陶治情操,鑄造精神,提升智力 的重要法寶。正是基于以上共識,策劃了“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采用生動活潑的寫作方式,使讀者能在輕松愉快中享受經典文化的美好。
本系列叢書,通過對文章的翻譯點評,結合個人案例進行講解,讓讀者在閱讀國學的過程中得到有益啟發。本套圖書*亮點就是將國學與勵志結合在一起,將國學進行深入的解讀,并結合名人的案例解說與點評,讓讀者朋友們能從中有所了悟,有所啟示。這是我們策劃的選題的一大特色——即從國學看人生。
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待人接物哲理書·道德經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后,并分為81章。
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待人接物哲理書·道德經 節選
一、道可道,非恒道
◎我是主持人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道的含義博大精深,可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也可從文學的方面去理解,還可從美學原理去探求,更可從哲學體系的辯證法去思維……
哲學家們在解釋“道”這一范疇時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同時也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泉源。不過在“道”的解釋中,學者們也有大致相同的認識,即認為它是運動變化的,而非僵化靜止的;而且宇宙萬物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一切運動,都是遵循“道”的規律而發展變化。總之,在這一節里,老子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是非常深邃奧妙的,無法通過語言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原文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常無,欲以觀其眇;常有,欲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注釋
**個“道”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
**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第二個“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
無:指無形。
有:指有形。
母:母體,根源。
眇:通“妙”,微妙的意思。
徼:邊際、邊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謂:稱謂。此為“指稱”。
玄:玄妙深遠的含義。
門:之門,一切奧妙變化的總門徑,此用來比喻宇宙萬物的唯一原“道”的門徑。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直播課堂
在這一節里,老子重點介紹的是他的哲學范疇——“道”。在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距離老子比較近,而且他是**個為《道德經》作注的學者。關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這表明,韓非子是從唯物的觀點來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記》中,司馬遷把老子與韓非子列入同傳(還附有莊子、申不害),即認為韓、莊、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漢代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同樣認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論的。但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代,情形有了變化。一些學者體會老子哲學所謂“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妙義,肯定宇宙的本體只有一個“無”,號稱玄學。隨后佛學傳入中國并漸漸興盛起來,玄與佛合流,因而對“道”的解釋,便倒向唯心論方面。宋明時期的理學家同樣汲取了佛學與玄學思想,對老子的“道”,仍舊作了唯心主義解釋。總之,“道”是唯物還是唯心論,學者們一直有著根本不同的看法。
……
國學經典有話對你說系列:待人接物哲理書·道德經 作者簡介
姜越,女,筆名:西江月、水墨清淺,江蘇省沭陽縣人,200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自幼酷愛文學,大學畢業后長期從事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出版了“青春有約”系列、“青少年心靈綠茶”系列、“青春少年樣樣紅”系列、“青少年讀史嘗鮮”系列、“紅顏才女”系列等圖書,著有《找對婆家嫁對郎》《正兒八經地生活》《順勢者昌》等作品。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