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8891
- 條形碼:9787100178891 ; 978-7-100-17889-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 本書特色
一切佛法,均可歸于緣起與實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傳統中國與日本傳布的佛教學說,均由緣起說和實相說兩大系統組成。當代佛學大家呂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緣起與實相”的論文,刻意說明兩者關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實相說常和緣起說連在一起,主要從緣起的現象上見出真實的意義即實相”;后者強調:“中道、真如、實相,即是法性——即是緣起法的實性。” 就此而論,緣起是實相,實相是緣起。初看起來,這兩者之間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張力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而得到化解。與此類似的做法是中國古代的“易經”:變化的真理,以及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史)與真理(哲學)的統一。現象學和佛教的深層次的關聯在本書中得到了闡明。
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 內容簡介
一切佛法,均可歸于緣起與實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傳統中國與日本傳布的佛教學說,均由緣起說和實相說兩大系統組成。當代佛學大家呂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緣起與實相”的論文,刻意說明兩者關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實相說常和緣起說連在一起,主要從緣起的現象上見出真實的意義即實相”;后者強調:“中道、真如、實相,即是法性——即是緣起法的實性。”就此而論,緣起是實相,實相是緣起。初看起來,這兩者之間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張力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而得到化解。與此類似的做法是中國古代的“易經”:變化的真理,以及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史)與真理(哲學)的統一。
現象學和佛教的深層次的關聯在《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現象學文庫》中得到了闡明。
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 目錄
**講 賴耶緣起與意識發生
第二講 唯識學中的“二種性”說及其發生現象學的意義
第三講 唯識學與現象學中的“自身意識”與“自我意識”問題
第四講 唯識學中“自證分”的基本意蘊
第五講 從現象學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詮問題
第六講 *終意識與阿賴耶識
第七講 宗教經驗與般若現象
第八講 觀·物——唯識學與現象學的視角
第九講 玄奘《八識規矩頌》的思想背景與思想內涵
第十講 王肯堂及其《八識規矩集解》
第十一講 胡塞爾與佛教
第十二講 海德格爾思想的佛學因緣
附錄 瑜伽行派的現象概念
引用文獻
各講文章來源
緣起與實相——唯識現象學十二講 作者簡介
倪梁康,1956年出生,江蘇南京人。1985年獲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0年獲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胡塞爾研究》編委、國際《現象學世界》叢書編委、《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期刊編委。專著有:《現象學及其效應》、《意識的向度》、《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自識與反思》等;譯著有:《現象學的觀念》、《現象學的方法》、《邏輯研究》、《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形式主義的倫理學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內時間意識現象學》、《人生第一等事》等。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