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8993
- 條形碼:9787100218993 ; 978-7-100-21899-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本書特色
章學誠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杰出的史學評論家,方志學的奠基人。在《文史通義》中,他提出史學理論上一系列的杰出見解,從理論上總結了 18 世紀以前的中國史學理論,明確提出“六經皆史”,辨“史法”、“史意”之區別,論“史德”、“言公”的重要,發展了劉知幾提出的“史家三長”說。倉修良先生(1933—2021)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方志學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方志學和譜牒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著述宏富。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內容簡介
本書是倉修良文集的第5卷,包括《章學誠和〈文史通義〉》和《章學誠評傳》(與倉曉梅合著)兩部分!墩聦W誠和〈文史通義》主要論述了章學城編著《文史通義》的背景、目的、內容、版本、史學思想等,重點論述了其史學思想。盡管其代表作《文史通義》在去世前未能修完,但“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卻實現了。在《文史通義》中,他提出史學理論上一系列的杰出見解,諸如史書編修必須重視“史義”、優秀歷史學家必須具備“史德”、系統闡發“六經皆史”說、擴大史料范圍,等等,都做到了發前人所未發;雖有豐富的史學理論,卻無處實踐,因而肆力于方志的編纂,用以檢驗自己的史學理論。章學誠強調,修志當中要實地調查,重視鄉邦文獻,要求內容詳近略遠,反對形式主義。在總結前人修志得失前提下,結合自己的修志經驗的升華,提出了系統的修志義例和理論,建立起方志學!墩聦W誠評傳》(與倉曉梅合著)主要敘述了章學城從童年到終老山林的一生,重點論述了《文史通義》的史學思想。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目錄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作者簡介
倉修良(1933—2021),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方志學家,江蘇省泗陽縣人。1958 年畢業于浙江師范學院歷史系,一直在杭州大學歷史系任教。1998 年國務院決定四校合并,為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生前社會兼職有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浙江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寧波大學、溫州大學兼職教授等。倉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方志學和譜牒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著述宏富。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