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北去來辭 本書特色
☆林白代表作十周年紀念版(精裝雙封裝幀 精致燙漆工藝) ☆從懸崖到曠野 兩代人的精神遷徙之歌 ☆必須不停地走,不停地淬煉血和淚,她們才能在時代的大風疾雨里享受不舒適的自由
北去來辭 內容簡介
小說圍繞知識分子海紅展開,她出生于特殊年代,有著缺乏關愛且不安定的童年和解壓后亢奮的青春,因此她更加重視精神生活而與現實強烈對峙。熱愛詩歌,向往浪漫的愛情,她焦躁、掙扎、不甘,尋求突圍又無力改變。她從婚姻中出走,心理上又離不開日漸衰朽的丈夫。時代大潮滾滾而來,海紅的生活搖搖欲墜。與之相對照的則是生機勃勃的民間世界,以保姆銀禾和她的女兒雨喜為代表,她們用自己的邏輯理解世界,精神旺健有力,生活豐富多彩。重游鄉土使海紅聆聽到了大地蓬勃的聲音,她將繼續構筑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尋找如何在這個世界中安放自己。
林白是當代中國女性經驗ZUI重要的書寫者之一,《北去來辭》信筆由韁,獨特熱烈。作者來自西南之地,文字中彌漫著亞熱帶灼熱的潮濕水汽。她寫兩代人由南到北的飄流,寫“娜拉出走”以后怎樣生活。植物也是小說重要的意象,百草蒼蕩,女性角色殊具生命力,像各色植物,或者伏低蔓延,或者攀藤四散,總是在自我的生長中不斷擴充生命經驗,走向遼闊駁雜的外部世界,向外也向內探索。小說截取多段時間的支流,幾代女性的自矜、自憐和橫沖直撞重疊往復,她們竟然是因為不停的失落而ZUI終自證了心智的開悟。五十歲的海紅猛然抬頭,以光怪陸離似夢非夢的鏡像結束小說,讀來悵然若失。
北去來辭 目錄
北去來辭 相關資料
林白來自西南邊陲,那片瘴氣繚繞、毒霧彌漫的土地不僅為這個南方女人的文學創作帶來了清凄而濃厚的異域風情,而且自然地推動她走向世俗文明的對立面。她自身所帶來的那些古怪而詭秘的文學經驗始終沒有被高大華美的京城主流文化所接納,這使她的聲音變得獨特而異樣,仿佛是異類發出的受傷的悲鳴。(陳思和 評論家) 嘗試把“上升”的藝術改變為“下降”的藝術,從個人性的文學高度“下降”到遼闊的生活世界之中去。我想,這樣的改變不僅對于林白本人是意義重大的,而且也深刻地觸及到當代創作的某些根本性的問題。(張新穎 評論家) 《北去來辭》是林白的又一部代表作,小說從容的敘述,暗含了一位有包容性、有力量的女性對近三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理解與認知,在那里,她書寫了一個女性眼中的歷史和現實。當這位曾執迷于“一個人的戰爭”的作家寫下“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與他者,與世界共存”時,你不得不感嘆,林白完成了屬于她的“落地”和自我更生。(張莉 評論家) 《北去來辭》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天命之年的人生總結。總結不是一個帶有強烈文學性的詞匯,它質地堅硬、思維中性、聲調尋常,不過它卻帶有時間的屬性,一條順水滑行無情流逝的時間鏈條被外力拉斷或阻滯,帶來暫時的停頓和回望,因而一個野心勃勃的視野JIU值得期望。(項靜 評論家)
北去來辭 作者簡介
林白,生于廣西北流。畢業于武漢大學,現居北京。著有長篇小說《北流》《北去來辭》《婦女閑聊錄》《一個人的戰爭》等,另有中短篇小說《回廊之椅》《長江為何如此遠》等,以及詩集《過程》《母熊》和散文集等多部。作品曾獲中國女性文學創作獎、老舍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憑長篇小說《婦女閑聊錄》獲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4年度小說家獎”,長篇小說《北去來辭》進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前十。部分作品有多種譯本在海外出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