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日本人的姓與名: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消失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7637
- 條形碼:9787522817637 ; 978-7-5228-1763-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人的姓與名: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消失了 本書特色
★ 一部人名史看近世日本的社會變遷
本書以江戶時代的人名常識為起點,對“氏名”這一現代人名形式及其衍生的觀念常識,在明治初年誕生、成型的全過程進行了追根溯源。人名嬗變的背后是社會狀態的寫照,本書在對人名變化的勾勒中,發現不同時代對人名觀念的變化并挖掘其背后深層次的政治、社會因素,從日本人名的變化出發看透日本社會的變遷。
★ 探究江戶時代日本人的獨特“人名”文化
人皆有名,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對“人名”有不同的認識。江戶時代的“人名”,不僅從文字上有著與現代日本人名有著迥異的氣息,在取名、用名、改名等方面也有著獨特的習慣。江戶時代的人一生會有多少名字?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會不斷更替?江戶時代的朝廷對“人名”有怎樣的特殊認識?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究竟把“人名”視為何物?江戶時代的傳統又為何沒有延續至今?這些看似稀奇的問題,本書將一一回答。
★ 跳出原有研究模式,呈現有生命的日本姓名文化史
本書的研究內容不再執著于“姓”“氏”“苗字”等概念的解釋,從人名的“概念史”轉向人名的“一般知識”,將目光聚焦到使用這些概念的人的身上,將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的普通日本人如何認識這些概念、如何使用這些概念、對姓名概念認識如何改變作為主要議題,以此呈現了有生命的日本姓名文化史。
日本人的姓與名: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消失了 內容簡介
日本人今天使用的姓名很容易被認為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實際上卻大約是明治政府創造的。江戶時代,人名有表示身份的作用,但王政復古時發生大混亂。在明治政府的臨時應對中產生了現代的姓名,變成了管理國民的工具。本書即詳述這一演變過程。
日本人的姓與名: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消失了 目錄
**章“人名”的一般常識
一一般通稱的世界
二以官名為名
三仿官名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姓名非“人名”也
一名乘書判的常識
二本姓與苗字
第三章流連于古代的常識
一朝廷官位與“人名”
二姓名的用途與人名的原型
三官名與職名
第四章常識搖搖欲墜
一倡議正論的人們
二人名部件匯總
三官位褫奪與王政復古
第五章王政復古拉開帷幕
一官位與職名
二武家官位的命運
第六章“正名”的結局
一職員令的沖擊
二姓尸名的狂潮
三驟然終結的“正名”
第七章“氏名”與國民管理
一強制推行的苗字政策
二新的常識:限制改名
尾聲人名的未來
附錄
附錄1部分專有名詞對譯表
附錄2明治初年人名形式的變遷及主要相關事項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譯后記
日本人的姓與名:江戶時代的人名為何消失了 作者簡介
尾脇秀和,現任神戶大學經濟經營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日本近世史,著有《一人兩名:江戶日本不為人知的雙重身份》《近代社會和一人兩名:身份、支配、秩序的特質和構造》《近世京都近郊的村莊和農民》《刀的明治維新:“帶刀”是武士的特權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