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373023
- 條形碼:9787540373023 ; 978-7-5403-7302-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本書特色
崇文學術文庫-西方哲學 1. 靳希平 十九世紀德國非主流哲學——現象學史前史札記 2. 倪梁康 現象學的始基:胡塞爾《邏輯研究》釋要(內外編) 3. 陳榮華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4. 張堯均 隱喻的身體:梅洛‐龐蒂身體現象學研究 5. 龔卓軍 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后[待出] 6. 游淙祺 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待出] 7. 劉國英 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待出] 崇文學術文庫-中國哲學 1. 馬積高 荀學源流 2. 康中乾 魏晉玄學史 3. 蔡仲德 《樂記》《聲無哀樂論》注譯與研究 4. 馮耀明 “超越內在”的迷思: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 5. 白 奚 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待出] 6. 馬積高 宋明理學與文學[待出] 7. 陳志強 晚明王學原惡論[待出] 8. 鄭家棟 現代新儒學概論(修訂版)[待出] 唯識學叢書(26種) 禪解儒道叢書(8種) 徐梵澄著譯選集(4種) 西方哲學經典影印(24種) 西方科學經典影印(7種) 古典語言叢書(5種)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臺灣大學哲學系講授《存在與時間》十多年的成果;2003年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06年第二版,2020年修訂第三版。
全書語言通俗,并結合日常的生存境遇來闡釋;行文中對重要術語都同時給出了德英文,書末還有新編制的“德英漢術語對照表”,以便對比與大陸通行翻譯的差別。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目錄
序
首頁 本書的目的及進路 1
章 導論 (§1-8) 7
一、探索存有的必要性 (§1) 7
二、從存有探索的結構指出本書方法論的輪廓 (§2) 10
三、存有探索的優先性 (§3-4) 16
四、時間是理解存有的視域,
及西方哲學誤解存有的理由 (§5-6) 23
五、現象學方法及本書的寫作計劃 (§7-8) 26
附錄 35
第二章 此有的存在分析:
一個簡略的說明 (§9-13) 37
一、此有的本性、本真存在及存在性征 (§9) 38
二、簡略說明此有的基本結構:在世界的存有 (§12) 42
三、認識是此有的一種引出模式 (§13) 47
第三章 在世存有的世界及世界性 (§14-21) 51
一、周遭世界的分析 (§15-16) 54
二、世界性 (§18) 63
三、世界性與笛卡兒的世界概念 (§19-21) 70
第四章 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與
此有的空間性 (§22-24) 72
一、用具及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 (§22) 72
二、此有的空間性:開辟空間 (§23-24) 74
第五章 此有與別人共存的存在方式 (§25-27) 84
一、探索的方式:存在的進路 (§25) 85
二、此有與別人共存 (§26) 86
三、日常生活的此有與“人人”(§27) 94
第六章 此有的“在存有”之三個存在性征:
際遇性、理解和言談 (§28-34) 100
一、際遇性 (§29-30) 104
二、理解與解釋 (§31-33) 113
三、語言的存有學基礎:言談 (§34) 133
第七章 此有在日常生活中的
存在方式及沉淪 (§35-38) 138
一、閑聊 (§35) 139
二、好奇 (§36) 140
三、歧義 (§37) 142
四、沉淪 (§38) 144
第八章 此有的存有:關念 (§39-42) 150
一、怖栗的現象學分析 (§40) 151
二、此有的存有及其相關含意 (§41) 156
第九章 對傳統哲學的實有概念和
真理概念之批判 (§43-44) 163
一、對傳統哲學實有概念的批判 (§43) 163
二、對傳統哲學真理概念的批判 (§44) 168
第十章 此有與死亡 (§45-53) 182
一、死亡概念的理解方式 (§46-49) 185
二、死亡概念的本真意義和非本真意義 (§50-53) 194
第十一章 此有的本真存在 (§54-60) 210
一、良知與欠咎 (§54-59) 210
二、此有與決斷 (§60) 227
第十二章 關念的意義:時間性 (§61-66) 234
一、參與和決斷 (§61-62) 235
二、關念和此有的自我 (§63-64) 240
三、關念的存有學意義:時間性 (§65-66) 248
第十三章 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
日常生活 (§67-71) 259
一、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開顯性 (§68) 259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關切和世界的超越性 (§69) 269
三、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空間性 (§70) 278
四、此有日常性的時間性意義 (§71) 279
第十四章 時間性與歷史 (§72-77) 281
一、歷史的一般意義及歷史物與此有的關系 (§73) 283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歷史性 (§74) 287
三、此有的歷史性與自我 (§75) 291
四、此有的歷史性與歷史學 (§76) 294
第十五章 從時間性說明一般的
時間概念 (§78-83) 298
一、從時間性說明日常生活關切中的時間 (§79) 298
二、時間的公眾性格 (§80) 304
三、時間的一般概念 (§81) 310
四、結語:此有的分析與存有一般的意義 (§83) 318
參考書目 321
德—英—漢術語對照表 327
大陸版跋 339
海德格爾《存有與時間》闡釋 作者簡介
陳榮華: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任,2016年退休。研究專長為現象學、詮釋學、海德格哲學,除本書外另著有《形上學:理論與批評》《伽達默爾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等,合著有《西洋哲學傳統》《哲學概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