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德川家康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1983
- 條形碼:9787514621983 ; 978-7-5146-2198-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德川家康時代 本書特色
國內唯一一套講述日本戰國時代的史學作品
日本戰國三部曲是國內唯一一套講述日本戰國發生、高潮、終結的史學作品。通過日本當時各屆大量風云人物的交替出場,還原了一部大變局(足利時代)、大戰局(豐臣秀吉時代)和大結局(德川家康時代)的戰國史。沒有同類作品,又有熱點板塊的加持,使這套書增色不少。
古代歷史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日本戰國時代是現代日本史的開端,這在史學界基本上達成了一致。那么,日本現代崛起的歷史因素到底有哪些?這些因素對日本崛起的成長性和延續性有哪些影響?著名學者費孝通認為,中華文明幾千年積累的厚重,決定了其成長性和延續性。同理,日本戰國所積累的一些因子對日本現代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承載。那么這些因子是什么?一方面是尊王,也就是國內不管怎么打,但不會危及天皇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崇尚英雄主義的武士精神。閱讀這套書,我們不難發現戰國時代的武士精神和近現代的武士道是存在根本區別的。當時的武士精神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近現代的武士道則是慘絕人寰的非人道。這些構成了日本的政治傳統,后來的大政奉還(明治維新)、昭和天皇的玉音投降無不是這種傳統的體現。如果沒有這種傳統,很難想象,德川幕府會在一夜之間將實權交給天皇,日本數百萬軍隊一夜之間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
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德川家康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以日本江戶幕府**任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為主人公,以桶狹間之戰、姊川之戰、三方原合戰、長筱之戰、小田原之戰、關原合戰、大阪之戰等戰爭為主線,詳細解讀了德川氏的起源、德川家康臣服于今川氏真、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到*終稱霸的全過程。在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風云中,德川家康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在駿府城的人質生活是什么樣的情形?令人聞風喪膽的三河軍團是如何鍛造而成的?曾經雄霸一方的今川氏和武田氏為何迅速沒落?德川家康為何處死了夫人筑山殿和長子德川信康?日本戰國三杰中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為何相繼失?他們分別擁有怎樣的性格特征?東日本和西日本分別是什么樣的風土人情?震驚日本的本能寺之變和方廣寺鐘銘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何?德川家康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德川家康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如何評價德川家康的一生?本書將詳細解答。
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德川家康時代 目錄
第 1 章 德川氏興起
第 1 節 德川家康的先祖
第 2 節 松平清康時期日本的社會狀況
第 3 節 時代的變化
第 4 節 松平氏改姓德川氏
第 2 章 幼年竹千代
第 1 節 松平氏成為今川氏的同盟
第 2 節 松平廣忠被迫交出人質
第 3 節 竹千代被囚及松平廣忠去世
第 4 節 竹千代前往駿府城
第 5 節 三河武士的錘煉
第 3 章 少年竹千代
第 1 節 竹千代在駿府城的生活
第 2 節 竹千代的啟蒙老師
第 3 節 英雄出少年
第 4 章 松平元信發跡
第 1 節 松平元信初上戰場
第 2 節 大高城運糧
第 3 節 桶狹間會戰
第 4 節 松平元康回到岡崎城
第 5 節 織田信長與松平元康結盟
第 6 節 清洲同盟的戰績
第 7 節 今川氏衰落
第 5 章 松平元康成為三河國國主
第 1 節 一向宗暴動
第 2 節 日本的政教之爭
第 3 節 一向宗暴動的原因
第 4 節 松平元康控制局面
第 5 節 松平元康平定暴動
第 6 節 松平元康統一三河國
第 6 章 時代的巨變
第 1 節 松平元康出兵遠江國的原因
第 2 節 武田信玄聯合清洲同盟
第 3 節 “家的時代”變成“國的時代”
第 4 節 火槍投入戰場
第 7 章 今川氏滅亡
第 1 節 武田信玄進攻駿河國
第 2 節 今川氏滅亡的原因
第 3 節 遠江國歸順松平元康
第 4 節 今川氏真退出掛川城
第 5 節 武田信玄真正占領駿河國
第 8 章 信長包圍網
第 1 節 清洲同盟幫助征夷大將軍家復興
第 2 節 德川家康真正占領遠江國
第 3 節 足利義昭策劃包圍織田信長
第 4 節 金崎退兵
第 5 節 織德聯軍逃脫
第 6 節 姊川之戰
第 7 節 足利義昭圍剿織田信長失敗
第 9 章 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的斗爭
第 1 節 德川家康監視武田信玄
第 2 節 武田信玄和北條氏的關系
第 3 節 清洲同盟與上杉謙信合作
第 4 節 三方原之戰
第 5 節 足利義昭公然與織田信長作對
第 6 節 武田信玄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第 7 節 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的關系
第 10 章 德川家康和武田信賴的斗爭
第 1 節 德川家康的忍耐
第 2 節 武田勝賴進攻與德川家康防守
第 3 節 武田勝賴的勇猛
第 4 節 大賀彌四郎背叛德川家康
第 5 節 長篠合戰
第 6 節 武田勝賴的自大
第 7 節 武田氏衰落
第 11 章 清洲同盟的攻勢
第 1 節 織田信長平定暴動
第 2 節 上杉謙信和毛利輝元聯手
第 3 節 清洲同盟的有利條件
第 4 節 上杉謙信其人
第 5 節 織田信長以攻為守
第 6 節 扭曲的人心
第 7 節 松永久秀生平
第 8 節 北條氏政與清洲同盟合作
第 9 節 荒木村重
第 10 節 德川家康和武田勝賴相持不戰
第 12 章 德川家康喪妻失子
第 1 節 德川信康的為人
第 2 節 筑山殿和德川信康之死
第 13 章 武田氏滅亡
第 1 節 高天神城陷落
第 2 節 武田氏的困境
第 3 節 武田勝賴兵敗自殺
第 4 節 武田氏滅亡的原因
第 14 章 日本的統一和織田信長的經略
第 1 節 日本逐漸走向統一
第 2 節 日本統一的基礎
第 3 節 兵農分離
第 4 節 時勢造就了織田信長
第 5 節 織田信長的英雄慧眼
第 6 節 織田信長的用人之道
第 7 節 織田信長的人才教育
第 8 節 織田信長的仁政
第 9 節 織田信長的治國之道
第 10 節 織田信長重視商業
第 11 節 織田信長的領導才能
第 12 節 織田信長的尊王之心
第 13 節 織田信長引領時代
第 15 章 德川家康占領駿河國、甲斐國和信濃國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脫險
第 3 節 甲斐國大亂
第 4 節 織田氏的武將撤離
第 5 節 德川家康占領甲斐國
第 6 節 信濃國大亂
第 7 節 乙骨撤兵
第 8 節 德川家康占領佐久郡
第 9 節 德川家康成為五國國主
第 16 章 小牧之戰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賤岳之戰
第 3 節 豐臣秀吉鋒芒畢露
第 4 節 小牧之戰的經過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優勢和豐臣秀吉的劣勢
第 6 節 豐臣秀吉主動求和
第 17 章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和談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的政治謀略
第 3 節 豐臣秀吉成為關白
第 4 節 德川家康舍小保大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政治智慧
第 6 節 德川家康軟硬不吃
第 7 節 豐臣秀吉以退為進
第 8 節 德川家康與北條氏
第 18 章 關東改封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第 3 節 豐臣秀吉討伐北條氏
第 4 節 北條氏成為甕中之鱉
第 5 節 北條氏人心渙散
第 6 節 北條氏滅亡
第 7 節 豐臣秀吉論功行賞
第 8 節 德川家康成為關東霸主
第 9 節 德川家康定居江戶城
第 10 節 豐臣秀吉的平衡策略
第 19 章 關原合戰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清查土地
第 3 節 海外擴張的意圖
第 4 節 西方文明傳入日本
第 5 節 東日本和西日本的區別
第 6 節 侵朝戰爭失敗
第 7 節 豐臣秀吉不幸的家庭
第 8 節 豐臣秀吉謀劃后事
第 9 節 豐臣氏和德川氏再次聯姻
第 10 節 豐臣氏的五大老
第 11 節 豐臣秀吉牽制德川家康
第 12 節 豐臣秀吉托孤
第 13 節 豐臣秀吉去世后日本的局勢
第 14 節 豐臣氏政權的弱點
第 15 節 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勢不兩立
第 16 節 豐臣氏的諸將
第 17 節 日本社會的新氣象
第 18 節 人心趨向于德川家康
第 19 節 因循守舊的逆流
第 20 節 德川家康掌握實權
第 21 節 關原合戰的背景
第 22 節 上杉景勝舉兵的真相
第 23 節 德川家康的十三條罪狀
第 24 節 石田三成失敗的原因
第 25 節 石田三成的聯合軍
第 26 節 石田三成敗亡
第 20 章 豐臣氏滅亡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賞罰分明
第 3 節 德川家康厚待豐臣氏武將
第 4 節 德川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
第 5 節 德川家康對豐臣秀賴的包容
第 6 節 德川氏和豐臣氏之間的誤解
第 7 節 人心險惡
第 8 節 暗懷鬼胎的失敗者
第 9 節 德川家康再三忍耐
第 10 節 德川家康孤立豐臣秀賴
第 11 節 豐臣秀賴前往京都
第 12 節 豐臣秀賴受人蠱惑
第 13 節 大戰的導火索
第 14 節 鐘銘事件
第 15 節 疑心重重的豐臣秀賴
第 16 節 德川家康提出和談條件
第 17 節 德川家康蒙受的千古奇冤
第 21 章 德川家康的為人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去世
第 3 節 精力旺盛的德川家康
第 4 節 精神強大的德川家康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平衡策略
第 6 節 德川家康的商業才能
第 7 節 日本戰國三杰的用人之道
第 8 節 德川家康信奉的真理
第 9 節 德川家康給后人的啟示
展開全部
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德川家康時代 作者簡介
山路愛山(1865—1917),日本明治時期到大正時期的評論家、歷史家!秶裥侣劇返挠浾摺ⅰ缎艥饷咳招侣劇泛汀秶耠s志》的主編、《獨立評論》的創刊人。日本國家社會黨的創始人之一,倡導社會改良、國家社會主義。著有《源賴朝》《足利尊氏》《豐太閣》《德川家康時代》等人物史。山路愛山從史實出發,洞察歷史人物和時代本質,堅信:“古猶今,今猶古,人生基于同樣的法則而運轉,國家基于同樣的命運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