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哀痛日記(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46195
- 條形碼:9787300146195 ; 978-7-300-14619-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哀痛日記(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本書特色
★她生病期間住的房間,是她故去時的房間,也是我現在就寢的房間。在她倚靠過的墻壁上,我掛上了一幅圣像(并不是因為信仰),我還總是把一些花放在桌子上。我*終不再想旅行了,為的是能夠呆在家里,為的是讓那些花永遠不會凋落。 ——羅蘭·巴爾特.1978年8月18日
哀痛日記(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內容簡介
這本書收錄了巴爾特在母親于1977年10月25日去世之后從翌日開始到1979年9月寫的對于母親的懷念日記,歷時不到兩年,而尤其以頭一年中寫的日記為多。日記中時時處處突出了對母親的愛和“懷念”,哀惋感人。
哀痛日記(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目錄
哀痛日記(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作者簡介
羅蘭·巴爾特,1915-1980,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家與文化評論家。其一生經歷可以大致劃兮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后輝映,被公認為蒙田以來法國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了研究社會、歷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了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系”,從而深刻地改變了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歷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向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后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于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產對于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合于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別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