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離世貓的花園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72220
- 條形碼:9787229172220 ; 978-7-229-17222-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離世貓的花園 本書特色
我們往往經由童話的七彩漣漪照見搖曳飄忽的人生,那抖落星辰灑入波光云影里的,都是愛的痕跡。 大海把她的所愛藏在子宮里,不再把他生下來,這是大海的愛;對鯉溪的心心念念牽引著遠方的等待與守護,這是命中注定的愛;托缽僧的懷里再次鉆出撓人的小動物,這是輪回的愛;小刺猬在經歷提心吊膽之后才勇敢起來,這是無畏的愛;在雨城中住著終日期盼太陽的人,這是不放棄的愛;吃下紅蠑螈花的一片葉子,就再也不會說假話了,這是真實的愛;還有無法言說、不可辨認的幽隱的愛…… 每一種方式的愛都有它的緣起與樣子,我的曲曲與折折正好通往你的起承與轉合,我們期待著感情里相互尊重、彼此深愛的傳奇式平等。 現實不可到達的地方,語言可以抵達;語言到達不了的地方,童話可以抵達。《離世貓的花園》是“土耳其文學圣哲”卡拉素給每個心懷隱秘卻無法抵達的人,抒寫的關于謎與愛的成人童話。在生活中撕裂的地方,我們在童話里重新生長。 另辟蹊徑的結構迂回燒腦,曲折幽隱的敘事妙不可言,光怪陸離的行文美不勝收,展示了語言的不可到達性、文學的難以譯介性與*終命名的神秘性,還有童話謎與美的屬性,是土耳其文學獨樹一幟的魔幻般的存在,作品延伸了土耳其文學的邊界,為國內首次引進。 作者比爾蓋·卡拉素(Bilge Karasu),土耳其現代文學的先鋒,被公認為土耳其傳統浪漫現實主義者亞莎·卡米爾(Yashar Kemal)和后現代主義者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 帕慕克(Orhan Pamuk)之間的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作家。 土耳其原文高難度直譯,解密如夢語般意識流行文。譯者沈志興,國內屈指可數的資深土耳其語專家,翻譯功底深厚,是*早引介帕慕克作品的中文譯者。 寶藏女孩潘若霓,精心繪制原創插畫,演繹駐扎在心尖的故事。十二個童話故事,十二幅創意插畫,拼接構成心的形狀,每一幅畫都與血脈相連,每一個故事都流淌在血液里。
離世貓的花園 內容簡介
《離世貓的花園》是一部童話式小說。貫穿全書的是一項古老的象棋比賽活動,該項比賽在一個地中海城市每十年舉辦一次,在無名者的敘述中穿插交織十二個寓言式童話故事。
漁夫在海上捕魚,被捕的魚吞食了漁夫的胳膊并掛在漁夫身上,胳膊在魚嘴里的漁夫與嘴里吃著漁夫胳膊的魚逐漸融為一體,漁夫愛上魚在吞食他時身體增加的重量,但是沒有人能夠看見吃了漁夫胳膊、長在漁夫身上的魚;一周當中的海,水當中的星期二,行走者中的黃貂魚,游水者中的貓……這是給聽話的人的繞口令,每天晚上只有一輛車開往鯉溪,但它已經開走了,這是給永遠也到不了鯉溪的旅客的信息;對人類恐懼,卻抵擋不了對世界的好奇,經歷提心吊膽之后才勇敢起來,這是一只無畏的刺猬的游逛筆記;行走在狹長暗道里的年輕人,在抵達光亮的時刻卻失去了視力,在沒有光的地方,里里外外他始終獨自一人;還有像鼬一樣的小動物,安家寄居在托缽僧腰帶夾層中,用自己的爪子像彈吉他一樣來來回回撓他的皮,咬他的肉,讓人體味著時刻會出現的撕扯與洞穿的疼痛;又如一種類似郁金香的植物“紅蠑螈”,人們一旦吃了就永遠不能撒一個謊,等等。故事背后指向的是人類不可逃脫的不幸、絕望,甚至黑暗,還有幸福的時刻。
說給大人的童話故事,其實更像是童話故事。小說語言如囈語一般,經常被撕裂、顛覆、重組,在一個故事中又講述另一個故事,相互滋養,元素周期表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又充滿了謎題。整部小說就像是一團由夢組成的紗線,在展開的過程中相互糾結纏繞在一起,作者用無法辨認的思想表達無法言說的情感。我們只能一路撿拾作者言語的碎片,試圖窺探謎題后隱藏的冰山世界。
離世貓的花園 目錄
**個童話
從獵物口中拿回手的人
2
第二則童話
連著幾個晚上都錯過車的人
3
第三個童話
一個中世紀托缽僧
4
第四個童話
對無畏的刺猬的謳歌
附
對螃蟹的謳歌
5
第五個童話
雨城中期盼太陽的人
6
第六個小時的童話
走在狹長通道里的人
7
第七個童話
“師傅,快殺了我吧!”
8
第八個童話
我們的大海
9
第九個童話
癌癥
10
第十個童話
紅蠑螈
11
第十一個童話故事
另一座山頂
12
午夜的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撕裂的地方
13
離世貓的花園 節選
我也正在思考著這個: 愛的意義——字面上的還是比喻的——吃還是其他什么也不是。 大海:在冬天的太陽下成為一面鏡子,還是卷著波濤在光影中起起落落從白天轉到了夜晚。 海一直是首先來到的。因為它掌握著魚和漁夫。因為它可怕的手指卷指著魚和漁夫到它想的地方,一會兒它對著魚微笑一會兒對著漁夫微笑,一會兒又對這個或那個失望。 魚是下一個來到的:它是海和漁夫的媒介。魚把漁夫當作敵人,并且不知道掌握著它和漁夫的海,用魚來引誘漁夫。如果是明朗的好日子,魚就會把漁夫弄得筋疲力盡。如果是下雪的日子,它就會沖出海面,被寒冷包圍著。 *后就是漁夫了:除了知道海的毀滅和折射,他什么也不知道。他將會愛——如果他曾經這樣做過——通過魚。人類…… 假設我們選擇了充滿陽光的這天(或許這也使大多數讀者高興)。假設這個漁夫出海,當水流輕輕地流動,在海岸和島之間幾乎沒有一個水波……通常大多數的時候,海是喜歡漁夫的。然而,當漁夫的出海收獲豐富的時候,他就會對自己、對他的好運、他的能力充滿信心。海很清楚人類拒絕理解,他們明顯認為海是沒有智慧的。海知道這保持著沉默。 還有一件事: 海愛這個漁夫。它是那種人類錯誤稱作“無望的”愛。 由于思想甚至還不能開始理解無可測量的廣大的海所給予的這種愛,漁夫僅僅以他能的方式回應它:他很滿意海給了他生計(并且到時候,還是他死亡之床)。對于局外人,每件事都像水晶一樣清楚。然而一些事卻被忽視了:局內人還只是局內人,看到的僅僅是內在的。 (此外,我們難道不知道么?人們對一個人以愛的名義去殺人感到憤怒,并且會詛咒又詛咒這個殺人者。然而,某天同樣的這些人被現實抓住了,他們也以愛的名義殺人。在他們的心里已經排練出殺人的行動,已經感覺到它在身體中的深度。然后又輪到其他一些人去詛咒……)
離世貓的花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比爾蓋·卡拉素(Bilge Karasu,1930—1995),土耳其著名文學家、語言藝術家、符號學家,也是精通六七種語言的譯者,享有“土耳其文學圣哲”的美譽。
1963年憑借譯作《死去的人》(The Man Who Died)獲得土耳其語言協會翻譯獎;1971年憑借《長日之夜》(Uzun Sürmüş Bir Günün Akşamı)獲得賽義特·法義克短篇小說獎;1991年憑借《深夜》(Gece,英文版)獲得美孚天馬文學獎,該獎項致力于各國優秀文學作品的翻譯與推廣(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曾摘取過該獎);1994年憑借《既不是沒有書,也不是沒有貓》(Ne Kitapsız Ne Kedisiz)獲得賽達特·錫馬威基金會文學獎;2004年《離世貓的花園》(Göçmüş Kediler Bahçesi,英文版)獲得美國國家翻譯獎。
卡拉素的所有作品,包括他去世后出版的《六個月的秋天》(Altı Ay Bir Güz,1996),由芙菘·阿卡特勒主編的《污水池或者貝依奧魯》(Lağımlaranası ya da Beyoğlu,1999)與《雜記》(Öteki Metinler,1999),賽爾達爾·索丹主編的《沉默者》(Susanlar,2009),哈魯克·阿克爾編著的《給哈魯克的信》(Halûk’a Mektuplar,2013),以及童奇·塔揚奇編著的《翻譯詩集》(Şiir Çevirileri,2014)等,共十四部。
對于想要研究比爾蓋·卡拉素文學作品的讀者,我們誠意推薦集自兩次研討會的精選論文集《閱讀比爾蓋·卡拉素》(Bilge Karasu’yu Okumak’ı,多昂·亞沙特主編,2013)。
譯者簡介:
沈志興,浙江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國內屈指可數的資深土耳其語專家,帕慕克作品的中文譯者,譯作有《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雪》《寂靜的房子》等。在近30年的土耳其語教學生涯中,沈老師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土耳其語專業學者,如今全國大部分高校的土耳其語專業教師都曾在其門下受教。
插畫師簡介:
潘若霓,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2020香港當代設計獎、第二屆國際大學生藝術年度獎獲得者,插畫作品《萊布尼茨不是黃油餅干》入圍第八屆Hill III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等。為文字織錦繡的寶藏姐姐,16歲開始發表插畫作品,先后為“知心書”系列、“重述神話”系列、“新編新譯世界文學經典文庫”系列等圖書繪制封面插畫。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