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雨夜霧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90172
- 條形碼:9787540790172 ; 978-7-5407-9017-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雨夜霧夢 本書特色
《雨夜霧夢》是一本帶著雨氣的濕淋淋的緬甸當代小說。作品雖創作于上世紀60年代,但它探討的問題永不過時: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傳統與現代的沖突,愛而不得的無奈。 全書用心理疾病作為故事串連的線索,塑造了一組緬甸生活群像圖:熱情的貌敏偉、多才多藝的哥迪沙、憂郁的貌紐邁實際是同一個人,因為心理疾病而經歷不同的生活,展現了人的多面性;大力推動緬甸電影發展的文化的年輕官員哥敏倫,在民族藝術上綻放光華同時又為新鮮的電影事業吸引而投身其中的女演員婩,心理學博士瑪德意……鮮活的人物群像背后是當時緬甸真實的社會現實,以及緬甸青年在社會變遷中的不同心理狀態。 全書情節展開看似隨意,實則懸念設置巧妙,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且充滿異域情調。 作者為了寫這部小說,翻閱了大量有關心理疾病患者的病案資料,對不少心理疾病醫生做過訪談。作品中釋放了作者對心理疾病患者巨大的同情,傳遞了正確對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愿望,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學是暗夜里的光,映照人類心靈的幽微。我們常常感嘆東南亞國家風光之美,對他們的認識卻往往止于表面。小說也許可以引領我們擴大對不同世界的認識。 “中緬當代文學互譯出版項目”是“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出版工程”期項目,旨在深化中緬兩國文化交流,加強中緬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民心相通,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
雨夜霧夢 內容簡介
《雨夜霧夢》是一部心理學小說,講述一個有關“情感饑餓癥”的故事。緬甸年輕的心理學博士、大學講師瑪德意到傍底看望長輩、原司法部長吳敏凱,無意中發現一位身患心理疾病的年輕男子貌紐邁(實際名字貌敏偉),他是吳敏凱的外甥,這也是吳敏凱此次邀請瑪德意前來的原因——為貌紐邁提供心理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瑪德意一步步了解貌紐邁患病原因,也一步步認識了一個缺愛而不斷掙扎的靈魂——年幼的貌敏偉因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而受到傷害,患上了“情感饑餓癥”;成年后的貌敏偉目睹心愛的女子去世而深受刺激導致失憶;失憶后的貌敏偉因機緣巧合改名為“哥迪沙”,無意中成為一名出色的民間戲劇阿迎戲演員 、導演,并與女演員婩產生情愫;在“哥迪沙”的傾力打造下婩成為知名的女戲劇演員,但婩后選擇成為電影演員而放棄阿迎戲,“哥迪沙”內心崩潰病發,被舅舅接回家中靜養,成為“貌紐邁”,直至與貌紐邁母親外形相似的瑪德意的到來。后貌紐邁恢復了記憶,內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療愈。全書以心理學研究的名義,對人生做了深入的探討,發人深思,展現了一代緬甸青年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對自我的探索。《雨夜霧夢》一書初版于1962年9月,連載發表于《妙瓦底》雜志。后整書出版,多次再版,曾獲得緬甸文學獎“文學宮獎”。本書首次引進國內,為中文首版。
雨夜霧夢 目錄
雨夜霧夢 作者簡介
德格多鵬奈,原名吳欽貌丁,沙廉人。1948年入仰光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后任仰光大學心理學講師。后曾任勃生學院院長等職。1948年開始創作。早期擅長情景描寫,用詞典雅、綺艷。后來側重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刻畫,采用推理小說的手法,在緬甸文壇獨樹一幟,是當代深受緬甸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 譯者: 計蓮芳,1938年生,北京大學緬甸語專業退休教授。曾翻譯緬甸著名作家加耶覺瑪瑪禮的《不是恨》,合譯德格多蓬奈的《別了,夏日之夜》;發表論文多篇。校訂: 嚴修瑩,擅長英語、緬甸語,多次應邀赴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維也納辦事處從事翻譯、審校工作。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