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全五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2638
- 條形碼:9787514622638 ; 978-7-5146-226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全五冊) 本書特色
5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500余幅圖片,帶你走進非遺傳承人背后的故事 真實客觀地記錄傳承人口述內容,全面呈現非遺項目的實踐與傳承,完整講述傳承人人生經歷 談笑間將創造和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文圖中盡顯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字通俗易懂,圖片豐富詳實,一部有故事、有情感、有思考的口述史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全五冊) 內容簡介
"通過5五位傳承人及周邊人員進行采訪,對被采訪人的口述資料進行整理,完整講述了傳承人人生經歷,包括學藝經歷、傳承人的家族或師承關系以及對傳承人的從藝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呈現了非遺項目的實踐與傳承,體現出非遺的精神內涵和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是進行相關歷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本套書采訪的5位傳承人分別是:繡花鞋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冠琴、北京刻瓷傳承人茅子芳、海淀撲蝴蝶傳承人劉炳煥、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傳承人宋永田、“廚子舍”民間宴席制作技藝傳承人舍增泰。"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全五冊) 目錄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全五冊) 作者簡介
北京文化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原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北京市文旅局直屬單位,受市文旅局的委托,擬訂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的規劃和措施;承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搶救、研究、保護和整理的相關工作;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承擔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及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已出版多部非遺類叢書,如《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等。
田瀟,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記者,在韓文《中國》《人民畫報》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如《山河長不朽 文明永流傳·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花路在前·疫情下的畢業季》《創新引領,打造中韓產業合作新典范》《“云上東博”全年無休·中國——東盟共享數字經濟新機遇》等。
北京文化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原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北京市文旅局直屬單位,受市文旅局的委托,擬訂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的規劃和措施;承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搶救、研究、保護和整理的相關工作;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承擔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及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已出版多部非遺類叢書,如《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等。
田瀟,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記者,在韓文《中國》《人民畫報》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如《山河長不朽 文明永流傳·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花路在前·疫情下的畢業季》《創新引領,打造中韓產業合作新典范》《“云上東博”全年無休·中國——東盟共享數字經濟新機遇》等。
鄭美辰,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編輯,曾參與特刊《大灣區 大手筆 大未來》、“牢記初心使命 致敬時代楷模”主題影像大展、圖書《美美與共——“美麗中國 美麗世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專著《視角與手法:中國新聞獎國際新聞作品解析》、“優秀國際新聞傳播碩士海外實習項目”(人民日報駐亞太中心社實習記者)等項目。代表作品有《打通教育脫貧最后一公里》、《25年增加60億立方米,中國為什么有底氣?》、《百度Robotaxi現身北京街頭——無人駕駛時代真的來了嗎?》、《關于中國文創,兩代人的對話》。
人民畫報社記者,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參與項目:《兩會圖訊》、《人民畫報》特刊——總書記向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兩周年紀念、《英雄的城市——武漢抗疫影像記錄》特刊、“時代楷模——致敬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主題影像展、國家發改委易地扶貧搬遷畫冊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