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悲慘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26209
- 條形碼:9787511726209 ; 978-7-5117-2620-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悲慘世界 本書特色
雨果“命運三部曲”之一
教會我們如何活得有尊嚴有價值 名家翻譯,原汁原味 暢銷世界150余年的不朽巨著悲慘世界 內容簡介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世界浪漫主義文學代表維克多•雨果*著名的的 “命運三部曲”之一。本書通過對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冉阿讓被卞福汝感化后做出的一系列感人事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同時也表達了對在封建壓迫下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深切同情。雨果充滿激情的文筆,勾勒出了一群生動鮮活的小人物形象。活得有尊嚴、仁義至善等高尚的道德情懷貫穿整本書,讓人讀來蕩氣回腸。另外本書內附插圖,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
悲慘世界 目錄
作者序 1
部 芳汀 1
卷 正義者 3
一 米里哀先生 3
二 米里哀先生改稱卞福汝主教 6
三 好主教攤上苦教區 12
四 言行一致 13
五 主教袍件件穿得太久 21
六 主教托誰看管住宅 23
七 克拉瓦特 28
八 酒后哲學 31
九 妹子敘述的兄長 35
十 主教面對鮮為人知的賢哲 39
十一 保留態度 51
十二 卞福汝主教的孤寂 55
十三 他所信仰的 58
十四 他所思考的 61
第二卷 沉淪 64
一 一天行程的傍晚 64
二 向明智建議的謹慎 76
三 盲目服從的英勇氣概 79
四 詳細介紹蓬塔利埃奶酪廠 84
五 寧靜 89
六 冉阿讓 90
七 絕望的內涵 95
八 波濤與亡魂 101
九 新的傷害 103
十 人醒來 104
十一 他干的事 106
十二 主教工作 110
十三 小杰爾衛 115
第三卷 1817年 122
一 1817年 122
二 兩伙四人幫 130
三 四對四 134
四 托洛米埃唱起西班牙歌 138
五 繃吧達酒館 142
六 相愛篇 144
七 托洛米埃的高見 146
八 一匹馬倒下 152
九 一場歡樂的歡樂結局 155
第四卷 寄放,有時便是斷送 159
一 一位母親遇見另一位母親 159
二 兩副賊面孔的素描 167
三 云雀 169
第五卷 下坡路 173
一 黑玻璃制造業一大進步 173
二 馬德蘭 174
三 在拉斐特銀行的存款 177
四 馬德蘭先生服喪 180
五 天邊隱約的閃電 182
六 割風老爹 187
七 割風在巴黎當園丁 190
八 維克圖尼安太太為道德花了三十五法郎 191
九 維克圖尼安太太得逞了 194
十 得逞的后果 196
十一 基督解救我們 201
十二 巴馬塔林先生的無聊 202
十三 警察局處理問題 204
第六卷 沙威 216
一 開始休息 216
二 “冉”如何變成“尚” 219
第七卷 尚馬秋案件 228
一 辛樸利思嬤嬤 228
二 斯科弗萊爾師傅的洞察力 230
三 腦海中的風暴 235
四 睡眠中的痛苦狀 251
五 棍子別住車輪 255
六 辛樸利思嬤嬤受考驗 266
七 到達即備回程的行客 272
八 貴賓席 277
九 罪證拼湊所 279
十 否認的方式 285
十一 尚馬秋越發驚奇 291
第八卷 禍及 295
一 馬德蘭先生在什么鏡中照發 295
二 芳汀幸福了 297
三 沙威得意 301
四 重新行使權力 304
五 合適的墳墓 308
第二部 珂賽特 315
卷 滑鐵盧 317
一 從尼維勒來時所見 317
二 烏果蒙 318
三 1815年6月18日 324
四 A 326
五 戰役的煙云模糊處 328
六 下午四點鐘 331
七 拿破侖心緒極佳 333
八 皇帝問向導一句話 338
九 意料之外 340
十 圣約翰山高地 343
十一 拿破侖的壞向導,布呂歇的好向導 347
十二 羽林軍 349
十三 大難 350
十四 后一個方陣 352
十五 康伯倫 353
十六 將軍的分量 356
十七 滑鐵盧是好事嗎 360
十八 神權東山再起 362
十九 戰場夜景 364
第二卷 洛里翁戰艦 370
一 24601號變成9430號 370
二 或許是兩句鬼詩 373
三 只有事先準備好才會一錘斷腳鐐 377
第三卷 履行對死者的諾言 385
一 蒙菲郿的用水問題 385
二 相得益彰的兩幅肖像 388
三 人要喝酒,馬要飲水 393
四 娃娃上場 396
五 孤苦伶仃的小姑娘 397
六 或許能證明布拉驢兒的聰明 401
七 珂賽特同陌生人并排走在黑夜中 405
八 接待一個可能富有的窮人的麻煩 408
九 德納第耍手段 424
十 弄巧成拙 431
十一 9430號再現,珂賽特中彩 436
第四卷 戈爾博老屋 437
一 戈爾博先生 437
二 梟和鶯的巢 444
三 兩種不幸連成幸福 445
四 二房東的發現 448
五 一枚五法郎銀幣的落地聲 450
第五卷 夜獵狗群寂無聲 453
一 曲線戰略 453
二 奧斯特利茨橋上幸而行車 456
三 看看1727年巴黎市區圖 458
四 探索逃路 460
五 有煤氣路燈便不可能 462
六 謎的開端 466
七 謎的續篇 468
八 謎上加謎 470
九 佩戴鈴鐺的人 472
十 沙威如何撲空 475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483
一 皮克普斯小街六十二號 483
二 馬爾丹·維爾加分支 486
三 嚴厲 492
四 樂事 493
五 弛心 497
六 小修院 501
七 昏暗中幾個身影 504
八 人心在前石在后 506
九 修女巾下一世紀 507
十 永敬修會的起源 509
十一 小皮克普斯的結局 510
第七卷 題外話 512
一 修道院,抽象意念 512
二 修道院,歷史事實 512
三 什么情況下可尊重過去 515
四 從本質看修院 517
五 祈禱 519
六 祈禱的善 521
七 慎于責備 523
八 信仰,法則 524
第八卷 墓地來者不拒 526
一 如何進入修院 526
二 割風為難 533
三 純潔嬤嬤 535
四 冉阿讓儼然讀過歐斯丹·卡斯提約 547
五 酒鬼不足以長生不死 553
六 在棺木里 559
七 “別遺失工卡”這句成語的出典 560
八 答問成功 569
九 隱修 572
第三部 馬呂斯 579
卷 從其原子看巴黎 581
一 小不點兒 581
二 他的一些特征 582
三 他有趣 583
四 他可能有用 584
五 他的疆界 585
六 一點歷史 587
七 在印度等級中,也許有流浪兒的地位 589
八 末代國王的妙語 591
九 高盧古風 592
十 瞧這巴黎,瞧這人 593
十一 嘲笑,統治 598
十二 人民潛在的未來 602
十三 小伽弗洛什 603
第二卷 大紳士 605
一 九十歲和三十二顆牙 605
二 有其主,必有其屋 607
三 明慧 608
四 長命百歲 609
五 巴斯克和妮珂萊特 610
六 略談馬儂及其兩個孩子 611
七 規矩:晚上才會客 613
八 兩個不成雙 614
第三卷 外祖父和外孫子 616
一 古老客廳 616
二 當年一個紅鬼 620
三 愿他們安息 626
四 匪徒的下場 634
五 去做彌撒能變成革命派 637
六 遇見教堂財產管理員的后果 639
七 追小妞兒 644
八 大理石碰花崗巖 650
第四卷 ABC朋友會 655
一 幾乎載入史冊的一個團體 655
二 博須埃悼勃隆多的誄詞 669
三 馬呂斯的驚奇 673
四 穆贊咖啡館后廳 675
五 擴大視野 684
六 窘境 688
第五卷 苦難的妙處 691
一 馬呂斯窮困潦倒 691
二 馬呂斯清貧寒苦 693
三 馬呂斯長大成人 695
四 馬伯夫先生 701
五 窮是苦的睦鄰 705
六 替身 707
第六卷 雙星會 712
一 綽號:姓氏形成方式 712
二 有了光 714
三 春天的效力 716
四 大病初發 717
五 布貢媽連遭雷擊 720
六 被俘 721
七 猜測U字謎 724
八 殘廢軍人也有樂子 725
九 失蹤 727
第七卷 咪老板 730
一 坑道和坑道工 730
二 底層 732
三 巴伯、海口、囚底和蒙巴納斯 734
四 黑幫的組成 736
第八卷 壞窮人 739
一
馬呂斯尋覓一個戴帽子姑娘,
卻遇到一個戴鴨舌帽的男子 739
二 發現 741
三 四面人 743
四 貧窮一朵玫瑰花 747
五 天賜的窺視孔 755
六 人獸窟 757
七 戰略戰術 761
八 光明照進陋室 765
九 容德雷特幾乎擠出眼淚 767
十 包車每小時兩法郎 771
十一 窮苦為痛苦效勞 773
十二 白先生那五法郎的用場 776
十三
在僻靜地方單獨相對,
想必他們不會念“天父” 781
十四 警察給律師兩個“拳頭” 784
十五 容德雷特采購 787
十六 又聽見套用1832年英國流行曲調的一首歌 789
十七 馬呂斯那五法郎的用場 793
十八 馬呂斯的兩把椅子相對擺著 797
十九 心系暗處 798
二十 陷阱 802
二十一 還應先捉受害人 824
二十二 在第三卷啼叫的孩子 828
第四部 普呂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詩 831
卷 幾頁歷史 833
一 善始 833
二 不善終 838
三 路易-菲力浦 841
四 基礎下的裂縫 848
五 歷史經歷而又無視的事實 855
六 安灼拉及其副手 865
第二卷 愛波妮 870
一 云雀場 870
二 監獄孵化中的罪惡胚胎 876
三 馬伯夫老頭兒見了鬼 880
四 馬呂斯見了鬼 884
第三卷 普呂梅街的宅院 889
一 幽室 889
二 冉阿讓加入國民衛隊 893
三 葉茂枝繁 895
四 換了鐵柵門 898
五 玫瑰發現自己是武器 904
六 開戰 908
七 你愁我更愁 911
八 鎖鏈 915
第四卷 人助也許是天助 923
一 外傷內愈 923
二 普盧塔克大媽自有說法 925
第五卷 結局不像開端 933
一 荒園和兵營相結合 933
二 珂賽特的恐懼 934
三 都圣添枝加葉 937
四 石頭下面一顆心 940
五 珂賽特看信之后 944
六 老人往往走得好 947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950
一 風的惡作劇 950
二 小伽弗洛什借了拿破侖大帝的光 953
三 越獄的波折 976
第七卷 黑話 989
一 源 989
二 根 996
三 哭的黑話和笑的黑話 1004
四 兩種責任:關注和期望 1009
第八卷 銷魂和憂傷 1013
一 充滿陽光 1013
二 美滿幸福醉倒人 1018
三 陰影初現 1020
四 Cab,英語是滾,黑話是叫 1023
五 夜間之物 1031
六 馬呂斯回到現實,住址給了珂賽特 1032
七 老年心和青年心開誠相見 1039
第九卷 他們去哪里 1052
一 冉阿讓 1052
二 馬呂斯 1054
三 馬伯夫先生 1056
第十卷 1832年6月5日 1060
一 問題的表象 1060
二 問題的實質 1063
三 一次葬禮:再生之機 1070
四 沸騰的場面歷歷在目 1077
五 巴黎的古怪 1081
第十一卷 原子同風暴稱兄道弟 1084
一
伽弗洛什的詩來源的幾點說明
一位學士院院士對此詩的影響 1084
二 伽弗洛什向前進 1086
三 理發師的正當憤怒 1090
四 孩子驚遇老人 1091
五 老人 1093
六 新戰士 1097
第十二卷 科林斯 1099
一 科林斯創業史 1099
二 先議為快 1104
三 夜色逐漸籠罩格朗太爾 1114
四 力圖安慰于什盧寡婦 1118
五 準備 1121
六 等待 1123
七 在劈柴街入列的那個漢子 1127
八 關于也許名不副實的勒·卡布克的幾個問號 1130
第十三卷 馬呂斯走進黑暗 1135
一 從普呂梅街到圣德尼區 1135
二 巴黎鳥瞰圖 1137
三 邊緣 1139
第十四卷 絕望的壯舉 1147
一 旗——幕 1147
二 旗——第二幕 1150
三 當初伽弗洛什還不如接受安灼拉的卡賓槍 1152
四 火藥桶 1153
五 若望·普魯維爾詩的終句 1156
六 生也苦死也苦 1158
七 計程能手伽弗洛什 1162
第十五卷 武人街 1166
一 吸墨紙,泄密紙 1166
二 流浪兒敵視路燈 1174
三 在珂賽特和都圣睡夢之時 1178
四 伽弗洛什的過度熱忱 1179
第五部 冉阿讓 1187
卷 四堵墻中的戰爭 1189
一 圣安托萬城郊區的旋渦,神廟城郊區的險礁 1189
二 深淵中不交談,又有什么可干 1197
三 明與晦 1201
四 減五加一 1202
五 街壘頂上放眼望 1209
六 馬呂斯怔忡,沙威干脆 1212
七 形勢嚴重 1215
八 炮手引起重視了 1219
九
運用偷獵者的古老技巧和這種
百發百中的槍法影響了1796年的判決 1221
十 曙光 1223
十一 彈不虛發,卻不傷人 1226
十二 混亂維護秩序 1227
十三 掠過的希望之光 1230
十四 安灼拉的情人留名處 1232
十五 伽弗洛什出擊 1234
十六 長兄如何成父親 1237
十七 死去的父親等待將死的兒子 1245
十八 禿鷲變成獵物 1247
十九 冉阿讓報復 1251
二十 死者有理,活人無過 1254
二十一 英雄們 1262
二十二 步步進逼 1267
二十三 俄瑞斯忒斯挨餓,皮拉得斯大醉 1270
二十四 俘虜 1274
第二卷 利維坦的肚腸 1277
一 大地富了海洋 1277
二 下水道的古代史 1281
三 勃呂納梭 1284
四 鮮為人知的細節 1287
五 現時的進步 1290
六 未來的進步 1291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1294
一 陰溝及其驚人處 1294
二 說明 1299
三 跟蹤 1301
四 他也背負十字架 1305
五 流沙陰險似女人 1308
六 地陷 1312
七 有時以為到岸卻擱淺 1313
八 撕下的一塊衣襟 1315
九 行家看馬呂斯似已殞命 1321
十 不要命的孩子回來了 1326
十一 于中動搖 1328
十二 外祖父 1329
第四卷 沙威出了軌 1335
第五卷 祖孫倆 1346
一 舊地重游,又見釘有鋅皮的大樹 1346
二 馬呂斯走出內戰,準備家戰 1349
三 馬呂斯進攻 1354
四
吉諾曼小姐終于不再小視
割風先生腋下夾來的東西 1357
五 現金存放在森林,遠勝交給公證人 1363
六 二老各以不同方式為珂賽特幸福盡力 1364
七 幸福縈繞依稀夢 1372
八 兩個無法尋到的人 1374
第六卷 不眠之夜 1378
一 1833年2月16日 1378
二 冉阿讓總吊著手臂 1388
三 形影不離 1396
四 “不死的肝臟” 1398
第七卷 后一口苦酒 1403
一 七重天和天外天 1403
二 披露中的模糊處 1420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時 1427
一 樓下房間 1427
二 又退幾步 1432
三 他們憶起普呂梅街花園 1434
四 吸力和止息 1439
第九卷 終的黑暗,終的曙光 1440
一 憐憫不幸者,寬宥幸福人 1440
二 后閃亮燈油盡 1442
三
割風馬車當年扛得起,
羽毛管筆如今也嫌重 1444
四 墨水卻還人清白 1447
五 黑夜后面有光明 1464
六 荒草掩蔽雨沖洗 1476
悲慘世界 相關資料
卷 正義者
一 米里哀先生
1815年,在迪涅任主教的還是查理-弗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約有七十五歲了,從1806年起,就到迪涅城擔任了這一職務。
這是個細節,雖然同本書的正題毫無關系,不過,事事務求準確,在此提一提他到這個教區就任之初,關于他有些什么風言風語,也許不是白費筆墨的。一個人的傳聞無論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運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親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貴族。據說父親打算讓他繼承職位,在他十八九歲,還不滿二十歲就早早為他完婚,這也是法袍貴族家庭相當普遍的習俗。查理·米里哀雖已完婚,據說仍引起不少物議。他身材雖然不高,但是生得相貌出眾,風度翩翩,談吐俊雅風趣;他的整個青春,就在交際場和情場中消磨了。后來爆發革命,事態急遽變化,法袍貴族家庭遭到摧殘、驅逐和追捕,都四處逃散了。革命剛一爆發,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妻子長期患肺病,死在異國他鄉,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命運又如何呢?法國舊社會崩潰了,他的家庭也破敗了,93年發生一系列的悲慘事件,在遠方的流亡者看來,也許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種種,是否使他萬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頭呢?一個人在天下動亂中,罹難重重,家道衰敗,還可能處變不驚,然而在無憂無慮的溫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擊,往往就會心死而一蹶不振吧?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從意大利回國,就已經當上了教士。
1804年,米里哀先生當上百里鳥樂的本堂神甫。人已老邁,整天深居簡出。
在皇帝即將登基加冕的時候,也不知道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為他的教徒陳情,見到一些顯要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紅衣主教。有一天,皇帝來看他舅父,正巧這位可敬的本堂神甫在前廳候見,二人不期而遇。拿破侖發覺這個老者頗為好奇地看著他,便轉過身來,突然問道:“這老者是誰,這么瞧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個老者,而我卻瞧一位偉人。我們彼此都能開眼。”
當天晚上,皇帝向紅衣主教問了這個本堂神甫的姓名。事過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委任他當迪涅主教,不免深感意外。
此外,關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傳聞,有哪些是屬實的呢?誰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人家認識米里哀這家人。
卷 正義者
一 米里哀先生
1815年,在迪涅任主教的還是查理-弗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約有七十五歲了,從1806年起,就到迪涅城擔任了這一職務。
這是個細節,雖然同本書的正題毫無關系,不過,事事務求準確,在此提一提他到這個教區就任之初,關于他有些什么風言風語,也許不是白費筆墨的。一個人的傳聞無論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運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親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貴族。據說父親打算讓他繼承職位,在他十八九歲,還不滿二十歲就早早為他完婚,這也是法袍貴族家庭相當普遍的習俗。查理·米里哀雖已完婚,據說仍引起不少物議。他身材雖然不高,但是生得相貌出眾,風度翩翩,談吐俊雅風趣;他的整個青春,就在交際場和情場中消磨了。后來爆發革命,事態急遽變化,法袍貴族家庭遭到摧殘、驅逐和追捕,都四處逃散了。革命剛一爆發,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妻子長期患肺病,死在異國他鄉,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命運又如何呢?法國舊社會崩潰了,他的家庭也破敗了,93年發生一系列的悲慘事件,在遠方的流亡者看來,也許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種種,是否使他萬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頭呢?一個人在天下動亂中,罹難重重,家道衰敗,還可能處變不驚,然而在無憂無慮的溫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擊,往往就會心死而一蹶不振吧?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從意大利回國,就已經當上了教士。
1804年,米里哀先生當上百里鳥樂的本堂神甫。人已老邁,整天深居簡出。
在皇帝即將登基加冕的時候,也不知道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為他的教徒陳情,見到一些顯要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紅衣主教。有一天,皇帝來看他舅父,正巧這位可敬的本堂神甫在前廳候見,二人不期而遇。拿破侖發覺這個老者頗為好奇地看著他,便轉過身來,突然問道:“這老者是誰,這么瞧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個老者,而我卻瞧一位偉人。我們彼此都能開眼。”
當天晚上,皇帝向紅衣主教問了這個本堂神甫的姓名。事過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委任他當迪涅主教,不免深感意外。
此外,關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傳聞,有哪些是屬實的呢?誰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人家認識米里哀這家人。
小城市里嘴雜的人多,動腦筋的人少,初來乍到的人就得容忍,米里哀先生也不例外。他雖然貴為主教,也正因為是主教,就得忍而再忍。其實,把他名字扯進去的那些議論,也許僅僅是議論而已,無非是謠傳、流言、閑話,甚至連閑話都算不上,按照南方人生動的說法,就是“胡謅八扯”。
不管怎樣,他到迪涅擔任教職并居住九年之后,當初小城和小百姓議論的話題,所有那些閑言碎語,全被深深地遺忘了。誰也不敢再提起,甚至都不敢回憶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時,帶了一個老姑娘,名叫巴蒂絲汀,那是比他小十歲的妹妹。
他們只有一個用人,稱為馬格洛太太,與巴蒂絲汀小姐同齡;她先是“本堂神甫先生的女傭”,現在則有兩個頭銜:小姐的貼身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蒂絲汀小姐身材又高又瘦,肌膚蒼白,性情溫和,整個人兒理想地體現了“可敬”一詞的含義,因為照世俗之見,一個女人必須做了母親才能受人尊敬。她天生就不貌美,一生盡做善事,臨老整個軀體呈現出一種潔白和清亮,年齡越大越具有我們所說的慈善之美。年輕時瘦溜的身軀,到了中老年就變得透明:這種通透空靈,使人聯想到天使。與其說這是位貞女,不如說這是顆靈魂。她整個人似乎是由影子構成的,僅僅略有一點肉體來顯示性別,略有一點物質來容含光亮;大眼睛始終低垂,這便是一顆靈魂留在人間的緣故。
馬格洛太太是個矮個子的老太婆,又白又胖,身體臃腫,整天忙忙碌碌,總是氣喘吁吁,首先是由于操勞,其次是由于患了氣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時,安排住進主教府,并按帝國法令的規定,接待他的規格僅次于駐軍司令。市長和議長先來拜賀,他也去拜見了將軍和省長。
主教安頓下來之后,全城就等他布道了。
二 米里哀先生改稱卞福汝主教
迪涅主教府同醫院毗鄰。
主教府大廈非常氣派,是上世紀初用石頭建筑的;興建者亨利·彼惹大人是巴黎神學院博士,曾任西摩爾修道院院長,1712年當了迪涅主教。這是一座貴族氣象十足的府邸,處處都顯得華貴:主教寢室、大小客廳、正室偏房,樣樣齊備;正院非常寬敞,有圓拱回廊,是古典的佛羅倫薩風格,庭園則有參天大樹。樓下朝庭園一側有一條長廊,裝飾得富麗堂皇,亨利·彼惹主教大人于1714年7月29日,曾在這條長廊宴請過下列幾位大人:
安白朗親王——大主教查理·勃呂拉·德·讓利斯;
格拉斯主教——嘉布遣會修士安東尼·德·梅格里尼;
法蘭西圣約翰會騎士——勒蘭群島圣奧諾雷修道院院長菲力浦·德·旺多姆;
旺斯主教——弗朗索瓦·德·貝爾東·德·格里翁男爵;
格朗代夫主教——凱撒·德·薩勃朗·德·福卡吉埃大人;
斯奈主教——奧拉托利會修士,御前普通講道師,約翰·索阿南大人。
這七位德高望重的人物的畫像,一直掛在這條長廊大廳里,而“1714年7月29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用金字刻在廳內一張白色大理石案上。
醫院只有一層樓,既狹窄又低矮,庭園也小得可憐。
主教到任三天之后,便去觀察醫院。事后,他派人去請醫院院長賞光到主教府來。
“院長先生,”主教問他,“現在您有多少住院病人?”
“二十六個,主教大人。”
“這正和我數的一樣。”主教說道。
“那些病床,”院長接著說,“一張挨一張,太擁擠了。”
“這正是我注意到的。”
“病房都是小間,空氣不易流通。”
“這正是我的感覺。”
“還有,即使出一點太陽,庭園也太小,裝不下要康復的病人。”
“這正是我心里想的。”
“還會有傳染病,今年就流行過傷寒,兩年前流行過粟粒熱,有時患者數以百計,我們簡直沒辦法。”
“這正是我考慮到的。”
“有什么辦法呢,主教大人?”院長說道,“只能這么將就。”
這場談話,就是在樓下長廊餐廳里進行的。
主教沉吟片刻,突然轉身,對院長說:
“先生,只拿這個廳來說,您看能放多少床位呢?”
“主教大人的餐廳!”院長不禁愕然,高聲說道。
主教環視大廳,仿佛在目測計算。
“足夠容納二十張病床!”他仿佛自言自語,接著提高聲音說道:“喏,院長先生,我要告訴您,顯然出了差錯。你們二十六個人,只有五六間小屋;而我們這里三個人,卻占了六十個人的地方。肯定出了差錯。您住了我的房子,而我占了您的。把我的房子還給我吧,這里才是您的住所。”
次日,那二十六名可憐的患者都被接到了主教府,主教則搬進醫院去住了。
米里哀先生沒有一點財產,他的家庭早已在革命中破產了。他妹妹領五百法郎的終身年金,住在主教府里,也剛夠她本人的用度。米里哀先生作為主教,每年領取一萬五千法郎的國家俸祿。他搬進醫院里居住的當天,就終確定了這筆錢如何使用。具體分配,有他親筆寫的一張單子,現抄錄如下:
悲慘世界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