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校本研修SCTT樣式:從“學術報告廳”轉向“教育現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54524
- 條形碼:9787517854524 ; 978-7-5178-545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校本研修SCTT樣式:從“學術報告廳”轉向“教育現場” 內容簡介
傳統的校本研修,多稱為“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校本科研”鼎足而立,彼此分離。這并不符合教師專業學習的常態。為此,我們整合培訓、教研、科研為“研修”,并提出校本研修SCTT樣式。S、C、T、T,分別是實踐、常規、特色、團隊這四個詞語漢語拼音的首字母。全書四個部分,**部分“故事分享”,收入實踐SCTT樣式各層面的故事;第二部分“學理基礎與運行機制”,從教師學習出發,揭示了SCTT樣式的學理。
校本研修SCTT樣式:從“學術報告廳”轉向“教育現場” 目錄
目 錄|
推薦序(張豐)
部分 故事分享
1.1 向余杭樣式2.0版出發
1.2 風“云”際會,“溪”望啟航——新建園園本研修起步之路
1.3 一波三起話研修,一來二去是十年——校本研修的學校蝶變故事
1.4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人梯——SCTT樣式下跨校共同體的研修故事
1.5 那束光照亮了我們的前路——SCTT樣式下教研組的研修故事
1.6 假如時光有顏色——搭上校本研修SCTT樣式的列車 第二部分 學理基礎與運行機制
2.1 教師學習與校本研修
一、教師學習的內容:五指模型,李·舒爾曼,四類知識,實踐性知識
二、教師學習的方式:學習之塔,做中學,互動中學,反思中學
三、教師學習的影響因素:職業周期,生活史
四、校本研修的歷史發展:國際,國內,余杭1.0版
2.2 SCTT樣式的學理基礎
一、SCTT樣式概述
二、“實踐情境”的學理基礎:建構主義,成人學習,發展取向
三、“團隊建設”的學理基礎:自我實現人,學習共同體,活動理論,教研組,師徒結對、專家引領
2.3 SCTT樣式的區域運行
一、行動綱領
二、評估標準
三、中期監測:活動展示,調研解難
2.4 SCTT樣式的學校運行
一、三年規劃和項目計劃書的制訂
二、研修活動的設計:研修原點,情境學習,活動過程,總結反思
三、“之江匯”學校空間的建設
四、研修案例的寫作
五、研修總結的操作 第三部分 常規活動的研修
3.1 概述
一、常規活動研修的學理基礎:交互決定論
二、常規活動納入研修的必要性:日常專業生活,課程改革
三、常規活動研修的品質追求:合作性,深度參與,集體論爭,反思與研究
四、如何找準常規活動研修的切入口:第五項修煉
3.2 專業閱讀
一、專業閱讀的價值
二、專業閱讀的范圍:本學科的書,教師的書,趣味的書
三、專業閱讀的樣式:問題導向,能力分層,資源分享,氛圍創設,項目推進
四、問題討論:如何看待“啃讀”?
3.3 集體備課
一、“課”與“備課”:古德萊德,課程規劃,課程綱要,單元,課時
二、集體備課的研修價值:專業共識,課程與教學變革,困惑求解,智慧分享,隊伍建設
三、集體備課的樣式:主備說課,設計迭代,同課異構,問題研討
四、問題討論:如何避免“一言堂”?
3.4 公開課展示
一、公開課展示的研修價值:研,修
二、公開課展示的研修樣式:主題式,分層式,賽課式,全員卷入式
三、問題討論:公開課“公開”什么?
3.5 聽課評課
一、傳統聽課評課的問題:去專業化,抽離式,形式化
二、聽課評課的專業要求:改善學習,促進專業,合作文化
三、聽課評課的研修樣式:借助標準,問題解決,問題清單,量表,人工智能
四、問題討論:如何看待“推門聽課”?
3.6 文本表達
一、文本表達的研修價值:過程,反思,聯動
二、文本表達的典型樣式: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教育故事,課程故事,案例,課例 第四部分 特色培育的研修
4.1 概述
一、特色培育研修的學理基礎:拓展性學習理論
二、特色培育研修的品質追求:自診斷,自創造,自適應
三、特色培育研修的可選路徑:研究型,平臺型,合作型,引領型
4.2 研究型的特色培育
一、“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思想:斯騰豪斯
二、研究即研修:教師參與研究的研修價值
三、研究型研修的操作:課題研究,課程開發和實施,教學創新
4.3 平臺型的特色培育
一、學習環境設計:建構主義,環境決定論,交互決定論,“漁場”
二、平臺型研修的操作:教師沙龍,個性空間站,工作坊
三、問題討論:遠程專家資源的運用
4.4 合作型的特色培育
一、教師必須學會“合作”:人類學和社會學,示范合作,教師素養
二、合作型研修的操作:校內合作,校際合作,大學-中小學合作
三、問題討論:合作型研修得以持續的關鍵
4.5 引領型的特色培育
一、專業引領與實踐共同體
二、引領型研修的操作:校內引領,校外引領
三、問題討論:學校結對幫扶如何深入? 附錄
A 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工作指導意見
B 《區域校本研修SCTT樣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申報書
C 余杭區校本研修項目評價標準(2021學年版)
D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參考卷)
E 余杭區校本研修項目主持人情況調查報告
F 校(園)本研修項目計劃書(安溪幼兒園)
G 校(園)本研修項目總結表(仁和第三幼兒園) 參考文獻
案例目錄
部分 故事分享
1.1 向余杭樣式2.0版出發
1.2 風“云”際會,“溪”望啟航——新建園園本研修起步之路
1.3 一波三起話研修,一來二去是十年——校本研修的學校蝶變故事
1.4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人梯——SCTT樣式下跨校共同體的研修故事
1.5 那束光照亮了我們的前路——SCTT樣式下教研組的研修故事
1.6 假如時光有顏色——搭上校本研修SCTT樣式的列車 第二部分 學理基礎與運行機制
2.1 教師學習與校本研修
一、教師學習的內容:五指模型,李·舒爾曼,四類知識,實踐性知識
二、教師學習的方式:學習之塔,做中學,互動中學,反思中學
三、教師學習的影響因素:職業周期,生活史
四、校本研修的歷史發展:國際,國內,余杭1.0版
2.2 SCTT樣式的學理基礎
一、SCTT樣式概述
二、“實踐情境”的學理基礎:建構主義,成人學習,發展取向
三、“團隊建設”的學理基礎:自我實現人,學習共同體,活動理論,教研組,師徒結對、專家引領
2.3 SCTT樣式的區域運行
一、行動綱領
二、評估標準
三、中期監測:活動展示,調研解難
2.4 SCTT樣式的學校運行
一、三年規劃和項目計劃書的制訂
二、研修活動的設計:研修原點,情境學習,活動過程,總結反思
三、“之江匯”學校空間的建設
四、研修案例的寫作
五、研修總結的操作 第三部分 常規活動的研修
3.1 概述
一、常規活動研修的學理基礎:交互決定論
二、常規活動納入研修的必要性:日常專業生活,課程改革
三、常規活動研修的品質追求:合作性,深度參與,集體論爭,反思與研究
四、如何找準常規活動研修的切入口:第五項修煉
3.2 專業閱讀
一、專業閱讀的價值
二、專業閱讀的范圍:本學科的書,教師的書,趣味的書
三、專業閱讀的樣式:問題導向,能力分層,資源分享,氛圍創設,項目推進
四、問題討論:如何看待“啃讀”?
3.3 集體備課
一、“課”與“備課”:古德萊德,課程規劃,課程綱要,單元,課時
二、集體備課的研修價值:專業共識,課程與教學變革,困惑求解,智慧分享,隊伍建設
三、集體備課的樣式:主備說課,設計迭代,同課異構,問題研討
四、問題討論:如何避免“一言堂”?
3.4 公開課展示
一、公開課展示的研修價值:研,修
二、公開課展示的研修樣式:主題式,分層式,賽課式,全員卷入式
三、問題討論:公開課“公開”什么?
3.5 聽課評課
一、傳統聽課評課的問題:去專業化,抽離式,形式化
二、聽課評課的專業要求:改善學習,促進專業,合作文化
三、聽課評課的研修樣式:借助標準,問題解決,問題清單,量表,人工智能
四、問題討論:如何看待“推門聽課”?
3.6 文本表達
一、文本表達的研修價值:過程,反思,聯動
二、文本表達的典型樣式: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教育故事,課程故事,案例,課例 第四部分 特色培育的研修
4.1 概述
一、特色培育研修的學理基礎:拓展性學習理論
二、特色培育研修的品質追求:自診斷,自創造,自適應
三、特色培育研修的可選路徑:研究型,平臺型,合作型,引領型
4.2 研究型的特色培育
一、“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思想:斯騰豪斯
二、研究即研修:教師參與研究的研修價值
三、研究型研修的操作:課題研究,課程開發和實施,教學創新
4.3 平臺型的特色培育
一、學習環境設計:建構主義,環境決定論,交互決定論,“漁場”
二、平臺型研修的操作:教師沙龍,個性空間站,工作坊
三、問題討論:遠程專家資源的運用
4.4 合作型的特色培育
一、教師必須學會“合作”:人類學和社會學,示范合作,教師素養
二、合作型研修的操作:校內合作,校際合作,大學-中小學合作
三、問題討論:合作型研修得以持續的關鍵
4.5 引領型的特色培育
一、專業引領與實踐共同體
二、引領型研修的操作:校內引領,校外引領
三、問題討論:學校結對幫扶如何深入? 附錄
A 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工作指導意見
B 《區域校本研修SCTT樣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申報書
C 余杭區校本研修項目評價標準(2021學年版)
D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參考卷)
E 余杭區校本研修項目主持人情況調查報告
F 校(園)本研修項目計劃書(安溪幼兒園)
G 校(園)本研修項目總結表(仁和第三幼兒園) 參考文獻
案例目錄
展開全部
校本研修SCTT樣式:從“學術報告廳”轉向“教育現場” 作者簡介
林榮湊,1963年出生,1983年入職。曾任教于浙江省泰順中學、杭州市臨平中學、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2017年8月調入杭州市余杭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區校本研修總指導。關注語文教學、德育管理、校本課程、校本研修、課堂觀察、表現性評價等領域,著、編(含參編)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類著作20多本。語文之外的代表性編著,除本書外,主要有《校本課程開發·課程故事》(與崔允漷合作主編)、《課堂觀察LICC模式:課例集》(與吳江林、俞小平合作主編)、《班主任工作手記:與學生一起飛翔》、《“漁場”:中小學德育的新視野》。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