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海上明信片(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293006
- 條形碼:9787544293006 ; 978-7-5442-9300-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上明信片(精裝) 本書特色
★英國知名作家、超200萬冊《島》作者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全新長篇小說
★一本浪漫版的《S.》,你必須親身參與,讓解謎的線索自書中跳出,發現一段裹挾著浪漫與冒險的奇遇
★懸念迭生的文字與70張照片、15張暗含線索的明信片圖案,以及67頁插敘的筆記,構造出一場綺麗神秘的冒險之旅
★在旅途中塑造全新的自我吧,沒有人會知道你想要埋葬的故事
★知名設計師傾情設計精裝版,進口內文紙全彩印刷
海上明信片(精裝) 內容簡介
《海上明信片》是暢銷書《島》作者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全新長篇小說。
獨在異鄉的艾麗·托馬斯,厭倦了倫敦陰冷的天氣和一成不變的生活。突然從某天起,她不斷收到從希臘寄來的明信片,可收件人S并不住在那里。
寄信人A的身份撲朔迷離,但明信片上的景色誘惑著艾麗,她決定去一趟希臘。在啟程去機場的清晨,她發現信箱里塞著一本藍色筆記,記錄著A的一段冒險兼療傷之旅——被S拋棄后,他行經神秘的村莊,居住著古修士的高山,還留著人類翱翔天空傳說的長壽島嶼,故事環環相套,字里行間暗藏玄機。終于感覺要接近真相,卻又卷入另一起迷局。
艾麗帶著藍色筆記本踏上了旅途,追隨A的腳步而去……
《海上明信片》一反希斯洛普溫柔的敘事節奏,以懸念迭生的文字與70張照片、15張暗含線索的明信片圖案,以及67頁插敘的筆記內容,構造出一場綺麗神秘的冒險之旅,和艾麗一起,解開旅程的究極之謎吧。
海上明信片(精裝) 目錄
引子
穿銀色西裝的男孩
我也在阿卡迪亞
《G弦上的詠嘆調》
永遠不能選星期二
“不要讓我們陷于誘惑”
作為見證者的一八二四年
神圣的大海
為愛而愛
山頂上的男人
“我會回來”
《手搖風琴、貧窮與榮譽》
蜜月
“認識你自己”
孤獨的妻子
振翅待飛
尾聲
海上明信片(精裝) 相關資料
那些明信片被送來時已經磨損了,邊角卷曲,字跡難辨,像是放在誰的后褲兜里,在歐洲轉悠了一圈。有一兩次,上面的字跡像是被雨水、葡萄酒,甚至可能是眼淚沖得有些模糊。有的時候,它們被太陽曬得發白,褪色的郵戳表明這些明信片已經在路上走了許多個星期。
十二月底,張明信片出現了。從那以后,明信片寄來得越來越有規律。艾麗· 托馬斯開始期盼這些明信片的到來。如果一兩周沒收到,她就會認真查兩遍信件,生怕漏掉一張。她的信箱是寬敞的過道大廳里十二個信箱中的一個,里面大多是賬單,或是催收賬單的信,還有推銷垃圾食品的廣告。多數信件都是寄給以往那些已經離開這里很久的房客的。她猜想明信片上的收件人S. 伊博森,也是眾多房客中的一員。
除了那些與希臘有關的色彩亮麗的圖片外,她把所有找不到收件人的信件都投到了街角的郵箱里,并在信封上潦草地寫上了“寄回發信人”。大概郵局會當垃圾處理吧。
這些明信片無法寄回原處。寄件者不詳,署名的位置上總是簡單地簽著一個“A”。“A”可以代表匿名。不管這個S. 伊博森是誰,三年來寄給她(也可能是他)的就只有明信片。這三年,艾麗一直住在肯薩爾賴斯這間昏暗的公寓里。扔掉這些明信片好像挺糟蹋東西的。
她有一塊軟木張貼板,但除了偶爾貼張購物清單或記錄保險號的小紙片之外,都沒怎么用過,于是她開始用大頭針往上釘明信片。一周又一周過去了,明信片組成了生動的拼貼畫,主調為藍色和白色:藍天、大海、小船、裝著藍色百葉窗的白色建筑。甚至有些建筑物和船上飄揚的旗幟都是純凈的白色和藍色的。
邁索尼、米斯特拉斯、莫奈姆瓦夏、納夫帕克托斯、納夫普利奧、奧林匹亞、斯巴達……
這些名字就像是點金之手,于是她讓它們盡情施展著魔法。她渴望置身于明信片上的那些地方。它們在她腦海里縈繞,就好像外語單詞一樣,韻律十足,但又不明就里:卡拉馬塔、卡拉夫里塔、考斯馬斯,還有更多更多的名字。
這幅拼貼畫照亮了這間地下室公寓,把斑斕的色彩帶進她沉悶的家,那是她小窩里所有的擺設根本達不到的效果。
明信片上的字書寫整潔,有點賣弄,偶爾會字跡模糊。作者提供的信息不多,但熱情十足。
來自納夫普利奧的明信片上寫著:這個地方很特別。
來自卡拉馬塔的明信片上寫著:這里的氣息別樣溫馨。
來自奧林匹亞的明信片上寫著:這張圖片只是讓你略窺美景。
那些明信片被送來時已經磨損了,邊角卷曲,字跡難辨,像是放在誰的后褲兜里,在歐洲轉悠了一圈。有一兩次,上面的字跡像是被雨水、葡萄酒,甚至可能是眼淚沖得有些模糊。有的時候,它們被太陽曬得發白,褪色的郵戳表明這些明信片已經在路上走了許多個星期。
十二月底,張明信片出現了。從那以后,明信片寄來得越來越有規律。艾麗·托馬斯開始期盼這些明信片的到來。如果一兩周沒收到,她就會認真查兩遍信件,生怕漏掉一張。她的信箱是寬敞的過道大廳里十二個信箱中的一個,里面大多是賬單,或是催收賬單的信,還有推銷垃圾食品的廣告。多數信件都是寄給以往那些已經離開這里很久的房客的。她猜想明信片上的收件人S.伊博森,也是眾多房客中的一員。
除了那些與希臘有關的色彩亮麗的圖片外,她把所有找不到收件人的信件都投到了街角的郵箱里,并在信封上潦草地寫上了“寄回發信人”。大概郵局會當垃圾處理吧。
這些明信片無法寄回原處。寄件者不詳,署名的位置上總是簡單地簽著一個“A”。“A”可以代表匿名。不管這個S. 伊博森是誰,三年來寄給她(也可能是他)的就只有明信片。這三年,艾麗一直住在肯薩爾賴斯這間昏暗的公寓里。扔掉這些明信片好像挺糟蹋東西的。
她有一塊軟木張貼板,但除了偶爾貼張購物清單或記錄保險號的小紙片之外,都沒怎么用過,于是她開始用大頭針往上釘明信片。一周又一周過去了,明信片組成了生動的拼貼畫,主調為藍色和白色:藍天、大海、小船、裝著藍色百葉窗的白色建筑。甚至有些建筑物和船上飄揚的旗幟都是純凈的白色和藍色的。
邁索尼、米斯特拉斯、莫奈姆瓦夏、納夫帕克托斯、納夫普利奧、奧林匹亞、斯巴達……
這些名字就像是點金之手,于是她讓它們盡情施展著魔法。她渴望置身于明信片上的那些地方。它們在她腦海里縈繞,就好像外語單詞一樣,韻律十足,但又不明就里:卡拉馬塔、卡拉夫里塔、考斯馬斯,還有更多更多的名字。
這幅拼貼畫照亮了這間地下室公寓,把斑斕的色彩帶進她沉悶的家,那是她小窩里所有的擺設根本達不到的效果。
明信片上的字書寫整潔,有點賣弄,偶爾會字跡模糊。作者提供的信息不多,但熱情十足。
來自納夫普利奧的明信片上寫著:這個地方很特別。
來自卡拉馬塔的明信片上寫著:這里的氣息別樣溫馨。
來自奧林匹亞的明信片上寫著:這張圖片只是讓你略窺美景。
艾麗開始把自己想象成“S”,夢想著“A”似乎是在召喚她去往這些地方。
寄明信片的人經常會有些精辟見解,描述的是艾麗從未想象過的一種生活。
這里的人們似乎不懂得讓人獨處。我寫這張明信片時,就有人過來打聽我從哪兒來,來這兒干什么。和他們解釋清楚還真不太容易。
對希臘人來說,世上糟糕的事就是一個人待著,所以總有人過來搭訕,問點問題或說些什么。
他們邀請我到家里做客、去聽贊美詩,甚至參加洗禮儀式。我從沒被這么熱情地招待過。我完全是個陌生人,但他們待我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
有時候在咖啡館,有人會邀請我和他們同桌喝咖啡,一定會有人給我講個故事。我認真聽著,一一記錄下來。你知道人會活很久的,記憶中的真相可能會有點模糊。你不用在意,我就是想和你分享這些故事。
但所有明信片都這樣傷感地結束:
沒有你在身邊,這個地方毫無意義。真的希望你在這里。A。
結語簡潔、真誠,但充滿憂傷。S 似乎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位匿名寄信人多么希望他們能在那里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海上明信片(精裝) 作者簡介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VictoriaHislop)
英國當代女作家。畢業于牛津大學,曾在出版、媒體行業工作,并于《星期日電訊報》《每日電訊報》開設專欄。
2006年,長篇處女作《島》甫一出版,即力壓《哈利·波特》《達·芬奇密碼》等,登上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2008年,第二部長篇小說《回歸》出版,榮膺英國年度暢銷小說。此后,《線》《藍色咖啡館和綠色咖啡館》等作品先后問世,均廣受好評。
希斯洛普的作品目前已被譯為超過30種語言。《海上明信片》是她全新創作的長篇小說。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