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智能可穿戴傳感器:原理、實踐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18116
- 條形碼:9787111718116 ; 978-7-111-71811-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可穿戴傳感器:原理、實踐與應用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全面系統的穿戴式智能傳感技術指南
世界知名優秀專家分享獨特見解
涵蓋了穿戴式技術七大重點領域內諸多技術項目
七大重點領域:
第1部分 穿戴式設備設計與用戶界面
第2部分 穿戴式設備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第3部分 智能織物和柔性電子
第4部分 人體能量采集
第5部分 模/數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和數據分析
第6部分 在體通信和體域網
第7部分 穿戴式設備應用
智能可穿戴傳感器:原理、實踐與應用 內容簡介
穿戴式設備集人類與科技各種交互方式之大成,覆蓋了廣泛的研究和技術領域,甚至涉及一些看起來不相關的跨領域的知識。有多少電子工程師會學習紡織知識?有多少行為學家了解傳感器?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诖,本書從不同的領域出發,意在對穿戴式技術的各方面做一個全面的勾勒。本書分成7大部分,涵蓋了穿戴式技術的多個重點領域,雖不可能做到包含全部內容,但可以幫助讀者盡可能學習掌握穿戴式設備。書中所有章節均由世界上相關領域的知名優秀專家撰寫,分享了他們對該領域的獨特見解。
智能可穿戴傳感器:原理、實踐與應用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部分穿戴式設備設計與用戶界面
第1章穿戴式設備的基礎、發展與未來
1.1穿戴式技術
1.2穿戴式設備的特點
1.3基于紡織品與服裝的穿戴式設備
1.4機遇與挑戰
1.5穿戴式設備的未來
參考文獻
第2章可穿戴性和交互性的社會影響
2.1簡介
2.2美學的社會解釋
2.3接納創新和審美變化
2.4交互性:身體姿態的社會認同
2.5案例研究:Google眼鏡
2.6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章穿戴式觸覺裝置
3.1簡介
3.2穿戴式觸覺裝置的必要性
3.3穿戴式觸覺反饋裝置的分類
3.4基于指尖操控的質量和摩擦反饋
3.5可穿戴運動感知增強器
3.6總結
參考文獻
第2部分穿戴式設備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第4章穿戴式生物和化學傳感器
4.1簡介
4.2系統設計
4.3生物和化學傳感面臨的挑戰
4.4應用領域
4.5總結
參考文獻
第5章穿戴式慣性傳感器及其應用
5.1簡介
5.2穿戴式慣性傳感器
5.3慣性傳感器獲得的參數
5.4穿戴式運動傳感器的應用
5.5穿戴式運動傳感器在臨床實踐的考慮及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6章光學在心率監測中的應用
6.1簡介
6.2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的基礎知識
6.3應用
6.4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7章穿戴式熱流傳感器測量人體的能量消耗
7.1簡介
7.2能量消耗的背景
7.3穿戴式設備舉例
7.4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7.5性能
7.6驗證
7.7總結
參考文獻
第3部分智能織物和柔性電子
第8章針織電子紡織品
8.1從纖維到織物傳感器
8.2交錯的網絡
8.3用于生理狀態監測的織物傳感器
8.4生物力學傳感器
8.5基于織物傳感器的無創汗液檢測
8.6用于遠程監測的智能織物和織物交互平臺
8.7遠程康復系統
8.8情緒狀態評估系統
8.9總結
參考文獻
第9章機織電子紡織品
9.1簡介
9.2紡織品
9.3應用
9.4總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從金屬薄片到紡織品的柔性電子器件:材料、設備和裝配
10.1簡介
10.2薄膜晶體管的材料和技術
10.3用于柔性電子器件的半導體綜述
10.4基于a-IGZO的薄膜晶體管
10.5發展和不足
10.6塑料電子智能紡織品
10.7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4部分人體能量采集
第11章人體能量采集系統
11.1能量采集系統簡介
11.2人體溫度梯度能量采集
11.3足運動能量采集
11.4無線能量傳輸
11.5光能量采集
11.6能量與功耗問題
11.7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補充材料:人體能量采集
第12章RF能量采集
12.1RF能量采集基礎和實際局限性
12.2阻抗不匹配、功率損失和采集效率
12.3實際環境中采集功率的分布
12.4充電泵整流器拓撲結構
12.5負載和電源變化的效應
12.6天線-整流器協同設計
12.7總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用于穿戴式電生理信號檢測系統的低功耗集成電路設計
13.1簡介
13.2電生理信號及其特點
13.3在體電極接口和電極噪聲
13.4電生理信號傳感器的低功耗模擬電路設計
13.5ADC低功耗設計
13.6低功耗數字電路設計技術
13.7低功耗電生理信號采集電路結構設計
13.8電路設計時的實際考慮
13.9總結
參考文獻
第5部分模/數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和數據分析
第14章穿戴式設備算法:多學科交叉問題的概述
14.1簡介
14.2為什么穿戴式設備需要算法
14.3什么是穿戴式設備算法
14.4穿戴式設備算法:先進的新興技術
14.5總結
參考文獻
第15章人體傳感器網絡數據挖掘技術
15.1簡介
15.2基于機器學習的數據挖掘方法
15.3BSN數據挖掘
15.4數據處理
15.5比較與衡量標準
15.6分類器
15.7數據挖掘模型
15.8實驗結果
15.9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6章運動行為改變建模
16.1簡介:人體運動監測能力
16.2人體運動傳感器技術
16.3人體運動建模
16.4關于運動干預的行為改變理論
16.5總結
參考文獻
第6部分在體通信和體域網
第17章人體通信實現高速率的傳感器網絡
17.1人體的容性耦合通信
17.2人體的信道特性
17.3電極結構的影響
17.4人體通信的傳輸機制
17.5人體通信的模擬前端
17.6模擬前端的性能
17.7人體通信的商業化及其挑戰
參考文獻
第18章在體通信的通道建模
18.1簡介
18.2IEEE 802.15.6 TG6標準模型
18.3獨立研究模型
18.4總結
參考文獻
第19章無線體域網中信任機制的建立
19.1簡介
19.2無線體域網設備認證技術
19.3無線體域網中密鑰的創建
19.4總結
參考文獻
第20章無線體域網
20.1簡介
20.2評估標準
20.3技術
20.4穿戴式無線電設備
20.5總結
參考文獻
第7部分穿戴式設備應用
第21章穿戴式傳感器用于監測日常生活中生理和心理狀態變化的基本原理
21.1簡介
21.2用于生理信號測量的穿戴式傳感器
21.3總結
第22章用于早期疾病檢測的穿戴式傳感器
22.1簡介
22.2心血管疾病
22.3神經系統疾病
22.4胃腸道疾病
22.5總結
參考文獻
第23章穿戴式和無創輔助技術
23.1嚴重癱瘓個體的輔助裝置
23.2穿戴式技術為什么使用舌
23.3舌運動的無線跟蹤
23.4穿戴式舌驅動系統
23.5傳感器信號處理算法
23.6雙模式舌驅動系統
23.7臨床評估
23.8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
第24章用于檢測和表征食物攝取的穿戴式傳感器
24.1簡介
24.2穿戴式傳感器
24.3自動檢測食物攝取的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方法
24.4表征食物攝入的方法
24.5應用
24.6總結
參考文獻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