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昨日之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5413
- 條形碼:9787108075413 ; 978-7-108-0754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昨日之城 本書特色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出現文化人云集桂林的三次高峰,使桂林一躍而為全國著名的文化城。 作者憑借數千萬字的史料文獻和生于斯長于斯的感性認識,將桂林文化城的歷史、人物娓娓道來,告訴我們前鐵路時代如何到桂林、桂林緣何被稱為出版之城,講述李宗仁的才智和性格、夏衍的雙重身份、艾青的桂林愛情、馬君武與桂林的情緣…… 凡是希望真正了解桂林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昨日之城 內容簡介
由于歷史的原因,桂林承擔了那個年代全國抗戰文化中心的角色。桂林文化城的故事,實際上是那個年代中國文化人的故事。 存在于1938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城,既是昨日之城,它述說一段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文化歷史;也是今日之城,它啟示今日中國人文化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進程中的意義;更是未來之城,它將那種支持中華民族打敗侵略者的文化力量傳承、傳播到未來,讓國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進程中煥發出源源不斷、歷久彌新的創造力量。
昨日之城 目錄
前 言
昨日之城
西南抗戰的門戶城市
大轟炸中的桂林城
前鐵路時代如何到桂林
桂林曾如此國際化
力揚詩中的山城桂林
出版城
桂西路
昔日八桂堂今安在
國防藝術社
第三廳
桂林曾有百樂門
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
國立漢民中學
穿山時期的無錫國專
桂林師范學院的戲劇活動
《大公報》里的桂林師范學院
西南劇展與桂林師院
尋找桂林文化城留下的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初的模樣
桂林抗戰摩崖
尋訪抗戰文化地標
**張桂林版《大公報》
桂林三寶的 N 種說法
昨日之人
廣西之朝氣
廣西人的抗戰基因
廣西司機的硬性
臺兒莊上空的八桂雄鷹
文化人涌入桂林的**波高潮
文化人云集桂林的三次高峰
民國時期的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人物考錄
體育家李宗仁
李宗仁首倡“焦土抗戰”
李宗仁的才智和性格
“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的另一面
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
教育家馬君武
隱蔽戰線領導人李克農
隱蔽戰線的學者陳翰笙
巴金**次到桂林
艾青詩歌里柔軟的憂傷
艾青的桂林愛情
夏衍的雙重身份
融入桂林土地的王魯彥
物理學家丁西林的話劇創作
《秋聲賦》中的桂林和田漢
歐陽予倩是否曾在桂林師范學院任教?
歐陽予倩留下的三筆遺產
端木蕻良的桂林轉型
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
徐悲鴻與桂林的緣分
長眠普陀山麓的音樂家張曙
音樂界領軍人物吳伯超
吳伯超音樂創作的黃金時期
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東莼
廣西大學教授盛成
桂林《大公報》總編輯徐鑄成
發現另一個廣西的陳志良
桂林籍音樂家滿謙子
容縣美人封鳳子
桂林籍文藝家李文釗
在文化城中成長的桂林文人羅孚
桂林中學高中生陳文統
白先勇的桂林童年 后記
昨日之城 作者簡介
黃偉林,桂林人。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特聘專家,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桂學研究院院長。創辦廣西師范大學新西南劇展、桂學博物館。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著有《孔子的魅力》《中國當代小說家群論》《人:小說的聚焦》《歷史的靜脈》《山水之都》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