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媒介·新青年·新觀察:新聞與傳播學科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2370
- 條形碼:9787507852370 ; 978-7-5078-523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介·新青年·新觀察:新聞與傳播學科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本書特色
* 本書聚焦于新聞與傳播、網絡與新媒體的學理進路與行業發展可對新聞與傳播學科發展、媒介生態實踐提供洞見與參考。* 本書從青年學子視角對新時代的媒介現象、信息技術、傳播機制進行了審視與批判思考。* 本書適合傳媒專業師生、新聞傳播愛好者及相關問題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新媒介·新青年·新觀察:新聞與傳播學科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新聞與傳播、網絡與新媒體的學理進路與行業發展,重點關注網絡文化與網絡素養、視聽文化傳播與創新、國家形象與北京印象、媒體融合與媒介運營、智能媒體與新聞倫理等方面,從青年學子視角對新時代的媒介現象、信息技術、傳播機制進行審視與批判思考,以期對新聞與傳播學科發展、媒介生態實踐提供洞見與參考。
新媒介·新青年·新觀察:新聞與傳播學科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目錄
網絡文化與網絡素養
輿情反轉事件中微博意見領袖的影響研究
——以廣州女教師體罰學生致吐血事件為例
吳惠凡 杜丹妮 003
媒介技術發展下的受眾身體形態變遷
——從自然人到“賽博人”再到元宇宙下的“虛擬數字人”
屈巧巧 013
我國青少年網絡素養研究綜述
趙金勝 杭孝平 021
推行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褚婉宏 030
擁抱與差距:老年數字素養適用性路徑探索
任 靜 杭孝平 040
自媒體時代下審丑文化的產生與異化研究
羅 凱 048
社交媒體時代消費符號傳播的異化研究
——以小紅書“濾鏡景點”為例
鄒春江 057
第三空間理論辨析與空間媒介研究
陳 麗 065
視聽文化傳播與創新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當代集錦片研究
張逸琳 077
空間理論視角下的《寄生蟲》電影解讀
朱夢瑤 085
文化記憶理論下劉家成京味兒電視劇研究綜述
喬 謙 091
文化體驗類綜藝節目的創新策略研究
——以《遇見天壇》為例
杜怡瑤 100
淺析美食短視頻的影像傳播
孟 丹 110
淺析網絡情感節目中的人文關懷
陳 彤 117
新媒介·新青年·新觀察:新聞與傳播學科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作者簡介
杭孝平,傳播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聯合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帶頭人、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負責人、網絡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組成員。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市教學名師(青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聯合大學百位杰出中青年骨干教師。曾獲北京市屬高校發展基地“市級優秀學員”稱號。北京市級智庫??千龍智庫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曾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訪學,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等學校學習。研究方向:網絡素養、新媒介技術。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5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項,委辦局級項目4項。 高胤豐,中國傳媒大學文學博士,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訪問學者。現任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講師,北京聯合大學網絡素養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講非線性編輯、廣播電視學、融合新聞學、音視頻制作等課程。研究方向:網絡文化、新媒體視聽等。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校級與省部級教研/科研項目,在各類期刊等公開出版物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20余篇。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