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道與名:《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5759
- 條形碼:9787576035759 ; 978-7-5760-35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與名:《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一輯 本書特色
本書是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國榮所主編的一部學術論文集。此為第31輯,主題為“道與名”,分為“海外新名學”、“道家研究”、“生生哲學”、“詩與語言”、“天與人”、“歷史之維”、“學術論衡”、“青年學者論壇”八個部分,包括戴卡琳《消解“正名”的現代觀念:從康有為到胡適》、張瀚墨《本體與喻體的融合:早期宗教禮制改革背景下〈老子〉之“道”的考察》、曾海龍《時間性與本體論的建構——基于當下中國哲學中的生生課題》等文章。
道與名:《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國榮所主編的一部學術論文集。此為第31輯,主題為“道與名”,分為“海外新名學”、“道家研究”、“生生哲學”、“詩與語言”、“天與人”、“歷史之維”、“學術論衡”、“青年學者論壇”八個部分,包括戴卡琳《消解“正名”的現代觀念:從康有為到胡適》、張瀚墨《本體與喻體的融合:早期宗教禮制改革背景下〈老子〉之“道”的考察》、曾海龍《時間性與本體論的建構——基于當下中國哲學中的生生課題》等文章。
道與名:《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一輯 目錄
【比】戴卡琳:解凍“正名”的現代觀念:從康有為到胡適
【美】葛立珍:將“語言”植根于感官之上
——早期漢語文本中目與耳對“名”的揭示
【澳】梅約翰:名、實與中國古典思想中本質主義名學的產生
道家研究
張瀚墨:本體與喻體的融合:早期宗教禮制改革背景下《老子》之“道”的考察
李 銳:《老子》道論錄疑
朱清華:中國古代思想中的“無聲”大樂與海德格爾的寂靜之聲
王晉卿:“庖丁解牛”中的視覺問題
生生哲學
曾海龍:時間性與本體論的建構
——基于當下中國哲學中的生生課題
袁曉晶:生生之道與智能時代的人機關系
詩與語言
王 堃 黃玉順:儒家“詩性倫理”的情感奠基
——倫理建構的生活情感淵源問題
李志春:“由音見義”
——聲訓中的意義生成機制及其形上之維
天與人
張晚林: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論《中庸》對世界作為超越性存在的確證及其圓教之成立
盛 寧:對《華嚴原人論》論衡儒道的再思
歷史之維
熊賢品:傅斯年對“二重證據法”的認識與突破
郝志景:皇權權威與立憲成敗
——中日的比較分析
廖 奕:“亂世正統”的法哲學問題
——以《三國演義》為素材
學術論衡
劉君莉 張永超:中國哲學“新開展”的多重路徑
——2019—2021滬上中國哲學學科發展評議
賴文斌:“理”直“氣”壯:英語世界博士論文中的朱子學
王順然:也論“從‘修身’到‘工夫’”:儒家“修身”傳統發展動力之探因
——陳立勝“修身時代論”述評
康慧芳:近代學堂樂歌中的樂教精神
青年學者論壇
鐘晨寧:馬克思對黑格爾王權論證的批判失效了嗎?
——基于當代黑格爾解讀的考察
劉小飛:“盲目推理”視角下的演繹證成問題
道與名:《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一輯 作者簡介
楊國榮,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善的歷程》《王學通論》《成己與成物》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