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8349
- 條形碼:9787559668349 ; 978-7-5596-6834-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本書特色
瑪麗·比爾德帶你直面古典學的傳統與創(chuàng)新。
31篇辛辣書評,帶你在古希臘羅馬世界探險游覽。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內容簡介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的原書名是Confronting the Classics: 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直譯為《直面古典學:傳統,冒險與創(chuàng)新》。作者瑪麗·比爾德是英國當代有名古典學者,全書包括31篇對研究古希臘羅馬的著作的書評。中文書名來自她的序言《古典學還有未來嗎?》。作者的語言風格是輕松幽默的,但學術態(tài)度是嚴肅認真的。比爾德認為,盡管很多人認為古典學(也就是研究古希臘羅馬的學問)正在衰落,但每一代學者都提出了自己對古希臘、古羅馬的新觀點。她始終關切著這些討論和爭辯,并在本書中向我們呈現了古典學的學術傳統和近些年的重新闡釋以及新理論。在全書中她始終聲稱,古典學不僅關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羅馬人,也關于我們自己,以及在這中間薪火相傳的一代代古典學者、作家、藝術家、電影人,還有引用甚至挪用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政治家等等。我們需要直面這一學科,參與到討論中來。該學科仍是各種觀點激烈交鋒的場所,而不是已經塵埃落定、可以被掃進故紙堆的。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目錄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節(jié)選
到什么時候? 公元前43 年12 月7 日,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遭到謀殺:他是羅馬*著名的演說家、共和自由間歇性的捍衛(wèi)者、專制制度聲如雷霆的批判者。他*終被馬克·安東尼的走狗追捕并刺殺,安東尼是統治羅馬的軍人集團的成員,西塞羅*后的令人目眩的辱罵辭所攻擊的主要犧牲品:那是超過12 篇稱為《反腓力辭》的演說,模仿3 個世紀前德摩斯梯尼對馬其頓的腓力發(fā)出的幾乎同樣猛烈的攻擊。這場追蹤蛻變?yōu)橐粓鰪碗s的,偶爾喜劇性的捉迷藏游戲,西塞羅難以決斷是躲在莊園等待在劫難逃的敲門聲還是盡快從海路逃離。*終刺客在他前往海邊的輿轎里追上他,割開他的喉嚨,將其頭顱和雙手打包發(fā)給安東尼及其妻富爾維亞,以示行動完成。這可怖的包裹抵達時,安東尼命人將這些遺骸展示在羅馬的廣場上,釘在西塞羅曾發(fā)表過許多激烈的長篇大論的位置;但在此之前,據說富爾維亞把頭顱放在腿上,打開他的嘴巴,拽出舌頭,摘下頭發(fā)上的發(fā)簪,將它戳了又戳。
在尤利烏斯·愷撒遇刺之前的百年內戰(zhàn)中,斬首及隨之產生的裝飾品對羅馬一線政治人物來說是某種職業(yè)風險。安東尼本人的祖父的頭顱據說就曾在公元前1 世紀初一場大屠殺中為蓋烏斯·馬略的餐桌增色。西塞羅一位表親被割下的頭顱(用西塞羅的話說,“還活著且在喘氣”)被呈給獨裁者蘇拉。在更為巴洛克風格的情節(jié)中,不幸的將軍馬庫斯·克拉蘇的頭顱在帕提亞宮廷某次上演歐里庇得斯《酒神的女信徒》時充當過演出道具,克拉蘇在公元前53 年敗于帕提亞人手下,這是羅馬*慘烈的軍事災難之一。有的羅馬人在裝飾祖先宅第的胸像那典型的頭肩風格和諸多模特*終的命運之間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聯系。公元前61 年,“偉人”龐培的凱旋式隊列也曾抬著他的巨大頭像在羅馬穿行,后來這被看作其死法的征兆:公元前49 年9 月在埃及海灘上,他的頭被割下并被“腌漬”(安東尼·埃弗利特[Anthony Everitt]在他的西塞羅傳記中如此坦率表述),以便獻給尤利烏斯·愷撒,他于數月后抵達了亞歷山大城。
富爾維亞暴力對待西塞羅被割下的頭顱的故事,含義超過了羅馬政治生活中常規(guī)的施虐癖。她嫁給了西塞羅的兩個頭號死敵(先是令人不快而魅力超凡的普布利烏斯·克洛狄烏斯,他曾迫使西塞羅短暫流放,自己卻被西塞羅一名心腹謀殺;之后是安東尼),現在她得到了自己的、女性的復仇機會。她用發(fā)簪刺破他舌頭時,攻擊的正是定義了政治程序中男性角色的那種能力—而且是西塞羅的專長。同時,她將一件無害的女性飾物轉化為了破壞性武器。
西塞羅被謀殺并分尸的純粹恐怖促成了這一事件后來在羅馬文學和文化中神話般的地位。他的死亡成了羅馬學童練習演講術和名流雄辯家在晚餐后表演時的流行主題。學習演講的人被要求對神話和歷史中的著名人物提出諫言,或在眾所周知的過去的罪行中選邊站:“在謀殺雷穆斯的指控中為羅慕路斯辯護”;“勸告阿伽門農要或不要以伊菲格涅亞獻祭”;“亞歷山大大帝應否進入巴比倫,盡管有不祥之兆?”*流行的兩種練習在無數羅馬教室和晚宴上一再重復,包括建議西塞羅應該或不應該為保全性命而去請求安東尼寬恕;如果安東尼饒他一命的條件是要他燒毀所有作品,是否應該接受。在羅馬帝國的文化政治中,這些問題有良好判斷——安全地讓舊共和秩序*雖敗猶榮的支持者之一對陣所有人都逐漸視為代表專制制度不可接受的面貌的那個人;并在生殺大權的野蠻力量面前權衡文學的價值。羅馬的評論家?guī)缀跻恢孪嘈盼魅_之死堪為楷模,這一點也很光榮。不論人們如何指控他一生中其他方面自私、搖擺不定或怯懦,每人都認為在這件事上他的表現堪稱壯舉:他從輿轎里伸出裸露的頸項,平靜地要求暗殺者把活兒干利落(此后英雄們皆如此行事)。
對于西塞羅政治和寫作上的其他成就,人們的評判就顯得大起大落了。有些歷史學家將其看作羅馬在內戰(zhàn)中越陷越深并*終落入獨裁統治的背景下傳統政治價值觀的能干的代言人。其他人則譴責他用空洞的口號(“有尊嚴的和平”“社會秩序和諧”)應對羅馬帝國面臨的各種劃時代問題。19 世紀,提奧多·蒙森在對西塞羅不斷變換效忠對象(*終成為他號稱憎惡的獨裁者的傀儡)一事進行反思時,稱之為“毫無遠見的利己主義者”。埃弗利特的傳記《西塞羅:動蕩的一生》則將其刻畫為理智的實用主義者,贊揚他“明智靈活的保守主義”。對啟蒙運動學者來說,其哲學論述乃理性之燈塔。伏爾泰講過一則不同尋常的故事,羅馬使團前往中華帝國朝廷,給皇帝念了一段西塞羅的對話《論占卜》(詳盡剖析了占卜、神諭、算命等活動)的譯文后,方才贏得這位懷疑主義的皇帝的贊賞;而“圖利的責任”,也就是他有關職責的專著
《論責任》(De Officiis),是許多17 世紀英國紳士的倫理手冊。但這仰慕未能挺過智識領域中親希臘主義的崛起;19 世紀和20 世紀多數時候,西塞羅的哲學—現代版本共6 卷——被認為不過是更早期希臘思想衍生的匯編,如果還有點兒價值,也只是因為提供了古代之后散佚的希臘資料的線索。埃弗斯特一有機會就給他做無罪推定,但就算是他也只能在這兒夸他“推廣了天才”,并無創(chuàng)新,不過是“成熟的”綜合者。
然而西塞羅職業(yè)生涯中有一件事,歷來比任何事情都招致更多爭議,那就是公元前63 年他任執(zhí)政官期間對所謂喀提林陰謀的鎮(zhèn)壓。對西塞羅而言這是他*光榮的時刻。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差不多一有機會就提醒羅馬人民,公元前63 年他曾單槍匹馬拯救國家于危亡。他還試圖以一首三卷本史詩令其成就不朽,詩名為《論執(zhí)政官》。詩歌只有片段保留至今,如今*出名的是其中一句,往往被看作是挨過黑暗年代的拉丁語打油詩中*惡劣的詩句之一(O fortunatam natam me consule Romam,“啊幸運的羅馬,在我任執(zhí)政官時誕生”,一句押韻順口溜,聽著像是說“羅馬城生來運氣真好,我當執(zhí)政官寫個小調”)。毫不奇怪,從古代開始,其他人對于羅馬人到底該多
感謝西塞羅就有不同看法了。
盧基烏斯·塞爾吉烏斯·喀提林(Lucius Sergius Catilina)是位青年貴族,他和許多同輩一樣債臺高筑,并且因未能贏得選舉,獲得他認為理應歸他的政治職位而感到挫敗。公元前63 年夏末,西塞羅通過各種地下消息源獲知喀提林正在策劃一場革命暴動,要燒掉羅馬城,并取消一切債務—這對羅馬保守人士來說是真正的恐怖。作為執(zhí)政官,他將這一消息呈給元老院,后者宣布了緊急狀態(tài)。11 月初,自稱剛剛逃過一次未遂暗殺的西塞羅帶著更多可怕的細節(jié)在元老院公開譴責喀提林,并實際將其驅逐出城,趕到伊特魯里亞的支持者那里。一個軍團被派去對付他們——喀提林在第二年年初死于一場戰(zhàn)役;還留在羅馬的同謀遭到圍捕并在元老院一場激烈討論后未經審判便被處死,依據是緊急權力法令。西塞羅耀武揚威朝著羅馬廣場上等待的人群喊出僅僅一個詞,一個著名的詞——“vixere”(“他們活過”——即“他們死了”)。
這些囚犯的命運立即成了一樁著名公案。公元前1 世紀*尖銳的政治爭論之一(自此在其他政治體制中也往往如此)便是關于緊急權力法令的性質。應在何種狀況下宣布緊急狀態(tài)?戒嚴法、防止恐怖主義法案,或者用羅馬人的話說—元老院*終法令,究竟允許國家當局做什么?立憲政府中止其人民的憲法權利,在何等程度上方為合法?在本案中,處決無視了羅馬公民得到合法審判的基本權利(尤利烏斯·愷撒本人就是這樣認為的,當時他典型地靈光一閃,在元老院主張全無先例的終身監(jiān)禁的判罰)。盡管西塞羅慷慨激昂,盡管他依賴緊急權力,他對那些同謀者的處理注定自食其果;4 年后果然應驗,普布利烏斯·克洛狄烏斯控訴他未經審判便將羅馬公民置于死地,并以此為據將其短暫流放。西塞羅在希臘北部備受煎熬時,克洛狄烏斯把刀子插得更深:他推倒西塞羅在羅馬的宅子,代之以一座自由女神的圣祠。
……
古典學還有未來嗎?:從古希臘羅馬到現在 作者簡介
瑪麗·比爾德( Mary Beard),英國著名古典學家,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由于她對古典文明研究做出的長期貢獻,2018年受封爵士。她長期擔任《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的古典學編輯,她的博客“一個劍橋教授的生活”廣受歡迎,并與英國廣播公司合作拍攝了多部與古羅馬和古代文明相關的紀錄片。主要著作:《羅馬元老院與人民:一部古羅馬史》《女性與權力:一份宣言》《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其中《龐貝》一書榮獲2009年沃爾夫森歷史獎。
譯者簡介
汪蘅,自由譯者,北京大學英語系碩士,譯著包括《美國創(chuàng)世記》、《緬因一年記》(待出)、《思想的革命》(合譯;待出)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