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2023總署推薦文化類)不打不罵陪孩子寫好作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99863
- 條形碼:9787109299863 ; 978-7-109-299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3總署推薦文化類)不打不罵陪孩子寫好作業 本書特色
俗話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很多媽媽快要被陪孩子寫作業給逼瘋了。本書通過趣味故事和生活案例,加上一針見血的對策和總結,運用貼近生活的寫作方式,將如何激發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講述得淋漓盡致。讓家長知道,輔導作業,要從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渴望開始,在教育上急功近利并不可取。
(2023總署推薦文化類)不打不罵陪孩子寫好作業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圍繞“陪孩子寫作業”這個主題,講述了自身和身邊的一系列的真實案例,分別從陪孩子寫作的艱辛和常見問題;孩子不想寫作業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省心省時間的陪寫方法;時間管理方法;各年級作業的陪寫方法;以及陪孩子寫作業的常見誤區幾個方面進行講述。
(2023總署推薦文化類)不打不罵陪孩子寫好作業 目錄
第1章 陪娃寫作業的媽媽都歷盡辛酸
陪娃寫作業的媽媽都有一把辛酸淚
寫作業是一種痛苦,陪孩子寫作業是一種“煎熬”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孩子上網課,崩潰的卻是父母
目前特別影響家庭關系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第2章 這些問題,你家孩子寫作業時有嗎
孩子逃避寫作業的各種表現
平時挺聰明,一寫作業就變笨
不寫作業啥事沒有,一寫作業吃喝拉撒
寫作業總是涂改,可能是“橡皮綜合征”
字寫得歪歪扭扭,龍飛鳳舞
第3章 孩子不想寫作業的生理、心理學原因
孩子做作業走神、小動作太多的生理原因
性別不同,對待作業的態度不同
孩子不想寫作業背后的五大心理問題
心理學“冰山理論”破譯孩子寫作業慢的密碼
越嘮叨,越逆反——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作業量太大,孩子就會“習得性無助”
第4章 省心、省事、省時間的“陪寫大法”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何讓孩子寫作業進入良性循環
孩子寫作業“先松后緊”怎么辦
培養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寫作業的效率翻倍
四大技巧點燃孩子寫作業的熱情
給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
第5章 時間管理法,讓你和孩子事半功倍
孩子作息時間不規律的真正原因
給孩子設定合理的時間管理表
六步讓孩子學會自主管理時間
忍住,別插手,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不打不罵,讓孩子接受自然懲罰
第6章 各個年級的作業,家長應該怎么陪孩子寫
陪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關鍵在于寫好字
陪二年級的孩子寫作業,重在培養學習習慣
三年級是分水嶺,關系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到底該不該陪四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
六年級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陪著寫作業了
第7章 陷入這六大誤區,越陪越差
打罵、吼叫,會讓孩子的反應變遲鈍
經常打斷孩子的學習思路是陪孩子寫作業的大忌
不當的激勵方式讓孩子陷入惡性循環
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會打斷孩子的學習思路
代替孩子寫作業的做法不可取
切忌一邊看電視或玩手機,一邊監督孩子
第8章 陪孩子寫作業是一種修行
陪孩子寫作業的四重境界
孩子的每一點兒進步都需要父母付出時間和耐心
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陪孩子寫作業,孩子需要的不是監督而是陪伴
慢慢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接納孩子,每個孩子都不完美
(2023總署推薦文化類)不打不罵陪孩子寫好作業 節選
陪娃寫作業的媽媽都有一把辛酸淚 有個朋友跟我說,不當媽不知道,一當媽嚇一跳,自從升級為“寶媽”之后,曾經那個說話輕聲細語的溫柔女青年,早已隨著娃的成長,變成了一個隨時就會“炸毛”的焦慮“女獅王”。 有人說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跟“渡劫”無異。 有人在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則溫馨提示:快要期末考試了,各位家長看小朋友做作業時,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小朋友也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必要的時候可以效仿下圖,穿戴好防護裝備。配圖里的小孩戴著頭盔,端端正正地坐在媽媽身邊寫作業。 還有個媽媽差點兒為娃的作業“捐軀”,她說:“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后心肌梗死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么的,就順其自然吧。” 有的家長說:“我寧可去扛麻袋,也不愿意陪娃寫作業。” 還有人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兒,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很難。” 很多媽媽認為,目前*傷害家庭關系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影響身體健康的事情,也是輔導孩子寫作業。 坦白點兒說,升級為媽媽之后的我,對此也深有體會。 在女兒程程五歲之前,我采取的教育方法就是順其自然,她想讀什么書就讀什么書,想聽什么故事就聽什么故事。至于英語學習,就是在外面碰到什么東西,我就隨口將這個東西的英文單詞和發音教給她。 程程五歲半那年,我們將她轉入了一所學前教育機構,在那里程程可以說提前進入了小學一年級的學習模式。每天下午放學,老師都會將作業布置在微信群里,督促家長輔導作業并簽字。從那一天開始,我正式加入了陪娃寫作業的行列,人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陪寫作業之初,我感到*痛苦的事情就是和娃的“磨蹭”斗智斗勇。寫作業期間,女兒看到書上畫的熊貓圖片,就扭頭問我:“媽媽,我待會兒可以把這只熊貓畫下來嗎?”過了一會兒,女兒又會問我:“媽媽,我可以喝杯酸奶嗎?”女兒每次提要求的時候,都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讓我壓根無法反駁她的“合理要求”。終于,在忍了數次之后,我不得不就她寫作業期間的行為做了詳細的規定。結果,她淚眼婆娑地看著我說:“媽媽,難道我連喝酸奶的自由都沒有了嗎?” 實話實說,女兒的一句話就把我噎得喘不過氣來,讓我無法反駁。我開始明白,從今以后,單靠父母的強硬指令,恐怕是難以應付這個越來越有思想的孩子了。陪娃寫作業的任務,注定任重而道遠。不過,幸虧女兒還小,剛上學前班,我一定要趕在女兒上小學之前,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我的日子不知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接下來,我結合網上廣大家長們的痛苦感受,把陪娃寫作業過程中的辛酸事件梳理了一遍,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1.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輔導孩子寫作業所引發的問題中,親子沖突位列**。這邊是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孩子,那邊是心急如焚、著急上火的媽媽。在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大家猶如“火星撞地球”,稍不注意,火“蹭”一下就著了。你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游樂場所看到的親子畫面往往是溫馨而歡快的,呈現出母慈子孝的和諧場面,可是一回到家里開始寫作業,畫面立即轉換成另外一幅雞飛狗跳的畫風。 就經驗而言,在一個家庭中,誰負責輔導作業,誰跟孩子的關系就比較緊張;相反,平時不輔導作業的一方,反而能和孩子融洽相處。由此可見,作業對親子關系的殺傷力有多大。 2.陪寫作業到深夜,簡直是一種煎熬 陪娃寫作業,除了要面臨隨時爆發的親子沖突之外,還有可能面臨身體上的煎熬。當娃磨磨蹭蹭,把寫作業的時間從原本的半小時生生拖到了三小時之后,你會發現這對身心而言簡直是一種巨大的摧殘。在陪娃寫作業的路上,光有時間和耐心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一個能熬夜、能受氣的好身體。 P2-4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