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齊家西學今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9525
- 條形碼:9787100219525 ; 978-7-100-21952-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齊家西學今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西哲學比較、跨文化《齊家西學今注》是對明末來華傳教士高一志所撰《齊家西學》的校注,全書分為兩部分,**部分是對《齊家西學》的研究性導言,這部分有四章,分別為《齊家西學》的成書、影響、存世版本,《齊家西學》中的西方夫婦倫理、主仆關系和農學知識。第二部分是對《齊家西學》原本的校注,分為“齊夫婦”“齊童幼”“齊仆婢”“齊產業(yè)”四部分,可能參照儒家家訓中的家庭倫理部分撰就,以格言和故事證道的形式,首次系統(tǒng)譯介西方家庭倫理,包括夫婦相處之道、童幼教育之道、駕馭仆婢之道和治理產業(yè)之道,并與中國儒家傳統(tǒng)中家庭倫理相關思想進行了豐富的對話。
齊家西學今注 內容簡介
《齊家西學今注》是對明末來華傳教士高一志所撰《齊家西學》的校注,全書分為兩部分,**部分是對《齊家西學》的研究性導言,這部分有四章,分別為《齊家西學》的成書、影響、存世版本,《齊家西學》中的西方夫婦倫理、主仆關系和農學知識。第二部分是對《齊家西學》原本的校注,分為“齊夫婦”“齊童幼”“齊仆婢”“齊產業(yè)”四部分,可能參照儒家家訓中的家庭倫理部分撰就,以格言和故事證道的形式,首次系統(tǒng)譯介西方家庭倫理,包括夫婦相處之道、童幼教育之道、駕馭仆婢之道和治理產業(yè)之道,并與中國儒家傳統(tǒng)中家庭倫理相關思想進行了豐富的對話。
齊家西學今注 目錄
齊家西學今注 節(jié)選
在西方古代傳統(tǒng)中,將夫婦比于日月,*早可追溯到普魯塔克(Plutarch,46—125)的《道德小品》(Moralia)。“夫令婦從”的觀念,通過日月之間的關係,從不同的側面得到解釋與闡發(fā):由于月承日光,夫應主婦(第三章);與日月之間有定分類似,夫婦以定分相處則和睦,逾分則失和(第五章);同樣由于日照月,夫應善待婦(第六章);*後,正如普魯塔克所論,與月離日則光滿相反,婦離夫時應深居閨中,毋好游(第七章)。 除日月關係外,酒水中酒與水之間的關係亦能說明“夫令婦從”:“古博學之士布路大嘗曰:婦雖貴且尊,一室之權,悉係于夫也。 正如酒與水合,酒爲主,存色與力,以爲宴會之需矣。”(**卷第三章)這一同樣來自普魯塔克的《道德小品》的比擬,在原文中主要依賴酒水中以酒爲主這一點來闡發(fā)夫管理家庭財産的合理性,高一志則借題發(fā)揮,借此進一步闡發(fā)“一室之權悉系于夫”之道。 *後一種比擬來自“陰陽”這一中國傳統(tǒng):“然外內雖各爲主,而女陰男陽,婦必從夫,以爲起居之表焉。”(**卷第三章)。對於中國士人來說,這種依據應更有親近感。 再看“夫婦親和”。關於這一夫婦關係的依據主要有兩種。**種依據在於聖經和歷史方面:“造物主初造一男,遂取男一脇骨,造一女爲配,是萬民之宗祖也。夫尊于婦,乃造以撮土;婦卑于夫,反造以夫脇,非明示以宐相親和如一體也哉?造畢,命之曰:‘二人一體,不得休離他適。’聖保祿詳主旨曰:‘夫視婦,宐如肢躰眷顧之;婦視夫,宐如元首尊崇之。其道非和不立,家非和不齊也。’”(**卷第四章)此處援引《聖經》關于上帝*初造人的記載和保祿的教誨。由於彼時西方的歷史觀以基督宗教神學爲底色,聖經和歷史的解釋合而爲一。值得一提的是,高一志沒有直接提及亞當和夏娃的名字,也沒有限定人類的來歷,這種較爲籠統(tǒng)的表述,中國人可能更易於接受。 第二種依據同樣來自夫婦關係與人類現(xiàn)象的比擬。除了上引文聖保祿言中被視作頭和肢體的關係之外,夫婦關係還被比擬爲雙目之間的關係:“夫婦之和如目,二目從一筋而具,雖分左右,然啓閉、上下、寤寐,無時不合也。”(**卷第四章)這一說法也可以見于高一志稍早的作品《譬學》。此外,夫婦親和也被比擬爲中國傳統(tǒng)中的琴瑟之和:“觀琴瑟之絃須調,可證夫婦之行須和矣,”“夫婦一體,雖職別外內,志向惟一,然後成琴瑟之和焉。”(**卷第四章) 以上征引的段落同時表明,一再得到強調的“夫婦親和”觀,有一定的秩序。這一點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段落中:“蓋夫之德成以三:和于主,和于人,和于己,而和于主爲首。婦之賢亦成以三:和于夫,和于子,和于鄰,而和于夫爲首也。”(**卷第四章)一旦認識到“夫婦親和”也須體現(xiàn)和貫徹“夫令婦從”,這一點便十分自然了。 *後看“忌私愛”。受浪漫主義影響將愛情視作婚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當代人,或許會驚訝於《齊家西學》**卷對夫婦之情的壓抑。儘管高一志從夫婦親和的角度承認“夫婦無情,一生不寧”(**卷第四章),但同時認爲“人情易變,朝愛暮憎,暮愛朝憎,不自知也”(**卷第五章)。夫對婦之情,應“以節(jié)以敬”,相敬如賓,忌嬉;還應“忌私愛”,否則會導致婦爲所欲爲,夫忘本敗政(**卷第六章)。基督宗教十誡之一是“毋行邪淫”,教會認爲婚姻*重要的功能在於生育。基於此,《齊家西學》對夫婦之情的壓制,其來有自。 儒家關於“夫婦”一倫*爲經典的表述來自《周易·家人卦》:“夫夫婦婦,而家道正。夫義婦順,家之福也。”在“夫義婦順”的基本等級結構之下,明代儒家亦強調爲夫者應善待妻子。理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提倡,以及儒家觀念中孝父母相對于愛妻的潛在優(yōu)先性,也壓制了夫婦之情在夫婦關係中的可能空間。明人張鵬翼即反對“私妻子”:“親生我養(yǎng)我也,我慕我愛,無可解於終身也;妻匹我事我也,我慕我愛,亦無解。則情分而孝衰也。然則妻當不愛與?妻隨夫轉,夫云亦云,則合愛同敬以悅親,此其妻可愛也。夫隨妻轉,妻云亦云,則棄禮徇私以拂親,此其人不謂之樂妻孥,而謂之私妻子矣。”夫婦間相敬如賓、(婦爲夫)舉案齊眉,是儒家夫婦關係的典型形象。因此,就儒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來看,《齊家西學》所提倡的夫令婦從、夫婦親和、忌私愛的夫婦關係,與儒家是基本一致的。
齊家西學今注 作者簡介
高一志(Alfonso Vagnone,1566-1640),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1605年入華,取中文名王豐肅,字一元、泰穩(wěn),1616年被逐至澳門,1624年返華,改名高一志,字則圣,居于山西絳州(今運城市新絳縣)至逝世。畢生刊印漢文著作近20種,涵蓋眾多學術領域,僅利瑪竇、艾儒略二人可比。 梅謙立(Thierry Meynard),法國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學東漸文獻館館長。主要研究中西思想交流、西方古典哲學、當代新儒家。2003年獲得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學位,論文《梁漱溟的宗教觀》。主要著作包括《中國哲學家孔子》(英文版,2010),《天主實義今注》(2014),《童幼教育今注》(2017),《修身西學今注》(2019),《從邂逅到相識——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相遇在明清》(2019)。譚杰,哲學博士,中南大學哲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副系主任。主要研究明清時期中西思想交流、分析倫理學。主要著作包括《天主實義今注》(2014),《童幼教育今注》(2017),《修身西學今注》(2019),《論愛與生命意義——一項分析倫理學研究》(2020)。宋元明,理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講師、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訪問學者。主要研究農學史、近現(xiàn)代中西科技交流史。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