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8252
- 條形碼:9787100218252 ; 978-7-100-21825-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本書特色
全面了解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歷史與理論、實施狀況及改進措施、發展趨勢及其啟示的重要參考書。 通識教育是一個國內外高等教育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學界討論通識教育的著作和論文已經很多了,但是,真正對通識教育的歷史與現狀有深入了解與深刻認識的并不多,所以要么人云亦云,要么不得要領,隔靴搔癢。本書作者黃坤錦教授研究通識教育、參與通識教育改革多年,既有理論研究的深度,又有實際操作經驗,所以足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 美國之所以成為高等教育強國,擁有眾多世界一流大學,其學術成果出類拔萃固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常為國人所忽視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則是其本科階段通識教育“寬領域、厚基礎”的要求,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內高等教育界也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高等教育界,也包括社會各界,都在呼吁大學要回歸教育的本質,那么,除了專業教育之外,通識教育也應該得到高度重視。但是,通識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開展通識教育,其實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清楚。本書全面研究美國大通識教育的歷史、理論流派、實操經驗,這對我們做好通識教育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美國高校本科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通識教育。上篇“歷史與理論”在梳理文獻的基礎上,探討美國大學的發展和通識教育的演進、理論流派和重要案例,目的在于對美國大學通識教育進行歷史溯源和學理分析。中篇“檢討、改進與實施情況”用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方法,研究通識教育的實踐及相關檢討,主要討論其課程與修業、教學與評估、教學與生活輔導、行政支援等,總結其成功經驗與相應的教訓。下篇為“趨勢與啟示”,討論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當前的動態與未來的趨勢,及其對高等教育與社會互動的影響。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目錄
**章 大學的發展與通識教育的演進
一 殖民時期的傳統與革新
二 文雅與實用的論爭
三 學術自由與自由選修的風潮
四 學科分化與通識分類必修
五 經典名著與核心課程的提倡
六 《哈佛紅皮書》及戰后通識教育的改革
七 蘇聯衛星的震撼與通識教育的強化
八 學生運動和越戰挫敗中的通識教育
九 越戰挫敗和“水門丑聞”中的通識教育
十 哈佛核心課程的影響與通識教育的改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通識教育的理論派別
一 理想常經主義的通識教育
二 進步實用主義的通識教育
三 精粹本質主義的通識教育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通識教育的重要案例
一 哈佛早期的通識教育措施
二 《1828年耶魯報告》
三 莫里爾法案
四 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核心課程
五 芝加哥大學的理想主義通識教育
六 圣約翰學院的經典名著通識課程
七 《哈佛紅皮書》的通識教育
八 杜魯門總統的高等教育通識方案
九 伯克利的學生自由大學和圖斯曼實驗學院
十 圣克魯斯加州大學的住宿學院式通識教育
十一 布朗大學的通識教育改革
十二 哈佛的核心課程通識教育改革
十三 哈佛2009年和2019年兩次課程調整
本章小結
……
中篇 檢討、改進與實施情況
下篇 趨勢與啟示
參考文獻
跋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節選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關于美國大學的性質,羅索夫斯基不是從自我理論的概念或理想的設計出發,而是從目前實際的觀察和經驗得知,“像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要求所有的公民都以從綜合高中畢業為目標,學生形形色色,到大學時無法避免地要有一個共同性的課程。美國各級教育制度又都是地方分權的,各地區的教育內容和水準大不相同,所謂全國性的標準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各類中學的教學品質和水準受到下列因素影響而千差萬別:各州或各地區的稅收財源、都市里的各色人種和各樣學齡人口、私人捐獻的多寡、歷史上公私立中學的關系等”(1990,p.110)。此外,“美國的大學是從多元化的社會中——地理的、種族的、經濟的——接受各式各樣才能的學生。我們的入學條件很寬松,我們承認不是所有的學生在求學的起跑點上都平等,我們關切的是終點”(p.111)。 羅索夫斯基強調美國地方分權的民主社會,各州各地的高中水準不一,以及大學必須從多元化的社會中,接受各式各樣才能的學生,這種經驗的體察和事實的認知是經驗主義和實在主義的。然而,在多元社會和水準不一的高中畢業生中,到大學就讀時要求有一個共同性的課程,這是理想主義永恒普遍的觀點。承認學生在起跑點上不平等,因而要提供各種機會,使其能發揮才能,達到終點,這是杰斐遜一科南特式的教育機會均等理想。 基于對美國大學的這種認知,羅索夫斯基認為美國學生上大學有許多不同的理由,其中共同的目的是想獲得人生**項職業的學歷資格,例如工程、護理、會計或其他領域。然而在許多方面而言,人生中的**個學位并不意味著僅只是提供職業訓練,特別是在以學術研究為主的大學和學院。學生進入這類大學和學院,是期盼著成為學術或文雅專業的一員,比如法律、醫學或在大學任教,他們必須在研究生階段有好幾年的專門教育。這類學府大部分的學生都想繼續攻讀研究所,因此大學部的目標就成了一種通識性的教育——研讀“一種旨在授予通才知識和發展通才智力的課程,以有別于專門性、職業性或技術性的課程。當然,通識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不是局限于僅為想讀研究所的人而設的,通識課程有其本身重要的目的”(pp.99-100)。 從這段話中明顯可以看出,大學的功能包含職業教育、文雅教育、專業教育,是職業技能和學術研究兼有的,其中大學部的教育目標主要是以實施通識教育為主,到研究所階段才是專業教育。精粹本質主義人才教育者的杰斐遜和科南特,一向主張大學部重通才之培養,研究所才是專業教育,羅索夫斯基是又一個見證。實在主義者主張職業技能科目不應排除在大學門外,杰斐遜和科南特是堅強的擁護者,認為職業技術才能是社會所需,其重要性不低于文雅古典科目,羅索夫斯基也承認大學生上大學的**個共同目標是職業的學歷資格。這種在理想中不唱高調,在職業技能中不局限于就業糊口的觀點,是精粹主義的教育本質。羅索夫斯基認為:“通識教育沒有科學的定義,因為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并不存在,對以往的和現在的觀點要用實驗的或邏輯的證明也少有可能,沒有唯一的真理。”但他引用兩個他認為合適的觀點。**,除了職業訓練的功能之外,通識教育的主旨在于個人的整體健全發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訓練對情緒的反應,以及運用*好的知識來充分了解各種事物的本質。第二,我們生活在一個苦惱和紛亂的世界,未來無人能預測。世界的基礎似乎將要分解崩潰,我們的文明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在此關鍵時刻,如果不能給我們指引,教育就毫無意義了(pp.100-101)。 學術的快速成長表明,“運用我們當今*好的知識以了解事物的本質”并非靜止狀態的,它也表示必須打破認為“必修課程在永恒性的古典科目(每一年代有其新意、新解)和當今*好的實施方法之間一定要平衡的說法。重點是要選擇科目,以及將此兩方面做*適當的結合。*重要的是,要教導學生認清所處的環境,以及由此環境所產生的新理論和新解釋,這要比單純地告知學生資料和當今流行的學理更為重要”(參見黃坤錦,1994,第56-57頁)。 ……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 作者簡介
黃坤錦,俄勒岡大學教育博士、富布萊特學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曾任臺灣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通識教育學刊》總編輯、通識教育評鑒委員會委員、師資培育評鑒委員會委員等,并擔任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通識教育、全人教育和教育哲學等,主要著作有《教育哲學》《教育名家名畫集注》等。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