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并購的江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2833
- 條形碼:9787500172833 ; 978-7-5001-72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并購的江湖 本書特色
●作者王巍是中國并購業界翹楚:1992 年美國留學獲取博士學位后回國,參與了國內*早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乃至城市信用社的創建,推動了一系列國有企業的改制、融資、上市與并購交易。1997 年創建民間的并購顧問公司,參與了民營中小企業的并購、融資與上市,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2002 年創建中國并購公會(后改名為“全聯并購公會”),主編了十幾年的《中國并購報告》。2007 年起,與日本和韓國同行一起創建“亞洲并購協會”,后來又與美國同行一起擴大成“亞太并購協會”。 ●本書以個人立場、中西視野、實戰體驗講述教科書上讀不到的并購邏輯和故事。 作者1999 年在對外經貿大學商學院主講了國內**門關于并購的 MBA 課程,之后,陸續在中歐商學院和長江商學院正式擔任客座教授約 10 年,在清華、北大等十幾所大學舉辦并購講座,也多次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大學和論壇講中國的并購,很受企業家的歡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作者基于多年講課經驗,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將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與親歷的并購案例結合,具有高度實用性和可讀性。 ●本書啟發讀者思考,前瞻未來市場趨勢。作者認為并購是藝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而且在不同時空場景下有全然不同的戰略定位。同時,作者在書中指出,大數據、Web3.0、DAO、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是新一代網絡與算法人類的并購前沿,也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在數字并購和金融元宇宙方面的嘗試。 ●本書得到行業內知名專家的聯袂推薦。吳曉靈(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原院長)、王石(萬科集團創始人)重磅推薦,高西慶(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大衛·弗格森(亞太并購協會聯席、聯合國全球創新網絡項目 ESG 和碳中和投資指導委員會主席)、劉二飛(亞投資本主席、原美林(亞太)有限公司主席)作序推薦!
并購的江湖 內容簡介
作者王巍海外留學歸來,參與了中國本土資本市場的創建過程,也參與了早期的大量企業改制、重組、并購和上市交易,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曾長期擔任并購行業協會負責人,在各大商學院主講并購相關課程。對于企業并購的戰略、定價、融資、操作和整合均有獨到的見解和邏輯。特別對于當代中國并購史的重大并購事件、重要并購人物與重要并購觀念等都有具體的看法,旗幟鮮明,多次引發業界高度關注。《并購的江湖》,不是教科書,也不是政府文件的闡釋,而是作者的真實體驗,對金融從業者是重要的參考讀本。讀起來輕松,可以作為床邊讀物。
并購的江湖 目錄
**章?? 并購價值觀
**節?? 從馬斯克收購推特談起
第二節?? 為什么要學習并購
第三節?? 并購創造價值
第四節?? 并購究竟是什么
第五節?? 大部分并購都是失敗的嗎
第二章?? 并購簡史
**節?? 美國百年 5 次并購浪潮
第二節?? 日本并購演化與中日并購的觀察
第三節?? 中國的近代并購簡史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并購
第六節?? 中國并購的基礎、手法與眼光
第三章?? 中國并購發展的重要里程
**節?? 并購觀念的沖突
第二節?? 影響中國當代并購的重要人物
第三節?? 銘刻中國并購里程的重要事件
第四節?? 并購觀察:中海油、德隆與中航油
第四章?? 并購是操作的藝術
**節?? 并購的四個核心要素
第二節?? 如何評價一個并購
第三節?? 并購的觀念資源:學術角度
第四節?? 對并購的把握:江湖功夫
第五章?? 并購的戰略
**節?? 從資本運營到 SPAC
第二節?? 并購的戰略設計
第三節?? 需要有并購計劃書嗎
第四節?? 應對并購的失敗
第六章?? 并購的定價
**節?? 并購定價有標準嗎
第二節?? 教科書里看不到的并購定價過程
第三節?? 公司估值的模式與參數
第四節?? 案例:飛利浦收購孔雀集團
第七章?? 誰給并購提供融資
**節?? 從米爾肯的垃圾債券談起
第二節?? 野蠻人的杠桿收購
第三節?? 資本觀念的革命
第四節?? 并購貸款:呼喚市場的動力
第五節?? 我的并購基金經歷
第八章?? 制造并購
**節?? 設計與創造交易
第二節?? 我們需要“盡職調查”嗎
第三節?? 投資銀行在做什么
第四節?? 如何選擇財務顧問
第九章?? 并購的整合
**節?? 并購整合是個偽問題
第二節?? 國美股權之爭超越文化整合
第三節?? 從達娃之爭看契約精神
第十章?? MBO,管理者收購
**節?? MBO,管理者收購
第二節?? MBO 從“陰謀”走向“陽謀”
/ 289
第三節?? 新天鋼并購與混合經濟
第四節?? 《讀書》雜志的 MBO 討論
第十一章?? 重組與產業整合
**節?? 不良資產與困境資產
第二節?? 我參與的三個重組案例
第三節?? 產業整合與商業周期
第十二章?? 并購市場與并購公會
**節?? 并購市場的創建與發展
第二節?? 并購公會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第三節?? 豐富并購的生態
第四節?? 案例:從 ACG 到天津融洽會
第五節?? 并購公會:一個行業協會轉型的樣本價值
第十三章?? 全球并購:風險與經濟安全
**節?? 從國家風險到海外投資
第二節?? 國家經濟安全的考量
第三節?? 從 CFIUS 到 FIRRMAR
第四節?? 并購之旅:上海、紐約到達沃斯
第十四章?? Web 3.0 時代的并購觀念
**節?? Merge NFT 與 Web 3.0 的開啟
第二節?? 數字并購的嘗試與思考
第三節?? 從并購到金融元宇宙
第十五章?? 并購的江湖
**節?? 視野、激情與妥協
第二節?? 中國里程,全球節奏
第三節?? 疫情后的并購機遇
第四節?? 并購的*高境界
并購的江湖 節選
企業價值的確定是一門大學問,有無數定價模式可以討論。大家往往以為這是財務專家的領域,或者是投資銀行的本職,其實不然,這恰恰是企業老板的本分。事實上,爭奪企業的定價權是并購交易的核心部分,要害在于誰是真正的老板。 筆者當年在海外學習時也接觸了大量的定價模式,也曾在博士論文中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但在幾十年的投資銀行和并購交易實踐中卻很少用到這些東西。看到別人用的各種復雜模式,也只是談判的技巧而已。我專門引用了一個親身參與的談判案例,可以體現這個論點。 本章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也許學術上并不唬人,辜負了美國博士的身份。但現實操作上絕不負人,這也許正是我們這代人操作的方式。 并購定價有標準嗎 企業也是資本市場的商品,并購交易就是要給企業這個商品定價。商品定價比較簡單,無非是成本加上利潤,如果有品牌,還要加上品牌的溢價。企業與一般商品不同的是,企業是一個生命體,不斷在創造新的價值,因此給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商品定價就需要更為復雜的定價體系。而且,不同的人對同一企業的需求不同,有不同的定價,這就是并購市場的存在基礎。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時段,對不同的需求者,同一企業的價格都是不同的。這個價格永遠在變化中。如同哲學家說的,你永遠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企業的定價正是如此。這也是并購交易充滿魅力和創造性之處。 定價是一個故事,不是一個公式 我接觸到大量的并購交易,定價過程是*為神秘的,也是*有戲劇性的。舉幾個例子。 一個國外的啤酒品牌準備收購國內一家地方品牌企業,提出希望一個月內完成全部交易。這家國內企業創業已20年左右,在3個省有16家工廠,有一定市場占有率,但效益非常不穩定,也希望賣個好價錢。在一個月內要確定自己企業的價格的確不容易,于是同時雇用了幾家會計師事務所,夜以繼日工作,終于拿出一個自己滿意的價格。但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外資沒有討價還價,直接就接受了這個出價。中國老板有點不安,主動提出,自己可以帶管理團隊幫助收購方管理工廠和更新設備等。外資代表則非常客氣地拒絕了,明確告知,準備將這16個工廠統統淘汰掉,他們只是要這個企業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外方看重的是市場份額和消滅一個競爭對手,中方計算的則是實體工廠和固定資產。這兩種戰略定位導致完全不同的運營理念和企業定價。 另一個是廣東的一家大企業準備將自己的電氣設備制造體系轉讓給一個跨國公司。雙方各自聘用了近百人的專業顧問團隊,花了幾個月時間確定了一個雙方顧問都可以接受的價格,也得到了外方老板的認可。到*后簽約時,外方老板專程來中國與中方老板見面。中方老板私下約了外方老板在沒有顧問和律師在場的環境下深入交流。結果,第二天兩人一起宣布了一個收購價格,整整是擬簽約價格的4倍。中國老板給外國老板講的一個故事,完全推翻了200名專業人士的專業定價,成為一時新聞。 還有我多年前在東北主導的一個城市投資公司的重組。這個公司的凈資產是負數,虧了十幾個億。我們給政府提出一個方案,選擇幾個公司建立一個重組基金,整體收購這個公司。原則上是承債收購,支付給政府少量資金,所謂“連包滾”。然后,大體將資產分為三大類。質量好的如市中心四星酒店,城鎮中心的幾十處倉庫,效益好的投資企業等重組為上市公司的框架;嚴重虧損和資不抵債的企業打包一起與銀行討論破產清償,進入持久的司法程序;說不清道不明前景,但還在運營中的幾十個小企業就安排“管理者收購”模式,只要簽約帶職工一起走,就可以將企業低價賣給經營者。這樣,大體用了半年時間,將這個老大難的包袱改造成功。政府不再繼續投入資金,而且得到了有上市潛力的新企業,大約4 000多員工走向市場。原來的負資產變成了有現金流的新資產。 以上三個案例中,企業定價都是不按所謂財務的技術規則出牌的。或者是轉換市場定位,或者是講一個好故事,或者是經過一番重組。其實,這樣的改變企業定價的方式有許多種,每一個企業的定價都是一個故事,而不是一個公式。 定價的眼光 1820年,在希臘的一個島上,一對當地農民父子在一個山洞里發現了一個約兩米高的半裸女子的雕像。兩人如獲至寶,待價而沽。法國領事聽說后立即趕到農民家里,希望買下它。他告知農民,這個雕像壞了,一只胳膊掉了,“它不值錢!”結果,幾百銀幣就買下來。后來經過英國、法國和希臘三國收藏家的爭奪,*終以8 000銀幣被法國盧浮宮收藏,成為鎮館之寶。 另外一個故事。法國的一個店主希望招聘一位能夠推銷商品的店員,面試幾位應聘者。他擺上了一根牙簽,問應聘者,這是什么?**位非常認真地端量了一會,誠懇地說,這是一根上好的牙簽,制作精美,價格便宜。第二位則聲稱這是來自南美熱帶雨林中具有治病效能的古木做成的,可以治療頭疼和失眠。第三位上來看了一眼,立即后退三步,對著牙簽鞠了一躬,一本正經地說,這可是拿破侖皇帝用過的牙簽啊。 你看,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鑒賞能力和不同的故事下,價格是天差地別。哪個是對的?這里有成本的概念嗎?有供求的平衡嗎?有定價規則嗎?物品如此,企業更是如此。企業的故事,企業的愿景,企業的定價,都是千變萬化的,重要的是你的眼光和判斷。所謂市場就是這樣,大家對同一個商品或企業有不同的理解,才有競爭,才有供求關系,才有創新的動力和企業成長的動力。
并購的江湖 作者簡介
王巍 全聯并購公會創始會長。曾主持了幾十家企業在境內外的上市承銷業務、負責組建或重組了多家金融機構、擔任過幾十家大型企業的重組、融資、并購及上市的財務顧問、擔任過二十余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獨立董事、長期擔任眾多省市政府部委的經濟顧問。 1992年獲得美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博士學位。曾長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長江商學院等院校擔任客座教授,出版包括《國家風險》《并購時代的旁觀側語》《并購時代的陽謀軌跡》《金融可以創造歷史》等十幾本專著,主編長達十幾年的《中國并購報告》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